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家正大力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严格管理,如何进行血站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一套以质量为核心的系统规范化培训制度,是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我单位于2008年全方位顺利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标准安全认证体系,建立了血站的持续改进发展机制,加强了血液质量的安全管理,全力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合格血液及血液制品,把优质的服务贯穿于采供血全过程,确保了血液质量和临床供血安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立现代血液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宿兰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44-446
血站筛选化验工作的质量是血站质量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1 ] ,同时随输血安全工作的社会化地位日益提高 ,特别是输血传染病所导致的法律化制度不断增多 ,医疗纠纷中实行举证倒置 ,又成了血站质量工作中的社会聚焦点 ,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实为当务之急。对此 ,笔者以ISO90 0 0标准的管理思想为指导 ,以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SafeBloodandBloodProducts) [2 ] 远程教材为辅助进行探索 ,就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作一浅谈。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方…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简称-办两规)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对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识别采供血业务过程,并加以控制.待检在多数血站中归属于供血科或成分科.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根据采供血业务流程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架构,单独设置了待检科,对血液从入库到最终的批放行、血液标本从与血液的同步接收到再次交接及到检测报告的接收进行控制和管理,在血站整个质量控制运行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过滤"作用,有效地保证了血液的质量,并取得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血液质量控制,提高临床用血的质量,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身体健康,各血站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对血液开展质量监测.但各血站自行开展质量监测,存在资源浪费、监控不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全省集中开展血液质量监控非常必要,能取得更好的质量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全、有效的输血是每个血站人的追求目标,为临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是成分科承担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在成分科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值得探讨。笔者以WHO质量管理培训(QMT)教材为指导进行探索,总结在本站成分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血站是采供血旳惟一合法机构,担负着向临床提供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重任,确保其质量是血站工作旳中心内容。血液检验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防止经血传播?关键。血站需按照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旳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体  相似文献   

7.
产品的质量是生产经营性组织的生命,对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血站)而言,输出的血液、血液成分、各项服务,就是血站的产品。目前国内大多数血站在血液质量管理上的普遍做法是组建质量控制科(室),通过投入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房屋、设备、仪器、试剂,进行阶段性的产品质量检验,以提升产品质量。短期内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往往事倍功半,一旦质量检验频率、力度稍有松懈,质量就会有所滑坡。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相继颁布,各级血站均按一法两规的要求建立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忽视的环节~([1]).  相似文献   

9.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站是采供血的唯一机构,担负着向临床提供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重任。血液质量是血站的重中之重,而血液检验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防止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只有加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全国血站系统检验室室间质控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血站系统供血者的血液筛选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全国血站检验室的检验水平,确保供血及各类血液制品的质量,笔者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合作,从1992年起开展了全国血站和单采浆点检验室室间质控的调查.调查内容为血液常规筛选中的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5项检测.现将7年来共15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血液制备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环节。血液质量的保障依靠的是过程控制,而不是结果监控。因此,过程控制中设置和监控质量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血站血液制备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血液制备管理体系的关键要求《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实施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对血液制备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和方法加以控制,使每个工作环  相似文献   

12.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血液管理信息化是血站管理的重要一环,血站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和控制血液质量,提高规范管理起着积极作用.2006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明确了血站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业务过程,表明采用计算机管理已是血站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血液的检测、采集、加工、贴签和运输等过程应严格执行GMP要求和规定,把IS09000等标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树立血站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进一步防范临床输血风险. 1 与血站管理有关的GMP和ISO9000标准族 GMP和ISO9000系列基于的思想完全相同:即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不断改进的思想.两者虽有区别,但相互之间更多的则是表现为内容上的互补性和终极目标上的一致性[1].血站行业借鉴GMP,以TQM为方向,开展ISO9000认证,将从根本上提高本行业质量管理和保证水平.  相似文献   

14.
血液是生命之源,输血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站作为法定采供血机构[1],其质量(无论"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搞好血站质量管理工作是对人民、对国家负责,是血站质量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站自2006年起,摸索建立了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简称ISO 9000)与<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法两规)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新形势下的血站质量管理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现抛砖引玉,以和血站同仁一道探讨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72-1273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血液安全、有效的关键控制点,必须进行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6.
血站检验科是现代血站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的质量检验科室,在整个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保证血液检测的质量,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方面,而且在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方面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在现代血液筛查实验室的应用,不但使实验操作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且实验室的管理也形成了以网络为主线进行全面检验流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血站检验科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应用是临床急救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保证血液质量永远是血站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本站于2001年12月正式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一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使血站的管理质量、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检验科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科室,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两年来,我们按照标准要求,使各项规章制度及检验工作更加规范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站档案是血站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资料;是了解血站发展、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血站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促进血液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信息,是血站的重要财富之一。做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领导决策,改进血站管理,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施单采血浆站全面质量管理保证血液制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是现代临床医学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已发展成为"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这样1门新学科.随着对输血医学的深人研究和输血医学的快速进展,人们认识到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用途比血液更加广泛,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输注血液制品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如艾滋病、各型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血液制品的原料来源于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健康人血浆,因此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就直接影响着血液制品的安全.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单采血浆站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蒋保云  刘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453-3456
目的 探讨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对血站血液质量管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该中心接收的无偿献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6-12月接收的无偿献血20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采供血管理,研究组应用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对血液质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一针穿刺率、不良事故发生率、疼痛评分;比较两组血站血液分类差错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一针穿刺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工作环境卫生学检查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供血过程中,研究组血站血液分类总差错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0.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供血过程关键控制点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覆盖率以及一针穿刺率,同时可以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献血的疼痛程度,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从而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