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探讨环保聚脲微胶囊相变材料用于棉织物整理的工艺及调温效果。采用浸轧法将自制的微胶囊相变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浸轧方式、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处理织物增重率、储热性能及耐洗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调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温棉织物较优工艺为采用二浸二轧整理方式,微胶囊用量150g/L,黏合剂用量40g/L,焙烘温度130℃。认为:所制得的调温棉织物对外界温度变化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相变材料微胶囊PCM采用浸轧法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用DSC法和织物透气仪测试调温织物的储热和透气性能。最优整理工艺为:采用两次一浸一轧的方式、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用量为250 g/L、烘干温度为110 ℃,烘干时间为120 s。DSC热分析表明:调温织物的升温和降温速率较普通织物显著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且调温织物的透气性有所增加。通过此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调温功能的织物,具备一定的耐洗性能,且在涤纶织物上效果略佳。  相似文献   

3.
纳米相变胶囊及其整理棉织物的调温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微米相变胶囊在应用中潜在的问题,合成2种不同相变温度的纳米相变微胶囊,借助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2种胶囊的粒径和储热性能。采用浸轧工艺整理棉针织物,用红外测温仪和织物透气量仪测定整理织物的调温和透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粒径约150 nm,核壳体积比为1:1,峰值相变温度分别为37.1 ℃和33.1 ℃,相变焓分别为57.2 J/g和57.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可达7000 J/m2左右,整理织物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性能略有降低。采用纳米相变微胶囊整理织物可以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4.
周秋宝  郭惠仁 《印染》2007,33(24):28-31
采用浸轧法对化纤织物进行Dorafresh纳米银抗菌整理,试验了不同轧液率、加酸条件、整理液曝光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银含量、透气透湿性能、抗菌织物的耐洗性;分析了纳米银颗粒粒径的分布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织物的杀菌率与纳米银含量关系较大;轧液率对整理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影响小。该抗菌整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杀菌率达到99%以上,50次洗涤后的杀菌率大于60%,耐洗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DoraFresh纳米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惠仁  周秋宝 《印染》2007,33(22):34-36
采用纳米银DoraFresh对棉、丝、毛等织物进行浸轧法抗菌整理,研究轧液率、加酸条件及整理液曝光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银含量、透气透湿性能和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织物的杀菌率与纳米银含量关系较大,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能受纳米银抗菌整理影响较小,整理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抑菌率均在99%以上,经25次洗涤后,抑菌率仍达99%,耐洗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轧法对棉、真丝、毛织物进行Dorafresh米银抗菌整理。试验不同轧液率、加酸条件、整理液曝光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测试整理织物的银含量、透气透湿性能、抗菌织物的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含量对织物的杀菌率影响较大,对整理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能影响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球菌抑制作用显著,抑菌率在99%以上,经25次洗涤后杀菌率仍有99%,耐洗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7.
相变微胶囊整理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制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织物,将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s)整理到棉织物上,通过SEM、FT-IR、DSC及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手段测定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MPCMs可被均匀地整理到棉织物表面,MPCMs整理对棉织物的微细结构不产生影响;经MPCMs整理后棉织物可以吸收一定的热量,整理后棉织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熔融热焓值均较整理前提高;织物升温曲线表明经MPCMs整理后,织物具有优异的调温性能;整理后的棉织物经、纬向断裂强度均提高,透气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探讨3种机织物经芳香微胶囊整理液整理后的性能变化.通过测试涤纶平纹、涤棉府绸、纯棉府绸在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透湿性、芯吸效应、接触冷暖感、透气性指标,认为经芳香整理后,织物的透湿性、芯吸效应、接触冷感均有所增强,悬垂性、抗起球性均有所改善,但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茉莉蜜胺树脂芳香微胶囊整理液对纯棉纬平针,纯棉1+1双罗纹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1+1双罗纹3种针织内衣常用织物进行芳香整理,测试整理前后织物的抗起球性、悬垂性、接触冷感、透气性、透湿性、润湿性以及芯吸效应,并分析整理后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得出经过芳香整理后的织物除透湿性有所降低,其他所测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一种储热调温性能优良的相变微胶囊复合织物,探讨了不同黏合剂对制备复合织物的影响。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外层包覆尿素改性的蜜胺树脂的相变微胶囊,利用SEM表征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和粒径分布;然后分别以水性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作为黏合剂,通过干法涂层的方式将微胶囊整理到纯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形貌、储热性能、升降温动力学性能和耐洗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骤变的过程中,两种复合织物的升降温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经聚丙烯酸酯整理的织物表面更加致密、光滑,熔融相变焓达到30.57 J/g,调温时间延长了70%,具有较好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石蜡相变微胶囊及其调温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铮  汪嫒  纪俊玲 《印染助剂》2013,30(1):5-7,12
以30#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异氰酸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蜡相变微胶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储热性能.采用涂层工艺制备涤纶调温织物,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光滑,相变焓为97.6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约为8.49 J/g,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率下降了26%.调温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性,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兼具储热调温及抗菌功能的纺织品,提高纺织品的功能性及附加值,以正十八烷和艾蒿油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调温及抗菌复合功能的微胶囊材料,最后通过浸轧法将其整理到纯棉织物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微胶囊进行测试表征,并分析整理后织物的调温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呈圆球状,成形良好,平均粒径为1 647 nm,且分布集中,包覆性好;升降温相变温度分别为32、20℃,熔融及凝固热焓值分别为101.37、107.93 J/g,在300℃以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制备的调温抗菌织物甲醛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保温率提升23.2%,调温能力为1.6℃,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在85%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沈轲  王敏  李桂华 《印染》2022,(6):62-66
针对相变微胶囊耐温性差,其纺织品调温性能评价研究较少等问题,开发了一种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壁材单体,三乙醇胺为扩链剂,十八烷为芯材,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并对所得微胶囊的耐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D50粒径为8.173μm,DSC测试微胶囊的焓值为188.90 J/g。利用浸轧法制备双向调温非织造布,其最高升温温差5.0℃,最大降温温差-1.8℃,表明该调温非织造布热时凉感明显,冷时能缓冲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有机锗功能整理中黏合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三个因素对针织内衣面料的顶破强力、透气性、吸湿性等3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得出合理的有机锗功能整理工艺.阐述了有机锗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和耐久性变化,按所得优化工艺进行有机锗整理剂整理,并对整理前后平针织物和棉毛织物两种针织内衣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性等舒适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锗整理较合理工艺:二浸二轧(锗加工剂8g/L,聚氨酯黏合剂2舡,轧液率100%)→预烘(100℃,3min)→焙烘(130℃,2min)。整理后针织内衣面料的透气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吸湿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角鲨烷微胶囊在织物护肤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护肤保健整理已成为国际市场织物后整理的一种流行趋势。将自制的护肤整理剂角鲨烷微胶囊用于织物整理,考察了整理方式、黏合剂及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上角鲨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CJ939为黏合剂,采用浸渍法整理方式可获得比浸轧法更好的效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整理工艺参数为: 黏合剂质量浓度为40 g/L,微胶囊整理剂质量浓度50 g/L,焙烘温度100 ℃,焙烘时间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织物上角鲨烷的含量约为1.2%。水洗20次后,织物上角鲨烷的含量仍能保持原有量的30%~40%。  相似文献   

16.
文中总结了界面聚合和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将相变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的主要方法: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和熔融纺丝法;介绍整理后织物的性能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受到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以及不易实现产业化等问题,受到极大的限制;开发储热能力高的相变材料进行微胶囊化,在保证织物具有储热能力的前提下,使得织物的性能不受影响是蓄热调温织物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将商品相变微胶囊采用浸轧工艺和涂层工艺对牛仔布进行处理,确定出了浸轧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牛仔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相变微胶囊,可用于牛仔布的智能调温功能整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别针对整理织物和非整理织物进行透气性及透湿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非整理织物的透气性及透湿性均较好;而经过特殊整理的织物因不同的成膜整理剂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如经过疏水性成膜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其透气性及透湿性一般均较差,而经过亲水性成膜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其透气性差,透湿性好.同时,经过亲水性成膜整理剂整理的织物因不同的整理方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当亲水性成膜整理剂处理于织物组织结构之间时,此时织物可以呈现出亲水透湿型;而当其以涂层整理方式处理于织物反面时,此时织物可以呈现出疏水透湿型.  相似文献   

20.
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乙烯三胺(DETA)为反应单体,制备聚脲微胶囊,并通过涂层法整理棉织物。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为聚脲结构的壳体,可耐200℃以上的高温;采用扫描电镜对微胶囊及涂层整理织物进行观察,发现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呈球形分布,整理织物中的微胶囊分布效果较好。当织物3.5 g,微胶囊0.8 g,黏合剂1.0 g时,整理织物手感良好,经5次水洗后微胶囊的残留率高于90%,熔融热焓为22.12 J/g,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