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Matrigel建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从而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制备糖基化白蛋白.在Matrigel上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实验分浓度效应组和时间效应组,并进行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光镜下计数管腔数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结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经分离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Matrigel上培养形成管腔样结构.糖基化白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于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见管腔形成数目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P<0.01).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以促进Matrigel体外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可调节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和管腔形成,参与生理过程的血管形成。VEGF能诱导视网膜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VEGF抑制剂以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Apelin经Akt/AMPK信号通路促进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pelin-13,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损伤修复和Transwell方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体外管腔样结构形成方法观察细胞管腔成能力。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法观察apelin-13对Akt和AMPK分子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Apelin-13能增加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外管腔形成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在200 nmol/L浓度时促血管生成能力最佳。Apelin-13能上调细胞的Akt和AMPK磷酸化程度。结论:Apelin-13可促进MVECs的血管生成,可能与上调Akt和AMPK的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形成及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探讨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用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植物凝集素双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将细胞与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0、1、5及10 mg/L)共同培养,建立内皮祖细胞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的体外血管形成模型。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检测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整合素β2和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C反应蛋白明显减少内皮祖细胞掺入模型中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结构的数量,减弱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迁移的细胞数及形成的管腔数,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整合素β2、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C反应蛋白减弱了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能力,这与其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有关,从而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草烟雾提取物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按不同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0、2.5%、5%、10%和20%)分为对照组、低浓度、中等浓度、高浓度和过高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组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用筛选出的最适烟草烟雾提取物浓度处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0、4、8、12 h和24 h)后,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变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和最适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组(P0.05)和中浓度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明显(P0.01),而高浓度组和过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对照组中有少量表达,低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组表达增加(P0.01),中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组达到高峰,高浓度和过高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组仍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不加烟草烟雾提取物组即0 h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少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低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刺激4 h后细胞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加(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于8 h达高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于12 h达高峰。(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可显著抑制5%烟草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低浓度和中浓度烟草烟雾提取物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增加;高浓度和过高浓度组时促增殖作用反而减弱。烟草烟雾提取物可能是通过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可调节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和管腔形成,参与生理过程的血管形成。VEGF能诱导视网膜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VEGF抑制剂以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变化特征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肺微血管内细胞中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肺纤维化模型,分别在第3、7、14以及28天行硝酸镧灌注后,制作肺组织病理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EC)紧密连接及镧颗粒分布。组织块培养法行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细胞中转染正义VEGF 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CP-1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EC结构完整,基底膜呈连续线状。EC间连接紧密,镧盐颗粒未见通过EC间的紧密连接。实验组不同时间处理的大鼠均可见EC连接间隙增宽,并有高密度的镧颗粒在细胞连接间隙中线状沉淀,其中以第3天为著,分布于血管周围的内皮下区域,大部分通过基底膜到达细胞外间隙。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正义VEGF cDNA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为0.36±0.06,转染组为1.21±0.22。结论BLM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呈持续开放状态和MCP-1持续高表达,成为特异性定向诱导炎性细胞渗出和游走到组织间的病理基础,而炎性细胞持续分泌的细胞因子成为启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诱发肺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醛固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试细胞的生长曲线,检测不同浓度的醛固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醛固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半定量RT-PCR及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①MTT比色法显示,醛固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②当醛固酮浓度增加到800μg/L后,其增殖抑制率不再升高,而此浓度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达到峰值的26.5%±3.3%;③经过醛固酮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结论醛固酮通过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胰岛素诱导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对培养的Wistar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胰岛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处理培养的Wistar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orthenblot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mRNA表达,并测定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和细胞计数。结果发现胰岛素能明显诱导平滑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和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胰岛素浓度由0.001mg/L增加到1.0mg/L,平滑肌细胞增殖率由10%增加到5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5μmol/L)能明显抑制胰岛素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和增殖,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被抑制41.1%(与对照组比较,P<0.01),细胞计数被抑制30.2%(与对照组比较,P<0.01)。提示胰岛素可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而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有效抑制胰岛素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及其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肌内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近年来心肌微血管新生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本研究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植块法分离成年Wistar雄性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种类并传代培养;(2)血管紧张素Ⅱ(10^-7-10^-6M)干预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P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的活性变化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的表达变化;(3)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培养在Matrigel上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结果(1)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纯度达95%左右,且具有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2)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10分钟时,ER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30min,虽然与非干预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p53 mRNA表达增加;(4)用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h,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小时组与前处置10分钟后再干预18小时组相比,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或基本上不形成管腔样结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血管紧张素Ⅱ干预明显降低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完整性及其数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53的表达有关;短期血管紧张素Ⅱ前处置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改善持续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后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短期升高细胞内蛋白激酶ERK的活性进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6、12、24 h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各持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持续缺血6 h组均达到峰值。结论机体长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变对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缺血后可随时间变化。本实验结果可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系。将 5 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颗粒兔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动物喂饲含胆固醇 (每只 1.5g d)颗粒兔饲料。分别于实验的第 0、4、8、12周末每组处死兔各 5~ 8只 ,取主动脉 ,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及定量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大体标本及显微标本定性观察均发现 ,随时间延长 ,动脉粥样硬化组兔主动脉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厚度增加。显微图象定量测量的结果与定性观察结果一致 ,12周末时 ,斑块平均厚度为 5 .78± 3.75 μm ,明显大于 4周末的 1.2 8± 0 .86 μm ,两者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5 ) ,斑块最大厚度可达 2 6 .16 μm。残存管腔面积呈现逐渐狭窄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正常兔主动脉组织中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阳性 ,且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逐渐增强 ,阳性区域的面积也逐渐增大。此结果提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EHi)AUDA对颈动脉狭窄(CS)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CS患者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至7天,收集贴壁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早期内皮祖细胞鉴定。分别用不同浓度(0、0.1、1、10 μmol/L)AUDA干预24 h,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AUDA处理后其VEGF的表达。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的早期内皮祖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患者早期内皮祖细胞VEGF表达显著下降;与处理前(0 μmol/L AUDA)相比,AUDA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CS患者早期内皮祖细胞VEGF表达。结论 sEHi通过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介导上调早期内皮祖细胞VEGF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有望成为一类治疗CS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剪应力(8和15 dyn/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剪应力分别作用7天、24 h、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内皮细胞标记物假性血友病因子定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以鉴定内皮细胞功能.结果 在剪应力(8 dyn/c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作用24 h、7天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得偏圆、呈多角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剪应力诱导组细胞平行于流体方向排列,假性血友病因子染色阳性,提示内皮细胞表型特征,同时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阳性,提示具有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组、15 dyn/cm2剪应力组作用24 h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假性血友病因子染色与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均阴性,提示未出现向内皮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15 dyn/cm2剪应力共同作用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结论 剪应力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且与力的大小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联合剪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且诱导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剪应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构建传代性衰老模型,分别将过表达IGFBP4、沉默IGFBP4表达的慢病毒及空载慢病毒转染HUVEC,结合光镜、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及细胞周期测定等方法观察各组细胞传代过程中的衰老现象。结果慢病毒感染细胞后,过表达组[IGFBP4(+)组]内皮细胞传代代数较空载病毒组(对照组)和IGFBP4基因沉默组[IGFBP4(-)组]明显增加[14.33±0.67比9.67±0.33、10.67±0.33;P0.05];实验中各代细胞IGFBP4(+)组衰老率均低于对照组和IGFBP4(-)组[以第6代为例,分别为(24.60±0.90)%比(34.92±0.92)%、(33.74±0.62)%,P0.05];随传代代龄增加,高代龄细胞(第6代)较低代龄细胞(第2代)降低的细胞增殖指数IGFBP4(+)组均低于对照组和IGFBP4(-)组[(10.35±0.57)%比(14.90±0.85)%、(13.99±0.65)%,P0.05];各组实验在对照组与IGFBP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IGFBP4的表达能够延缓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严重肢体缺血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观察缺血肢体肌肉内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裸露质粒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3例(4条肢体)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和肢体缺血部位随机选择4个位点,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真核表达质粒pUC-CAGGS/h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4mg,每两周注射一次。肌肉内注射裸露质粒后每天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治疗后1-3个月重复血管造影以观察有无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发现缺血性溃疡愈合成明显改善,静息性疼痛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出现一过性下肢水肿,一周内自然消退,水肿的出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相一致。结果提示,肌肉内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裸露质粒DNA可诱导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肢体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内皮细胞的稳定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 ,为其在组织化工程血管的应用奠定基础。将真核表达载体PCD2 VEGF1 2 1 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细胞 ,G4 18筛选 ,获得G4 18抗性单克隆细胞 ,扩增后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血管通透性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蛋白质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发现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出了转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稳定转染细胞克隆 ,该单克隆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呈阳性 ,血管通透性实验和细胞生长实验发现其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而作为对照的转空白质粒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上述实验结果皆为阴性。结果表明 ,该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单克隆细胞  相似文献   

18.
探讨脑梗死面积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6 h以内)于入院即时、入院后第1、3、7和14天分别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根据入院后第3天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扫描结果,将脑梗死分成大、中、小三种类型梗死面积,比较三种类型梗死面积各时相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发现,三种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的程度在入院即时、病后第1-7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梗死面积有关,其水平随面积增大而增高,并在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与Fas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2 h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数和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与Fa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组凋亡细胞数(27.83±2.14)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05)(P<0.01)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3.00±2.10)(P<0.01)。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14.1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1.55%±0.87%)(P<0.01)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5.69%±0.38%)(P<0.01)。与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40.67%±2.16%比94.50%±3.45%,P<0.01),而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60.33%±1.75%比23.17%±1.17%,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拮抗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抗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 mRNA表达与下调Fa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