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毅  周旭坤  李平  李忠 《新疆医学》2008,38(7):7-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从年龄、体重指数、切口性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其它合并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55岁以上68人(66.67%),体重指数几何均数为25.35(公斤/米2),纵形切口79例(77.45%),38例有术后切口感染病史(37.25%),25例(24.51%)有术后慢性咳嗽病史,12例(11.76%)合并2型糖尿病.结论:切口疝容易发生在老年病人、肥胖、手术纵形切口、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糖尿病等都是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腹壁切口疝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剖宫产手术是产科常见的创伤性操作,也是重要的手术助产方法。近年来,由于临床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抗生素广泛应用等各种原因导致选择剖宫产手术逐渐增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概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临床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等。剖宫产本身作为一种手术方式,会给母体的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创伤,手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生切口疝的病因,减少或避免切口疝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切口疝的发病原因.结果 切口感染、急诊手术、切口方向和部位、老年、腹压增高、缝合技术、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找出相应预防治疗办法.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术中达到血药浓度,尽量采用横切口,术后6个月内注意保护腹部切口,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等措施是预防切口疝发生的关键因素,以采用直接缝合,自身组织修补为主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壁切口疝患者,总结合理的护理方案.方法 1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围术期针对其并存疾病及影响腹压的因素,施以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结果 17例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为5~12(7.12±1.73)d,均痊愈出院.随访1~5(2.71±1.53)年,无1例切口疝复发.结论 系统、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是减少腹壁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切口疝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结论 重视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此为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抽取产科2011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有40例,分析切口脂肪液化产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结果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缝合技术差、血糖高、体质量高等;实施预防措施对切口脂肪液化干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避免剖宫产后切口脂肪液化。结论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17例不同大小腹部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4例,3例失访,本组大部分疝发生在术后1年内(10例),其余4例均发生于术后1年以上.结论 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可采用横向切口,防止腹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8.
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09-5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胖、糖尿病、贫血、妊娠水肿、滞产、咳嗽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结论 针对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双 《当代医学》2010,16(33):88-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液化的原因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造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妊娠水肿、贫血、滞产、肥胖以及术中操作不当等。充分切口引流,脂肪层不缝合,止血彻底,用丝线单纯缝合皮肤,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切口,创面内撒入糜蛋白酶粉剂等碘伏充分消毒,大黄、芒硝纱布换药,酌情应用抗生素。可以治疗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平衡营养,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术后切口液化是可以预防的,已经发生脂肪液化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或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出血时间多发生于手术后2~3周.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2~3周;其主要原因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一2010年12月4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病原因: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膜炎、胎盘胎膜残留.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时间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感染,对病因的诊断、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的发生及临床特点,讨论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1月1日-2007年6月1日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膈疝共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患者全部经左胸切口,食管中段癌5例,贲门癌2例.6例经X线胸片及CT明确诊断即行疝内容物还纳及膈疝修补术,1例因腹痛、腹胀、闭气诊为肠梗阻,术中发现为膈疝.1例发生小肠坏死,术中扩大行胸腹联合切口,坏死小肠切除吻合,膈肌修补.手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并发症,术前应作好呼吸道准备使痰液有效咳出,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减轻组织水肿,术中注意缝合技巧.手术后膈疝一经诊断,应及早手术,手术以原切口径路为好.  相似文献   

13.
腹壁切口疝是指腹部手术后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自手术切口部向体表突出,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切口疝可因其发生的部位、大小、疝内容物、发病的时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切口疝的方法较多,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自身组织进行修复,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几年来我科收治腹壁切口疝患者29例,采用无张力网片修复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  相似文献   

16.
周崇英 《当代医学》2016,(13):44-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0例,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15例,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发生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结果 15例患者中,肥胖者4例,滞产者2例,使用电刀者4例,贫血者2例,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手术者1例,羊水污染严重者2例,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肥胖、滞产、贫血、羊水污染及剖宫产术中操作不当均是导致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52例头位妊娠剖宫产并发生子宫切口撕裂为观察组,取同期头位妊娠剖宫产无子宫切口撕裂51例作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产程特点、术中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娩头困难是造成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的主要原因.恰当把握剖宫产时机,选好子宫切口是避免切口撕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8例患者,采取毫米波照射以及消毒溶液清洗切口等措施进行治疗,并总结分析其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出现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是肥胖、贫血、术中操作不当以及妊娠水肿等。经过积极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降低剖宫产生育率,提高剖宫产手术规范性操作,一旦出现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症状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聚丙烯网片对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促进切口愈合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发生腹壁切口疝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缩短了伤口愈合和住院时间,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他不适.结论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手术切脂肪液化患者6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60例均经局部换药治愈,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液化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