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离子快速烧结(SPS)+界面重熔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组织的WC颗粒增强钢(铁)基表层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疲劳性能进行了测试,重点研究了基体、WC颗粒分布及界面对复合材料热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体组织为珠光体时,表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WC颗粒分布会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热疲劳特性;边缘排布一排WC颗粒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材料的界面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结构件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以及电子电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有前景.文中选用激光增材选区熔化技术制备碳化钨(WC)颗粒增强TC4复合材料(WC/TC4),研究了WC颗粒含量和激光功率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宏观试样成形能力降低,在WC颗粒含量为(0%~15%)时,WC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未见微气孔、裂纹的出现,当颗粒含量为20%时,材料内部出现气孔和裂纹,难以成形;在WC/基体的界面处形成了一层TiC和W2C界面层,界面结合性能良好;随着复合材料内部颗粒含量和激光功率的增加,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降低,断裂机理主要为WC颗粒的脆性断裂和沿WC-W2C界面的层状撕裂.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铸渗工艺制备了WC/Cr1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了在预置层中添加16.7 vol%钨铁粉对复合层的界面组织和基体硬度的影响。运用OM、SEM、XRD和显微硬度计对复合层的界面组织和基体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16.7vol%钨铁粉改善了复合层的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改善应力分布状态;反应层中形成过渡均匀分布的Fe3W3C相,使WC颗粒与基体之间形成组织过渡;复合层基体中形成弥散分布的Fe3W3C相,提高了复合层的基体硬度,增强了复合层基体的耐磨性及其对WC颗粒的支撑与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次颗粒尺寸和添加WC对双结构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随着添加WC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白芯灰壳结构和无芯结构增加。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四层复合结构的硬质相。随着二次颗粒尺寸的增加,材料的断裂韧性提高,但抗弯曲度和硬度下降,而提高WC加入量,断裂韧性和抗弯曲度提高,但硬度有所下降。更高的断裂韧性主要归功于裂纹的分叉、桥接、偏转、微裂纹以及二次颗粒的拔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微波烧结温度对WC钢结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WC颗粒为增强相,铁粉为基体,通过球磨、压制成型,微波烧结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硬质合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均先升高后下降,在1280℃时达到最高值,即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94.85%、544 HV和847.37 MPa。1280℃烧结为液相烧结,烧结过程中WC和Fe发生相变,产生新的增强相Fe2W2C,新相以颗粒的形式存在,弥散分布在钢的基体中,对材料的性能起到强化作用。微波烧结比真空烧结温度更低,时间更短,力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备了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研究了复合材料环表面工作层内WC颗粒分布、界面结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高速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离心铸造法制备的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是由外部WCP/Fe-C工作层和芯部Fe-C合金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其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约30 mm,复合材料层中WCP分布均匀,体积分数约80%,复合层硬度80~85 HRA,芯部基体组织为贝氏体、石墨和少量复合碳化物,芯部基体硬度为73~76 HRA,冲击韧性大于10J/cm2,复合材料磨损率远低于高速钢,与WC硬质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态烧结法制备Cu-WC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将不同体积分数(5%-30%)的WC增强颗粒与Cu颗粒混合,然后在还原性气氛和垂直膨胀计中于1000°C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涂层的烧结动力学受基体材料和WC颗粒的影响,WC颗粒能减缓粉末径向和轴向的致密化。复合材料涂层紧实地粘附于基体上,而WC颗粒随机分布在基体中。与未添加增强剂的样品相比,添加了WC增强剂的样品的显微硬度增加,磨损量降低至原来的1/17。样品在载荷为5 N条件下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当WC增强剂的体积分数为20%时复合涂层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宋怀江  张国赏 《铸造技术》2005,26(6):468-469,477
为了提高高锰钢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利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高锰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并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冲击磨料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分布均匀,WC颗粒与高锰钢基体结合良好;WC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0.
激光熔敷原位合成WC增强铁基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激光熔敷原位合成技术,以一定比例的Fe、C、W等粉末为熔敷材料,在Q235钢基体上原位反应合成WC颗粒增强型铁基涂层。分别采用OM、SEM、XRD、EDS、显微硬度、摩擦磨损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熔敷金属的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工艺参数下,能够得到无缺陷的与基体冶金结合的熔敷层金属,熔敷层内的硬质相主要为Fe_3W_3C、W_2C和很多晶粒细小WC;W粉颗粒尺寸影响熔敷层中WC的生成量,小尺寸的钨粉颗粒可以生成更多的WC,当W粉颗粒尺寸达到23μm时,出现了细小的六边形的WC形貌;适当提高Cr的含量可以增加熔敷层的硬度,但会减少WC的生成数量。激光熔敷层的硬度相比基体有很大提高,平均硬度可达到921 HV;耐磨性能远高于基体,当出现细小的六边形WC颗粒时,耐磨性能可达到基体的602倍。  相似文献   

11.
Cr12MoV模具钢激光熔覆Ni60/WC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Cr12MoV模具钢基体上制备Ni60/WC复合涂层,研究了WC颗粒在Ni60涂层中的分布,以及加入WC颗粒对于Ni60涂层的形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60/WC复合涂层中,合理的激光功率使WC颗粒部分熔化,并在颗粒周围重新凝同并析出针状碳化物,这既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义能使未熔化的WC颗粒与涂层基体合金牢同结合.  相似文献   

12.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尤显卿  任昊  斯廷智 《铸造》2003,52(12):1170-1172
用电冶熔铸的工艺方法制备了含40%WC颗粒的WC/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WC颗粒在钢基体中发生了适当溶解,界面反应物在两相界面处构成反应层,极少缺陷的界面形态使WC颗粒与钢基体间有着良好的界面结合,有效地把外加载荷传递给WC增强颗粒。磨损试验后发现试验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磨性,磨损过程主要受硬质相WC颗粒脱落的控制,而高的界面结合强度减缓了WC颗粒脱落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组织分析和初步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与对应的基体材料相比,其弹性模量、硬度显著提高;S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材料抗拉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则取决于基体的性能及基体与颗粒之间界面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新型铸造WC颗粒复合耐磨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力军  杨瑞林 《硬质合金》1998,15(4):208-212
新型铸造WC颗粒复合耐磨材料中的金属基体采用多元合金化,用氧-乙炔焰进行堆焊。研究了该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定了材料的宏观硬度和显微硬度。在两种不同的磨损条件下,测定材料的磨料磨损耐磨性,并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铸造WC颗粒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组织细化了,其中含有一定量M7C3型碳化物,使金属基体具有较高硬度。在两种磨损条件下,新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均明显高于常用的D35-4及YZ-4材料的耐磨性,在两体磨料损磨时,金属基体的磨损方式主要是显微切削,铸造WC颗粒的磨损则是脆性显微剥落。  相似文献   

15.
激光参数对Ni基熔覆层结构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萍  姜恩永  赵慈  周昌炽  唐西南 《焊接学报》2003,24(2):44-46,50
采用热喷涂预置和激光熔覆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熔覆Ni基合金涂层和Ni/WC复合涂层,研究激光功率对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激光输出功率,可获得组织分布均匀、低稀释率、与基体结合良好的合金涂层;在Ni/WC复合涂层中,合理的激光功率使WC颗粒部分熔化,并在颗粒周围重新凝固并析出针状碳化物,这既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又能使未熔化的WC颗粒与涂层内合金溶剂牢固结合。激光功率较大时涂层内WC颗粒烧损并沉底,沉积在涂层底部的WC颗粒,使基体到涂层的性能发生突变,这样既容易引发裂纹及疲劳破坏,又不利于涂层表面的耐磨。  相似文献   

16.
对过共析钢材质中掺入的碳化钨颗粒增强相的存在形式、分布状态以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背散射电子探头下的白亮区域的W元素含量接近10%,确定了白亮区域是碳化钨颗粒增强相在过共析钢基体中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帅  宋延沛  张统帅  孟国辉  刘冰春  卢超 《铸造》2014,(1):19-21,25
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冷轧带肋轧辊,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带肋轧辊工作层内WC颗粒分布、界面结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带肋轧辊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铸造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冷轧带肋轧辊的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可达20~50 mm,复合材料层中WCP分布均匀,体积分数达到约70%~80%,复合材料工作层硬度HRA 60~63,耐磨性是高速钢的2倍以上。芯部基体组织为贝氏体、石墨和少量复合碳化物,芯部基体硬度为HRC 43~45,冲击韧度大于60 kJ/m2,复合材料辊环的使用寿命与同WC体积分数的硬质合金轧辊相当,价格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渣熔铸技术制备了以5CrNiMo模具钢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钢基复合材料。用金相分析方法研究了该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熔铸原始态、锻造退火态和淬火回火态的显微组织,进行了洛氏硬度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钢基体的WC颗粒分布较为均匀,组织致密。白色WC颗粒周围包裹着一圈黑色条带的Fe3W3C和WMoC2复合碳化物。经过热处理后,材料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度均较原始态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及使用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法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与WC混合粉末涂层,研究了不同WC添加量对熔覆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不同的熔覆材料经过激光熔覆后,都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较基材大幅度增加。但是随着W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均匀性降低,出现小颗粒的WC团,并且组织开始多样化,且硬度分布均匀性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硬质材料在金刚石工具胎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采用热压工艺和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在铜基和铁基结合剂系统中,WC、SiC、W和Fe等四种硬质相及其粒度变化对金刚石工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系统中不同硬质材料对胎体性能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而随热压条件的变化硬质材料的上述表现规律也存在显著的不同,并发现WC颗粒的粒度减小有利于基体硬度与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