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GIS技术获取了某矿山地质灾害因子,建立了地形坡度、地层岩性与断层的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定性地将评价区分为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与轻度危险区。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基础因子与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因子的地质灾害评价结果,得到某矿区重度危险区分别为6.7km~2与2.8km~2。研究结果对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远乐  王涛  孙昱 《采矿技术》2018,18(4):50-54
将局域层次和场地层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GIS对尾矿库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尾矿库的自身特点,总结尾矿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拟定各类评价因子;采用GIS分析方法与其他技术手段对野外数据以及室内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选取评价因素并建立评价因素的分级标准;针对常规的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价模型,对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致灾影响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尾矿库滑坡灾害的危险度进行分区,然后将分区结果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康定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研究通过对康定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确定了16个参评的危险性因子、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并予以分级赋值;根据危险性综合指数进行危险性一级分区与评价、在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中以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主划分亚区。其分区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3):202-204
为了科学合理地规避井工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发生,以江西某矿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针对研究区沉陷地质灾害选取了17个影响因子,借助Yaahp软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级量化。最后利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对研究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得到已采区危险性分区图,并与现实核对检验,进而得出拟采区危险性预测分区图。  相似文献   

5.
田志萌  张渊  郭睿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11):121-123,127
通过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阐述了麒麟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区内重要灾害点形成机理,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地理影响科学评价,实现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矿区地质灾害现状,针对矿区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查询及地理影响评估的需求,将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基于web GIS,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以及B/S 架构实现系统在线运行,对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核密度分析及地灾危险性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开发。本文基于系统处理结果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如下结论:(1)地形、植被覆盖度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重要因素,但其对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2)就灾害点危险性而言,崩塌灾害是山西省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地裂缝灾害虽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但其平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在上栗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类型、自然坡度、年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作为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计算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利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和灾害体积密度,计算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通过Map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计算,完成了上栗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可为上栗县今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智 《西部探矿工程》2014,(3):153-154,158
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及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为原则,结合评估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针对该地区所存在的洪水冲蚀灾害现象进行了形成条件、发育特征的分析,并进行了不同频率降雨量条件下洪峰流量的计算,根据形态调查法计算进行复核,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贵阳市地下人防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通过选取的预测分析要素,简述了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遭受的灾害类型,并对岩溶地区特殊性作了初步评价,并提出岩溶地区地下人防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灾害类型及评估中应根据实际着重预测分析不同地质特征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面坍塌灾害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易造成较大生命财产损失。为了全面评估地面坍塌的危险性分区评价,选取深圳市为研究区,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选取与地面坍塌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6个评估因子构建了深圳市地面坍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各个评估因子的标度分级和取值,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选取深圳市大厦、学校以及政府机构三个因素,对深圳市地面坍塌危害性进行分区评价,进而获得深圳市地面坍塌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深圳市发生地面坍塌的极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罗湖区和福田区,另外光明区和南山区也有部分极高危险区分布,而极高危险位置主要还是位于行政道路和人行道区域。这些区域与2016-2020年间发生地面坍塌案例数较多的区域基本一致,因此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深圳市地面坍塌危险性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何彦奇 《中州煤炭》2020,(4):52-55,60
为了给辉县景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实际工程概况,研究了辉县部分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预测评估了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以及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及时预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多信息融合过程,设计了一种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在具体设计前,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展开分析,探讨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在系统硬件部分,重点设计了处理器、通信模块、终端显示模块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在系统软件部分,收集地质灾害资料、展示与维护地质灾害资料,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信息实施融合处理,根据D-S证据理论的组合准则,求出各证据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预警。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对降雨量与灾害等级作出预警,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防灾减灾作出指导,满足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4.
郑州地区登封煤田、新密煤田、荥巩煤田(巩义行政区除外)煤矿开采时间长,小煤矿数量曾经超过1 000个,兼并重组以来,大批小煤矿关闭,但采空区、废弃井筒、不良钻孔等引发煤矿事故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遍存在,同时还存在断层、褶曲等致灾地质因素。由于煤矿技术装备的落后,技术资料的欠缺,致灾因素不清楚,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极易引发事故。利用数学公式分析的方法,预测各矿区导水裂隙带和瓦斯含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对瓦斯、导水裂隙等主要致灾因素有了一个量化的分析。结合郑州地区煤矿实际情况,从整个郑州市辖区存在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剖析,同时系统分析郑州地区煤矿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为郑州辖区煤矿制定灾害防范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段芳 《中州煤炭》2022,(10):62-67
为充分了解煤矿区域地质发展规律,为灾害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提出一种煤矿区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与安全防治技术。采集煤矿区域遥感图像,并实施图像校正、图像均色、图像去噪预处理,以处理好的图像为基础,提取图像特征,识别灾害区域,确定灾害类型,界定灾害范围,分析灾害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提出“防和治”联合治理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区域面积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塌陷灾害主要向着西北方向扩散,滑坡灾害主要向着西南方向成扇形发展。经过防治后,研究区两种地质灾害指数都有所降低,其中塌陷区域灾害由高风险降低到了一般风险,滑坡区域由较高风险降低到了较低风险,安全防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张万鹏  李松营  姚小帅  赵红利 《中州煤炭》2022,(2):145-149,156
为了建立针对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借鉴综合指数法原理,分析确定了义马煤田冲击地压的8个主控地质因素,并对地质因素进行归一化分级、赋值,引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地质因素权重,建立了基于义马煤田地质条件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指数计算模型。通过计算198个地质勘探钻孔的综合指数,并对比分析以往发生冲击事件区域的地质条件,确定了分区评级指标,并将义马煤田划分为无冲击危险区、弱冲击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和强冲击危险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验证。基于AHP优化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地质因素指数评价模型针对性强,为义马煤田各矿从地质条件科学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其他地区的冲击地压矿井建立针对自身条件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豫西枣乡峪乱石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理发育情况、地形坡度、临空条件和采矿开挖影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1mm×1mm(实际栅格大小10m×10m)的方格对各因素图件进行栅格化。依据各因素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状态的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中各指标的因素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研究区各崩塌体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分,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崩塌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枣乡峪乱石沟崩塌危险性进行分区。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该地区的矿山开采活动,并为土地规划提供依据,使政府决策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矿山开采可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研究了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集中发育区分布面积约为4.093 3 km2,地质灾害危险性一般区分布面积约为10.735 2 km2,并研究了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等影响破坏情况及相关评价。研究得出,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严重,面积1.40 km2,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较轻,面积12.61 km2;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区面积1.11 km2,影响程度较轻区面积12.90 km2;对土地资源影响影响程度严重区面积1.76 km2,影响程度较轻区面积12.25 km2。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主要有采空区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貌景观修复及矿山复绿措施、含水层保护措施、土地复垦措施、矿山废水废渣综合治理措施,研究为后期矿山环境修复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