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98例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93例(94.9%)为含钙混合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2例(2.0%),一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20例(20.4%),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6例(16.3%),一水草酸钙和无水尿酸结石12例(12.2%),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无水尿酸结石13例(13.3%),一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9例(9.2%),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8例(8.2%),六水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结石13例(13.3%)。单一无水尿酸结石5例(5.1%)。结论南宁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绝大多数以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或感染性结石,碳酸磷灰石、尿酸和磷酸镁铵是其常见的混合成分。体积较大的复杂性肾结石成分复杂,生长过程中常多种病因参与,应加强其病因诊断和针对多种病因采用积极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石泉  章璟  王国增  杨佳伟  顾燕  杨芳 《山东医药》2011,51(46):14-1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尿路结石患者结石化学成分。方法根据我国BMI标准,将850例尿路结石患者分为正常组(BMI〈24)245例、超重组(BMI24—27)327例、肥胖组(BMI≥28)278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其结石化学成分。结果850例中,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者分别为645(75.9%)、128(15.1%)、52(6.1%)、25(2.9%)例。其中尿酸结石患者平均年龄均高于其他结石成分患者(P〈0.05),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磷酸铵镁结石男性比例低于女性(P〈0.01)。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中,草酸钙结石者分别为70.2%、78.0%、78.4%(P〈0.05),尿酸结石者分别为2.9%、7.0%、7.9%(P〈0.05),磷酸镁铵结石者分别为7.3%、1.2%、1.1%(P〈0.01),三组磷酸钙结石比例相近(P〉0.05)。结论BMI对结石成分有一定的影响;超重及肥胖的结石患者中,尿酸、草酸钙结石比例显著高于BMI正常的结石患者;尿酸、草酸钙结石患者应注意控制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00例患者入选并参加该研究,平均年龄(36.2±3.4)岁,男女比例2:1。收集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和血清及尿液样本,测定结石成分和血/尿代谢情况,具体测定指标为pH值、肌酐、尿酸、钙离子、磷酸盐、草酸盐、枸橼酸盐和镁离子浓度等。 结果有86(43%)例患者结石成分分析为草酸钙结石;90.5%患者存在代谢异常,最常见是高草酸尿症(64.5%),其次是高钙尿症,高钙血症,低枸橼酸尿症和高尿酸血症。高草酸尿症易发草酸钙结石、草酸钙/磷酸钙及草酸钙/尿酸混合成分结石;低枸橼酸尿症易发草酸钙、磷酸钙结石;高钠血症及高尿酸血症都易发草酸钙结石;高胱氨酸血症易发胱氨酸结石。 结论代谢异常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常见,大多数为高草酸尿症、高钙尿症、高钙血症、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血症。代谢异常容易诱发结石,结石成分和代谢异常分析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医学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来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吉林省老年肾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及结石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因肾铸形结石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50~68岁,男性平均年龄(57.9±12.5)岁,女性平均年龄(62.6±11.3)岁,所有结石标本均采用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根据结果指导预防结石复发。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86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均未行结石成分分析而接受一般的预防指导。结果在结石总体构成比上,一水草酸钙结石71例(67.62%),碳酸磷灰石结石57例(54.29%),无水尿酸结石11例(10.48%),二水草酸钙结石38例(36.19%),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9例(18.09%),尿酸铵结石2例(1.90%),二水磷酸氢钙结石1例(0.95%),一水尿酸钠结石2例(1.90%)。在结石的组合成分上,混合性结石76例(72.38%),单一成分结石29例(27.62%)。试验组平均随访18.6个月,复发率为8.57%。对照组平均随访24个月,复发率为18.6%,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老年肾结石患者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永毅 《山东医药》2010,50(22):6-7
目的观察单纯螺旋CT平扫在上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3枚上尿路结石,其中尿酸结石23枚、草酸钙结石41枚、磷酸钙结石10枚、碳酸钙结石8枚、草酸钙磷酸钙混合结石8例、草酸钙尿酸混合结石16例、磷酸钙尿酸结石11例、碳酸钙尿酸结石3例、草酸钙碳酸钙结石3例。采用十六排螺旋CT在患者术前行单纯平扫,参数120 kV/240 mA,螺距0.75∶1,层厚3 mm,测量结石软组织窗平均CT值。结果 82例纯结石平均CT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磷酸钙(1 276.70±242.40)HU、草酸钙(1 168.71±220.73)HU、碳酸钙(703.38±129.49)HU、尿酸(535.74±172.54)HU。草酸钙与磷酸钙结石CT值相比P〉0.05,其余各类纯结石两两比较P均〈0.05。非纯尿酸结石CT值为(911.50±163.52)HU,与纯尿酸结石相比P〈0.05。CT值〈700 HU者纯尿酸结石21例、非纯尿酸结石4例,CT值≥700 HU者纯尿酸结石2例、非纯尿酸结石96例。CT值〈700 HU诊断纯尿酸结石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84.0%、阴性预测值为98.0%。结论单纯螺旋CT平扫用于判断上尿路结石成分效果满意。根据软组织窗CT值不同,可将体内尿酸结石与其它成分结石区分。软组织窗平均CT值〈700 HU的结石可作为纯尿酸结石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张鹤  姜宁  王国增  章璟 《山东医药》2011,51(22):13-15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核心、中层、外周样本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35枚直径〉0.8 cm的尿路结石,分别取其核心、中层、外周样本,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纯尿酸结石4枚,混合结石31枚。24例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核心样本中草酸钙质量分数为55.6%±9.7%,磷酸钙为33.3%±7.6%;中层样本分别为81.4%±8.6%,14.2%±2.8%;外周样本分别为86.9%±9.1%,8.7%±2.6%。7例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核心样本中草酸钙质量分数为7.2%±1.1%,磷酸钙为75.7%±12.7%;中层样本分别为23.6%±2.4%,66.4%±9.4%;外周样本分别为52.9%±7.6%,47.1%±7.5%。不同部位结石样本中草酸钙和磷酸钙质量分数相比P均〈0.05。不同部位结石样本中草酸钙和磷酸钙质量分数相比P均〈0.05。4例纯尿酸结石核心、中层、外周样本均由纯尿酸或尿酸盐组成,无其他成分。结论上尿路结石以混合性结石为主,最常见的成分为草酸钙与磷酸钙,其质量分数在不同层面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磷酸钙晶体较容易出现在结石的核心,而草酸钙更易存在于外表面。磷酸钙晶体很可能是混合结石形成的共同初始原因。感染是磷酸钙晶体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IVU联合逆行造影辅助ESWL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6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尿酸结石、尿酸盐结石、黄嘌呤类结石及较小的结石因其密度较低或结石较小,在X线上常不显影,称为阴性结石,约占泌尿系结石的10%左右,诊断和治疗不易。2001年2月~2005年4月,我们对69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采用静脉肾盂造影(IVU)联合逆行造影辅助定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路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气候、环境的变化 ,尿路结石患病率较往年显著增加。其中含钙石占 82 % ,大部分病例属“特发型含钙石” ,这些尿路结石病人西药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手术取石后长期随访 ,约 80 %会复发。近年来我科收治尿路结石 5 6例 ,观察治疗 43例 ,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9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者 14岁 ;结石经化学定性 ,属草酸钙型结石 2 9例 ,磷酸镁胺型结石 4例 ,胱胺酸型结石 5例 ,草酸钙型结石和磷钙混合型结石 5例。2 治疗方法  以…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自拟尿石方治疗泌尿系结石158例,通过观察,治愈率68.9%,有效率91.1%,疗程短,简便易行(15d为一疗程,2个疗程观察变化)。本方功在清热淡渗利湿,利尿通淋排石,和里缓急止痛,软坚散结化石;集驱石排石、溶石化石于一炉,凡泌尿系结石虚证不明显且体质好者皆可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常用内镜治疗方法对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影响以及结石近期复发、远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一次性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成功取石后随访资料完整的胆总管结石青年(21~45岁)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EST(切开〈0.5cm)+EPBD组,进行随访,统计近期(≤3年)及远期(〉3年)结石复发率,并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327例患者平均随访76.5个月,54例(16.5%)结石复发,其中近期复发35例(10.7%),远期复发19例(5.8%)。近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13.2%)均高于EST+EPBD组(8.1%),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率EPBD组(11.3%)和EST组(6.6%)均显著高于EST+EPBD组(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结石最大径、结石个数、机械碎石与近期结石复发显著相关(P〈0.05),而远期胆总管结石复发则与结石最大径及单纯球囊扩张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青年患者,单纯EPBD取石固然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增加了结石的远期复发风险,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取石可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周群  蔡涛  谭湘辉  鲜义平  孙启媛  陈智 《内科》2008,3(3):346-348
目的探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性激素水平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对30名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3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其血浆脂联素、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总睾酮(TT)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并进行比较。结果(1)结石组血浆FT、TT、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控制BMI、WC、WHR后,结石组脂联素水平仍较对照组低(P〈0.05),而E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WC、WHR、BMI较对照组高(P〈0.01),均具统计学意义。(2)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血浆脂联素水平与WC呈负相关,TT水平与BMI呈负相关,FT水平与BMI、WHR、WC呈负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提示WHR、TT水平为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TT、FT水平同时降低,TT水平是男性胆囊胆网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2)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存在体脂分布异常,雄激素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中似乎未参与调节,脂联素、雄激素水平同时降低可能是由于体脂分布异常所致,体脂分布异常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及外科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将2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及外科手术组(手术组)各100例,内镜组首先完成经内镜胆胰管造影,诊断确立后即时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及胆管取石术;手术组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行开腹手术。结果内镜组治愈率为98%,手术组为90%(P<0.01);黄疸消退时间内镜组为(3.05±0.12)天,手术组为(7.83±0.32)天(P<0.01);残余结石发生率内镜组为2%,手术组为10%(P<0.01);住院时间内镜组为(4.62±0.17)天,手术组为(23.59±2.76)天(P<0.01)。结论经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浆脂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常规生化方法分别测定了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24例非胆石对照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结果:胆石组血清TC、HDL、LDL以及TG/TC比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血清TG与TG/T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血浆脂蛋白的变化,可能因影响体内的胆固醇及胆汗酸等代谢而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TC、TG的测定及TG/TC比值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核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对比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积分(MELD积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病例数。结果104例患者中96例(92.3%)完全取出结石,8例(7.7%)未取出结石者放置支架内引流。术后2周MELD积分为(10.1±6.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11.9±6.2)分(t=2.22,P〈0.05);术后2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例数比(A级/B缈C级)为40/52/12,明显优于术前的28/52/24(X2=6.12,P〈0.05)。内镜治疗过程中无一例穿孔,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9例、术后胰腺炎8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院后3个月内有2例(8.3%)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等措施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及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60例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8例进行EST治疗,22例进行EPBD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ST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4.74%,EPBD组为95.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5,P〉0.05);EST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EPBD组的23.80%(X2=4.102,P〈0.05);EPBD组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9.04%明显高于EST组的2.78%(X2=4.387,P〈0.05)。EST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而EPBD组未出现远期并发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655,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接近,但EST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而EPBD的远期并发症较低,说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均安全有效,临床应根据患者结石数目和结石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多支架植入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胆道支架植入术对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37例难治性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4组,单根支架组(A组)32例;单根支架加药物治疗组(B组)35例;双根支架组(C组)33例;双根支架加药物治疗组(D组)37例。在ERCP成功后植入1根或2根支架,药物治疗组在病情平稳后应用熊去氧胆酸和(或)茴三硫,对所有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结果所有患者3个月后胆石均有缩小,C组、D组缩小的幅度显著超过A组、B组(P〈0.05);支架通畅时间平均7.6个月,最长为20.0个月,其中D组的支架通畅时间最长,4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72例(52.6%)进行了第2次ERCP,其中84.7%患者(61/72)取净了结石;本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1例(29.9%),以双支架组为多(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性胆总管结石,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尤以双支架加溶石药物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壁间结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间连续340例实施硬镜取石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囊壁间结石情况,及其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年龄、性别、术前血糖、血脂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的关系。结果①34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发现合并壁间结石79例(23.2%)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153例(45.0%)。②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患者合并壁间结石49例(49/153,32.0%);感染阴性患者合并壁间结石30例(30/187,16.0%),感染阳性者合并结石率较高(P=0.01);79例合并壁间结石的病人中,47例壁间结石内发现华支睾吸虫卵(59.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壁间结石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术前血糖、血脂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等因素关系不大,而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关(OR-2.29;95%CI=1.35~3.86,P=0.002)。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胆囊结石患者合并砖间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41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难以清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做经内镜机械性碎石术(EML)。结石共89块,31例(34块)结石横径≥20mm,全部结石清除率97.6%。EML后1次完全清除结石率为:大切开时为78.6%,中小切开时分别为58.8%与0;胆管末端径≥14mm者为83.3%,<9mm者为30.8%;取石篮为6/10,气囊导管为4/9,两者并用为83.3%,1周内自然排石为1/5。结论:EML后清除结石主要与乳头切开大小、胆管末端径以及取石方法相关;结石大且与胆管壁密切接触时,向胆管内注入大量稀释的造影剂能增加其间隙,有利于套石;结石坚硬是碎石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不同性别心肌梗死临床病理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病理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4例尸检证实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分为男女两组(男65例,女19例)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心肌梗死平均年龄(81.3岁)大于男性(72.7岁);女性心原性休克7例(36.8%)多于男性的6例(9.2%,P<0.01)。女性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平均支数为1.7支,少于男性的2.3支;女性三支以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3例(15.8%),低于男性的28例(43.1%,P<0.05);女性急性初发心肌梗死及心脏破裂分别为9例(47.5%)及6例(31.6%)均多于男性的13例(20%)及8例(12.3%),P<0.05。结论:提示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可能为患病年龄大、冠状动脉明显累分支较少,急性初发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及心脏破裂较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腹部CT(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人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61例,并比较B超、CT和MRCP检查对胆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61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1.7%、55.6%和81.5%,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内径≤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47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21%、30.8%和56%,B超与CT检查显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