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04年5月~2008年3月间,我科选用游离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为供血源所营养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6例大面积的鼻翼缺损的患者.结果:在临床上将该方法应用于6例病人,除1例出现表皮水疱,后皮瓣部分坏死,面积约1.0 cm×2.0,其余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反流轴型的耳廓复合组织瓣能I期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是一项极具推广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找寻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之解剖根据 ,解决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难题。方法  2 9例成人尸体标本 ,结扎双侧颈外动脉、椎动脉和一侧颈内动脉 ,由另一侧颈内动脉灌注染料 ,之后额、鼻、颞部血管分别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粗大的吻合支 ,分支间相互吻合 ,形成前额动脉吻合网 ,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在上升途中发出 2~ 3组耳支。颈内动脉的血流 ,可自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前额动脉吻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 ,可设计出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 ,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在临床上应用于 16例病人 ,除 1例表皮水泡 ,换药后愈合 ,短期内色泽稍深 ,1例 1× 1cm皮瓣坏死外 ,余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组织及耳前、耳后组织 ,提供血液供应 ,由此而设计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 ,可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或半鼻缺损  相似文献   

3.
反流轴型岛状耳廓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寻求耳廓复合组织片游离移植时面积受限之解决方法。方法:于29具成人灌注尸体标本,进行额、鼻、颞部血管解剖观测,并进行临床实践。结果:颈内动脉的血流,可自滑车上动脉、框上动脉→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额支→颞浅动脉主干→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根据解剖结果,可设计以滑车上、眶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临床上已应用16例,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进入颈外动脉分布的耳廓及耳前,耳后组织,提供血供,可据以设计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相似文献   

4.
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吻合支的反流血运,形成带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由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本组共15例病人,最大面积3.0cm×3.0cm,最小面积1.0cm×1.5cm。结果本组15例病人应用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鼻翼缺损,效果良好,色泽和形状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可作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反流轴型皮瓣原理,设计以颞浅动脉为供血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鼻翼缺损。结果:本组8例患者,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移植物的形态、色泽与正常鼻翼组织相似,效果良好。1例移植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表皮及部分软骨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耳廓复合组织瓣的三种术式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根据患者鼻翼缺损的形态、自身条件和面容,选择一种简易、理想的耳廓复合组织瓣术式,使修复的鼻翼饱满,鼻孔对称,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鼻形。方法通过对5年来32例鼻翼缺损修复中的26例进行随访,比较不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术式的优缺点、术中注意点,找出各种鼻翼缺损的合适术式。结果3种耳廓复合组织瓣术式修复鼻翼缺损的随访优良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耳廓复合组织瓣术式修复鼻翼缺损外形均良好,重要的是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术式简便易行,面部不增加新的瘢痕;眶上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术式,修复鼻翼缺损范围大,但受血管条件限制;吻合血管的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修复后鼻槛及外侧壁形态好,但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7.
耳廓复合组织瓣为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供区。以往用游移植法,其高度超过1cm时易致坏死失败。笔者根据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吻合支的特点,并经尸体由颈内动脉灌注染料行解剖观察,证明:颈内动脉血流,可自眶上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从而设计了以眶上动脉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1990年以来,我科用本法治疗较大鼻翼缺损者6例,最大面积为3.8cm×2.8cm,最小为2.5cm×2cm,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耳廓复合组织瓣为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供区。以往用游移植法,其高度超过1cm时易致坏死失败。笔者根据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之间有恒定吻合支的特点,并经尸体由颈内动脉灌注染料行解剖观察,证明:颈内动脉血流,可自眶上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颞浅动脉→颞浅动脉耳支而营养耳廓。从而设计了以眶上动脉为蒂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I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1990年以来,我科  相似文献   

9.
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再造鼻翼一例宋建良,范希玲,何葆华,吴守成我们根据Uchinuma-E[1]的报道设计了以颞浅血管额支与眶上、滑车血管吻合支为轴位血管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行鼻翼再造1例。效果满意。病例女,18岁,5岁时右鼻翼溃烂致大部缺损。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颢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最长随访4年,最短半年,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形态、颜色和质地与正常鼻翼相似,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蒂跨耳后动脉逆行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