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苍南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间新生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的类型、次数及比例。结果:不能规范执行医嘱为主要原因,占30%;其次为输液、操作不规范,分别占24%和20%。结论:分析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旨在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放射科不良医疗事件,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9年4月的4 354例次放射科医疗活动事件,对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良医疗事件进行统计,并采用SH9分类法进行分级,对不良医疗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管理角度提出对策。结果:统计共发现163例次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为3.74%,其中医疗流程问题占19.63%,治疗错误问题占20.86%,信息传递问题占15.95%,设备问题占14.72%,沟通问题占18.40%,值班问题占9.20%,其他问题占1.23%。按照SH9分类法进行程度划分,I级事件2例次,II级事件7例次,III级事件76例次,IV级事件46例次,V级事件32例次,其中III级事件占比最高,占46.63%。结论:放射科不良医疗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层应当及时通过数据调查,了解不良医疗事件的类型和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提升放射科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医疗安全和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5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的前5位分别是摔倒或坠床、导管脱落、给药错误、院内压疮以及医源性皮肤损伤,占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83.64%(46/55)。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应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SHEL模型对医院门诊中所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及统计学分析,据此制订适宜的护理管理策略从而降低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门诊发生例输液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并结合SHEL模型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因素制订相应管理策略,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优化门诊工作环境,优化输液服务流程,加强输液质量监控等措施,并且对改良前后门诊出现输液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HEL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2例输液不良事件中,与软件因素,即护理人员业务素养相关的占90.4%;与硬件因素,护理场所硬件设施相关的占21.2%;与临床环境相关的占32.7%,当事人及他人因素占25.0%。经过SHEL模型改良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P0.001)。结论:SHEL模型应用可全方位对输液不良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降低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成药合理应用及规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参考中成药合理应用及规范管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0例样本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有25例,发生率为11.3%。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中,以联合用药不合理最多,占84.0%,其次为未按说明书严格用药和辨病不辨证使用,均占44.0%,中成药质量问题占24.0%。结论:中成药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临床应强化对中成药使用方法的管理,强化对中成药质量及安全性的监控,严格执行中西药分开制度,促进规范化管理,保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发现医院管理存在不足,改进相关工作。方法: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奖励机制,利用追踪管理法和RCT原因分析法对医院2012年-2014年发生的2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辨别潜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与医院后勤管理的关系,通过组织多部门协调改进相关措施,完善后勤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结果:不良事件报告率由2012年的3.91%,上升到2014年的32.36%,已达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A级要求,但患者伤害事件却有所减少,由12件降至4件,赔偿性不良事件由10件降到2件。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不仅是评估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工具,也是医院完善相关制度和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ICU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品管圈管理模式在控制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7年6月医院ICU科室收治的42例患者在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在2017年7~12月期间对科室的142例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在应用品管圈管理前后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评价品管圈管理模式在ICU护理团队中不良事件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生ICU护理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交班前准备不充分,护理记录不全,缺乏规范培训及宣教资料欠缺,流程不规范、指引不清晰,物品摆放杂乱、无定点放置等。QCC活动开展3个月后,2017年9月总交接班例数687例,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68例,发生率为9.87%(68/687);品管圈活动开展6个月后,2017年12月总交接班例数为654例,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6%(22/654),以上数据显示,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ICU相关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P0.05)。结论:建立品管圈治疗小组,并制定严格的组内制度,增加相互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对2011年发生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不良事件中,目前护患沟通和输液相关事件在不良事件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成为护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隐患,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对药物的核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普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128例普外科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及发生的安全事件,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积极探讨相关预防管理对策。结果:普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不良安全事件率为9.4%;不安全事件为跌倒、漏服药、烫伤等。主要安全隐患为医院护理与自身。结论:普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率较高,实施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对减少不良事件具有积极作用,并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医院高频次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寻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薄弱环节,探讨对策,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2016年1-9月护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用归因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名的依次为:给药错误18例,占33.3%,跌倒9例,占16.7%,管道脱落9例,占16.7%。结论:使用归因理论对高频次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给药错误、跌倒和管道脱落的发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21,(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方法采用Excel、SPSS 22.0软件,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4 9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涉及不良反应/事件的中药注射剂有50种,以舒血宁注射液发生例数最多,其次是痰热清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女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并且主要发生在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中;不良事件占比高于不良反应(P0.01);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为溶剂种类不适宜,其次是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剂用量少;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出现在开始用药30 min内、连续用药1~7 d内;大多数不良反应/事件程度较轻,可好转或痊愈。结论女性、中老年人是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高危群体,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SHEL模式用于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作用,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工作场所和设施、患者、医院环境,其中占首位的为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结论:SHEL模式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中,具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因素为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可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工作流程的建设,改善医院住院环境等,避免SHEL模式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防范内科门急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13例内科门急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原因有:转院转诊不规范、不合理用药、健康宣教不够、未仔细询问病史、治疗中病情反复。结论: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必定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2012~2016年医院发生的38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原因;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295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居前4位的依次是给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和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与患者沟通不良、健康教育欠缺、对患者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良好。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采取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进行根因分析并改正,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临床麻醉不良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杭州口腔医院麻醉科实施过麻醉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22例麻醉不良事件。分别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原发疾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等方面分析出现麻醉不良事件的成因及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麻醉不良事件是由于麻醉方式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原发疾病、麻醉药物和手术类型。在这22例麻醉不良事件中,与呼吸系统有关的有9例,与循环系统有关的有7例。结论:提高临床麻醉安全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不断提高麻醉医师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医院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重症监护科护理服务能力。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采用根因分析法剖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对策。结果: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重症监护科共接收患者1023例,其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6例,占3.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引起的三大矛盾,应增强责任和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重症监护科的特殊性;成立专科质检小组,定期进行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建立健全诊疗规范规章制度,加强考核;定期分析不良事件,建立健全诊疗规范,加强考核;建立陪检陪护中心,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等,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00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比较实施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包括人员、技术、制度、患者、环境,实施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7%。结论:影响血液净化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较多,采用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醉科实施6S管理前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5~2016年接受手术治疗的67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施行6S管理前后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6S管理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技术过失、失职行为或麻痹松懈等因素引起的麻醉差错及麻醉事故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6S管理用于麻醉科管理,能够提高麻醉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为提高患者安全、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二甲医院2011-2012两年儿科护理部上报的30起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为坠床、输液相关事件、用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沟通不足、责任心不强和能力不强。结论: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门诊处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发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应用多渠道统一平台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收集门诊处方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寻找其特点。结果:根据门诊处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降低门诊处方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结论:控制门诊处方不良事件,需从源头抓起,各个部门配合才能有效减少医嘱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