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本文就亚麻纺纱在棉纺系统上的工艺特点进行了讨论,指出应用棉纺设备也可纺制具有独特风格的亚麻混纺纱。  相似文献   

2.
利用碱氧-浴法短流程工艺对弧麻短纤维进行前处理,分析了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浓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将煮练与漂白两道工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改善亚麻短纤维的可纺性,同时缩短前处理工艺流程,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亚麻纤维碱-尿素化学改性.通过改性前后纤维的SEM照片、X衍射等方法表征亚麻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明显,纤维表面光滑,纤维分离程度增大.同时探讨了亚麻化学处理后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为亚麻化学改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打成麻在碱-尿素改性处理时,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改性参数优化,改变处理条件如浴比、温度、时间、碱用量、尿素用量等,得出最优的改性工艺方案.通过化学改性,使亚麻纤维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纤维柔软度和弹性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卷曲,将有利于纺细号纱,提高亚麻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苎麻、亚麻地杂草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苎麻、亚麻是我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近三年来发展迅猛。但是,杂草危害是目前困扰其生产发展的严重技术问题。2001年以来我们对苎麻、亚麻地进行了杂草种类及危害的调查,同时对采用化学方法拉制杂草危害进行了专项研究,选择目前主要推广的5种化学除草剂,掌握在苗期施用控制其危害,苎麻苗床除草效果达88.47—91.97%,亚麻苗期达82.81—83.15%,控害效果良好。特别是5%金草克EC和5%精克草能EC在使用成本和效果上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普通车床加工大型滚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厂生产的联合梳麻机(LS-460型)是属亚麻纺织机械的专用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对亚麻、胡麻、二粗等亚麻短纤维进行梳理除杂,并自动调匀整形成麻条,供后序纺织机械使用.其具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生产效率高、使用安全、性能可靠等特点.是新建亚麻纺织厂家的首选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亚麻二粗进行化学处理和预处理,使其和棉混纺生产高档低特纱。阐述了原料预处理、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的生产工艺和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是利用棉纺设备开发阳离子涤粘中长混纺纱线的新工艺,以其先进技术革新,合理工艺措施,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仿毛产品。产品的主要特点:条干均匀度好,毛羽少,强力高,制成的织物可染性能均匀效果好;其与普通混纺纱线进行交织,染色后,可产生自然化纹隐条,富有独特的色彩风格;经后整理加工布面丰满匀整,色泽鲜艳,  相似文献   

9.
一般柔软剂对纤维的整理是有限的。文中提出了亚麻纤维柔软化的化学方法,以生产出用于针织的纯亚麻纱,而不失去亚麻的外观和风格,从而为开发纯亚麻针织产品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型的脱胶工艺对亚麻纤维进行脱胶,利用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SEM观察雨露沤麻和化学脱胶后亚麻纤维的纵向结构和形态.实验结果表明,NaOH用量对亚麻脱胶后分离度和束纤维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对亚麻柬纤维强度影响显著;亚麻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10g/L,时间90min,温度100℃;化学脱胶的亚麻胶质去除更彻底,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分离度更大,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依据对纱中纤维的纵向几何形态差异的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分层识别模型,对棉麻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实现棉麻混纺比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BD200SN转杯纺纱机上加装伺服驱动自控系统,控制纤维喂入量来改变牵伸倍数的方式实现纺制转杯纺纯棉竹节纱.通过工艺实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转杯纺纯棉竹节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生产转杯纺纯棉竹节纱的工艺措施,纺制了符合质量要求的转杯纯棉竹节纱.  相似文献   

13.
Properties and Processing of the Pineapple Leaf Fib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perties and constituent of pineapple fiber were tested, and on the base of that, chemical treatment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fiber, and the pure and blended yarn of pineapple fiber were produced in worsted and cotton spin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亚麻/彩棉/白棉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整理工艺。在亚麻/彩棉/白棉针织物的柔软整理中,采用了纤维素酶、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3种整理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柔软整理工艺,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柔软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分析3种方法的柔软整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整理工艺都能改善织物的柔软性,采用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柔软整理效果最好,从整体上看,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的服用性能好于另外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棉纺厂借助计算机的辅助,根据在纺纱生产中提供的各个工序的半制品和成品的主要质量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与标准对照,得出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的结论,并且提供造成这种状态的可能原因以及一般的解决措施,同时,提供纺纱专题方面的研究手段和成纱质量综合评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这一方法,分析了亚麻纤维特数之间的关联度、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天然彩色棉纤维的理化性能,分析了天然彩棉纤维纺纱、织造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测试了相应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8.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SF cellulase from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on cotton, flax and viscose yarns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cellulase-cellulose binding on different types of cellulosic fibres. The half-saturation constants and maximum adsorption constants suggest that SF cellulase has greater affinity for viscose than for cotton and greater affinity for cotton than for flax.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crystallinities and microporous structures of these fibre types. The fraction of adsorbable protein in the total cellulase was found to be the same for each of the three cellulase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