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物敷料A包扎电烧伤创面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电烧伤患者38例 ,烧伤面积为 8%~ 10 %TBSA ,深Ⅱ度。其中 2 1例患者清创后用生物敷料A(威海华特保健品有限公司 ,批号 :96 0 30 1、980 90 6 )包扎创面 (A组 ) ,17例用洗必泰纱布包扎(B组 )。两组患者全身情况及局部伤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创面用 1∶10 0 0新洁尔灭、等渗盐水清创后 ,A组用生物敷料A覆盖 ;B组用 1∶2 0 0 0洗必泰纱布覆盖 ,均再用无菌敷料包扎。换药 1次 / 2d ,清创至局部无坏死组织后 ,对创面行植皮或皮瓣修复。经过上述处理 ,A组感染 1例 (4 7% ) ,B组感染…  相似文献   

2.
复合碳纤维敷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创面包扎疗法通常使用脱脂纱布 ,其包扎厚度为 3~ 5cm ,但纱布的体积大 ,吸水量有限 ,不便于抢救成批烧伤患者和战时使用。笔者单位于 2 0 0 0年 3月~ 12月使用一种新型的敷料—复合碳纤维敷料 ,并将其与脱脂纱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前者具有吸水性强、重量轻、体积小  相似文献   

3.
双氧水使用不当致阴茎深度烧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16岁。因包皮过长在乡卫生院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应用纱布敷料环绕阴茎包扎固定 ,7d后在该卫生院换药 ,因纱布敷料血痂干结 ,不易去除敷料 ,便应用双氧水湿纱布湿敷于阴茎外干结敷料外层 ,以试图去除。病人自述阴茎有烧灼感 ,30min后揭开双氧水纱布及原包扎敷料 ,见阴茎包皮远端 1/ 2及龟头起水泡 ,清除泡皮后换药治疗半月 ,创面未愈。于 1998年 8月 18日来我院。查体 :阴茎包皮远端1/ 2及龟头见烧伤创面 ,创面结痂 ,痂下积脓 ,去除痂皮后 ,大部分为肉芽组织创面。诊断为双氧水烧伤并感染 ,深Ⅱ度、Ⅲ度混合。经卧床休息 ,清洁换…  相似文献   

4.
烧伤创面大面积使用纳米银敷料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患者男 ,2 0岁 ,火焰烧伤后 1h入院。烧伤总面积 97% ,其中浅Ⅱ度 2 %、深Ⅱ度 2 0 %、Ⅲ度 75 %TBSA,伴重度吸入性损伤。伤后 2周内 ,双小腿后侧、双上肢部分创面切痂植皮 ,其余部位创面外涂纳米银敷料 (深圳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并用纱布垫全包扎 ,覆盖面积在 80 %TBSA以上。纳米银敷料持续使用 10d,每天换药 1次 ,并在使用前及每次换药后进行创面棉拭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使用纳米银敷料前 ,右下肢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药后 7d培养结果转阴 ;左下肢为河生肠杆菌 ,5d后转阴 ;后躯干为阴沟肠杆菌 ,9d后转阴 ,以上创面…  相似文献   

5.
小儿臀部烧伤的简易包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臀部、会阴部烧伤较常见,因其部位特殊,包扎较困难。临床上常采用20.0 cm×40.0 cm的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包扎,尽管在操作时很细心,但由于敷料零散,包扎后若小儿躁动或活动,常导致腰腹部、臀部及双大腿的敷料松脱,致创面外露,增加污染的机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对小儿臀部烧伤的包扎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背部植皮术后植皮皮片与创面之间的滑动,作者对烧伤的成人和儿童使用了被形敷料包扎技术。此技术通常用于背部切痂和自体皮移植术后,包括用其它标准包扎方法固定较困难的肩部和上肢、背部、臀部和大腿上半部等部位。使用时在切痂和植皮后的背部先以一单层网眼纱布用缝线或钉皮围绕创缘固定于创面,以便于换药时较容易地揭除被形敷料。再用纱布卷滚动覆盖在创面达8层厚,用0号线滚边,并沿被形敷料长轴间隔2cm做U形缝合。先缝穿被形敷料,翻起敷料,在直视下缝入创面下的组织,固定到筋膜上。然后逐层穿出,  相似文献   

7.
肩部烧伤较常见,而该部位的包扎较困难.临床上常用40 cm×20 cm的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包扎,但由于敷料短不易同定,患者活动或翻身时常松脱,使肩部创面外露,增加感染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肩部烧伤包扎衣(以下简称包扎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物敷料A贴敷烧伤二度创面与暴露、包扎疗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物敷料A贴敷烧伤浅、深二度新鲜创面与暴露、包扎疗法进行创面感染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两方面比较。结果显示,生物敷料A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中药暴露组(P<0.05)和药物包扎组(P<0.05)。生物敷料A组用于浅二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中药暴露组缩短(P<0.05)。与药物包扎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于深二度创面,敷料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比中药暴露组和药物包扎组缩短(P<0.05)。认为生物敷料A贴敷烧烫伤深、浅二度创面感染率低,创面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冻干燥辐照消毒羊膜(以下简称羊膜)治疗早期烧伤创面,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愈合。即能缩短疗程,又能避免早期败血症和创面脓毒血症的发生。1987~1988年,我科用羊膜治疗早期烧伤创面共15例,均收到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早期烧伤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小者8个月、最大者51岁。热液烧伤12例、火焰烧伤2例、电击伤1例。烧伤面积最大为33%、最小为4%,均为浅Ⅱ°或深Ⅱ°创面,少量散在Ⅲ°创面。方法早期创面清创后,将等同创面形状的羊膜平坦地复盖在创面上,使羊膜与创面紧紧贴附其上,然后,以油质大网眼纱固定。大网眼纱应超出创面边缘1~2cm,再以厚度适宜的纱布包扎。创面的护理:①粘贴羊膜时应避免皱折和汽泡。②各层敷料应(舌甫)平。如果敷料不平会引起羊膜皱折,体液渗出形成水泡而失去羊膜之功效。③包扎时压力均匀、松紧适宜(小患儿尤为注意)。包扎太松敷料易脱落、羊膜亦随之脱落或出现皱折。  相似文献   

10.
本组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53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浅Ⅱ度 .烧伤原因:热液烫伤5例,火焰烧伤1例.烧伤部位为四肢及颜面部.该组患者伤后均在同一诊所涂用自制药膏(药名及成分不详),伤后10 d左右创面出现肉芽肿样增生(图1、2),转来笔者单位治疗,病变面积(1 cm×2 cm)~(12 cm×23 cm).入院后取创面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表皮过度角化不全,伴皮下炎性肉芽组织及化脓性肉芽肿.4例患者在门诊换药治疗.2例患者住院后,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待炎症减轻后行手术治疗.术前用体积分数2%双氧水、0.1%新洁尔灭及等渗盐水清洗创面.术中用手术刀切除增生肿物,以见到新鲜脂肪颗粒为准.植皮后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干纱布加压包扎.全身应用抗生素3-4 d.创面愈合后应用弹力套预防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1.
湿性敷料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湿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对 4 2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 ,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湿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 ,治疗组为 (10 .2± 2 .7)天 ,对照组为 (12 .4± 1.5 )天 ,两者比较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湿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高压电烧伤颈部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被10 kV高压电烧伤后9 h入院.查体:左腕部创面4 cm×5 cm,焦黄,手指无血运;颈肩部创面25cm×30 cm,肌肉外露;左大腿外侧创面20cm×15 cm.诊断:电烧伤总面积12%,其中深Ⅱ度4%、Ⅳ度8%TBSA.行左前臂清创探查,见腕部血管肌肉全部变性、坏死,因患者不同意截肢,清创后用油纱布敷料包扎.伤后2 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477×109/L,红细胞(RBC)4.14×109/L.伤后4 d行左大腿巨大创面清创切痂植皮术,左前臂行截肢术.伤后6 d患者体温38.0~39.6℃,查PLT 772×109/L、RBC2.55×109/L、白细胞20×109/L,颈肩部创面液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给予抗生素、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 EGF)对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在局部清创后随机对 2 6例患者的慢性溃疡创面 (3cm× 3cm~ 5 cm× 8cm )作为治疗组 ,用rh EGF喷雾剂以 40 0 U / 10 cm2 进行局部喷涂 ,无菌敷料覆盖 ;同期随机对另 2 6例慢性溃疡创面 (2 .5 cm×3.0 cm~ 4.0 cm× 6 .5 cm )用 0 .9%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湿敷作为对照组 ,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创面不适感消失早 ,脓性分泌物少 ,肉芽组织生长快 ,无过度增生现象。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 7~ 10天 ,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rh EGF有明显促进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且愈合时间短、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包扎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 ,特别在烧伤外科中如有忽视 ,轻则影响疗效 ,重则前功尽弃甚至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现结合所见病例进行原因分析。1.固定不确实导致敷料移位。手部包扎时绷带不绕过腕部 ,从指端滑脱 ;包扎大腿时不打反折绷带使敷料下滑 ,失去包扎作用。某患者热压伤 ,清创后用右下腹皮瓣修复创面 ,因包扎过松敷料脱落 ,家属重新用力包扎。结果蒂部受压影响了血液循环 ,造成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 .敷料包扎过薄 ,失去保护作用。一些基层医生对烧伤的病理过程了解不够 ,包扎趋于形式 ,致使纱布很快被渗出液浸湿引起创面感染。3.植…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 ,女 7例 ,年龄 17~ 6 2岁 ,烧伤总面积 1%~ 95 %TBSA ,头皮部烧伤均为深Ⅱ度 ,致伤原因为火焰、热液和化学烧伤。手术方法 :伤后 1~ 5d行头皮部早期削痂术。术前剃净患者头发 ,全身麻醉。取仰卧位 ,头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内含 1∶2 0 0 0 0 0肾上腺素溶液 ,用量宜多 ,以增加局部组织内压力 ,压迫止血。用滚轴刀沿头皮真皮层削除坏死组织。创面经洗必泰、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后 ,用油纱布覆盖 ,贴敷宜紧密 ,并以多层敷料加压包扎。术后 2d揭去外层敷料 ,仅余一层油纱布 ,行半暴露疗法。防止局部长期受压 ,经常变换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含纳米生物相容剂的高分子活性伤安素敷料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烧伤换药病人40例,根据烧伤深度,烧伤面积,随机分成伤安素换药组20例,其中13例为新鲜烫伤的浅Ⅱ度~深Ⅱ度,7例皆为偏深的深Ⅱ度残余创面之中3例伴有糖尿病。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引流水疱液,保留疱皮。0.25%碘伏溶液消毒,伤安素直接贴于创面,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包扎;对照组20例,其中17例浅Ⅱ度~深Ⅱ度创面,3例为偏深的深Ⅱ度残余创面。处理方法除用0.25%碘伏纱布包扎外,其它同伤安素组。结果:伤安素换药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首次伤安素敷料包扎后,间隔2~5d 后换药。外层敷料清洁、干燥,创面无明显红、肿,疼痛明显减轻。偏深的深Ⅱ度尤其伴有糖尿病的创面去坏死痂皮效果明显,促上皮生长效果佳。创面愈合时间提前1~2d。且愈合后的创面色素较对照组浅、淡。结论:伤安素敷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质地柔软,无致敏,无刺激性。消炎效果好,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是经济方便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济敷外用于面部皮损磨削术后创面,观察其对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色素沉着等的变化。方法:采用区域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对不同类型的面部皮损34例进行皮肤磨削治疗,术后创面应用多济敷或凡士林纱布作为底层敷料包扎创面,术后换药一次,保留底层敷料。结果:2001年8月至2003年9月间,通过自身对照,34例面部磨削术后采用多济敷治疗组较凡士林纱布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经过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肤色素沉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多济敷有利于缩短面部磨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改善面部色素沉着,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8.
烧伤创面较一般伤口面积大,早期渗液多,需要大块厚层敷料包扎。小儿躯干烫伤后多采用螺旋法包扎。但如果包扎过紧,患儿有明显束缚感,甚至影响呼吸;包扎过松,患儿天生活泼好动,敷料容易松散脱落;如用胶布粘贴,易引起部分患儿皮肤过敏、红肿、瘙痒。鉴此,我科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用马甲式纱布包扎小儿躯干创面,具有简单、美观、舒适、牢固等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脱细胞羊膜与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创伤性皮肤缺损覆盖物,对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7只四川长白小猪,每只猪背部两侧各做3个4 cm×4 cm大小的皮肤缺损,深达深筋膜。每侧缺损随机分为3组,用不同敷料覆盖。A组:双层脱细胞羊膜;B组:双层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C组:空白,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术后观察创面局部情况、创面愈合率,10 d(2只,各组4个皮肤缺损)、20 d(2只,各组4个皮肤缺损)、30 d(3只,各组6个皮肤缺损)处死动物取材。行组织学观查,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增殖细胞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结果A、B组覆盖的敷料与创面黏附紧密,与纱布无粘连,更换敷料时创面无渗血。C组纱布与创面黏附紧密,术后22 d前更换纱布时创面出血。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A、B组皮下组织内炎性细胞数较C组少;C组皮下组织内胶原分布较A、B组紊乱。术后各时间点A、B组创面愈合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炎性细胞计数、皮下组织及肉芽组织内增殖细胞数明显高于A、B组,术后20、30 d,羟脯氨酸含量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创面局部情况、创面愈合率、病理组织学检查、炎性细胞数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增殖细胞计数和羟脯氨酸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脱细胞羊膜、脱细胞小肠黏膜覆盖创伤性皮肤缺损,有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炎性反应,控制皮下组织及肉芽组织中细胞增殖,使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作用,能减少创面组织的出血和渗出。脱细胞小肠黏膜覆盖创面具有与脱细胞羊膜覆盖创面相近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面积烧伤换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对于小面积烧伤患者常采用多层纱布湿敷包扎疗法,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此法常引起创面浸渍,易致细菌生长繁殖,不利于创面愈合。对此,笔者于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对22例烧伤面积<20%患者应用庆大霉素盐水单层纱布进行湿敷,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最小半岁,最大75岁。烧(烫)伤面积2%~18%;烧伤深度,浅度13例,深度9例。20例生命体征正常,2例发热(T38.0~38.5℃)。创面换药方法:1将单层纱布剪成12cm×22cm的长方形,置中号敷料缸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配成2%的庆大霉素盐水溶液,倒入装有无菌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