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AS与脑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等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AS,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观察,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同时CAS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最直接原因,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最易通过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而引起血栓形成[2],从而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因此,对CAS采取检查和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CAS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新"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颈动脉狭窄≥50%为依据,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315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17...  相似文献   

4.
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VC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机制较老年患者更为多样化.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被认为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而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IVCD 发病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对150 例IVCD 患者的血浆Hcy 及CAS 进行检测,旨在探讨Hcy 在IVCD 中的表达与CAS 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发病特征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安徽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采用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5.9%(141/16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多见(134/164,81.7%),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6/164,15.8%);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9/134,51.4%)。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确诊CAS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查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但常规超声检查受操作者手法、经验及血流动力学等  相似文献   

7.
劲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主要由于脂类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含量过多,沉积于颈动脉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状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对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2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DSA检测,确定劲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换分为观察组(狭窄程度50%,共421例)及对照组(狭窄程度≤50%,共202例)。统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等,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初步选择危险因素,进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t检验及卡方检验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NIHSS评分可能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冠心病史为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合并颈动脉狭窄,年龄和冠心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3年9月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2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脑梗死27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1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者149例,狭窄程度〈50%者163例。年龄(OR=1.037,P=0.000)及冠心病(OR=4.121,P=0.031)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常见,年龄和冠心病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积极控制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ICV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vascular reactivity,VR)。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等情况。结果:ICVD患者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管内径(vessel diameter,VD)、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无狭窄组患者及轻、中、重度狭窄组患者的VR均低于对照组(P0.05);ICVD组患者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CVD患者的颈动脉病变程度,有助于了解ICVD的不同状态以判断病程及预后,对ICV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超声双功扫描(Du)捡查了20例正常人及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颅外颈动脉(CCA),24例做血管造影(AG)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 603例首诊为可疑脑缺血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1326例:CAS<50%)和狭窄组(B组277例:CAS≥50%或闭塞).对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脑缺血发病与CAS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S≥50%者占17.3%(277/1603).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CVD发生率为37.2%(103/277),明显高于A组21.6%(287/1326)(P<0.001).B组中随CAS程度增加,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CAS 50%~69%患者发病率为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为42.8%(65/152例),斑块检出率为64.4%(1032/1603),脑卒中与TIA患者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性回声的动脉硬化性斑块的形成与卒中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和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对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结果 分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颅外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组,对比分析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高血压病患病率65.8%高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3.3%.(2)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17.51(21.13~12.68)μmol/L]和年龄(73.57±11.83 岁)均高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13.29(17.43~10.18)μmol/L、68.76±7.2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病容易导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Hcy浓度增高和年龄增长更易导致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变91例,行头部MRI检查,收集临床资料及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量表(ARWMC)评分结果。依据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的Logistic的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和(P=0.008)、血浆肌酐值(P=0.040)和白蛋白(P=0.038)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相关。结论:年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相对高的血清肌酐值和血清白蛋白是缺血性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反应性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分辨力彩超测定57例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及屏气前后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计算血管反应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轻、中、重度)患的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反应性可作为判定颈动脉狭窄的指标,并可以此来判断血管舒张功能的储备能力,它还可以对ICVD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探究正常人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指数、积分以及颈内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等指标,分析导致ICVD加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诊断ICVD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ighdensity lipoprotein deficiency,HDL);采用颈动脉超声仪检测各组对象颈动脉血管内径(vessel diameter,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diastole velocity,EDV)、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hcvelocity,PSV)、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计算各组对象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斑块积分以及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采用SPSS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VD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ICVD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TC、TG、L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DL低于正常对照组,ICVD三个组别之间TC、TG、LDL、HD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D、MFV、EDV、PSV明显升高,但四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V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主要是颈总动脉,并以软斑为主;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加,且ICVD组别之间AI、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也有明显差异(P<0.05);ICVD组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屏气前后血流速度增长百分比明显下降,且ICVD组别之间血流增长速度百分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影响ICV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AI、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增长速度百分比、斑块积分、软斑。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分析影响ICV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诊断和防止ICVD的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6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CAS组322例和非CAS组154例。CAS组根据CAS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AS 161例、中度CAS 114例和重度CAS 47例;根据超声检查分为:硬斑块127例、软斑块65例和混合斑块130例。分析组间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是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度和重度C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CAS患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AS严重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36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能预测CAS的发生,并能评估CAS的严重程度,但尚不能作为评估CAS斑块稳定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一文从 10方面综述了有关幽门螺杆菌在胃肠道以外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 ] ,除此之外 ,Hp还与另一些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本文就此作补充综述。1 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  Markus等 [2 ] 于 1995年发现中风与 Hp感染有关 ,为进一步评价 ICVD与 Hp之间的关系 ,他观察了 2 38例患者和 119名健康对照 ,发现 ICVD中 Hp阳性率为 5 5 .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4 .5 % (P=0 .0 1) ,排除了其他引起 ICVD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后 ,Hp与 ICVD的关系仍有…  相似文献   

20.
喻明  聂本刚  帅杰  熊高华  将世杰  杨小芳 《临床荟萃》2008,23(20):1478-1479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因手术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适应证范围窄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已越来越多地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现对近年开展的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