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陆相中新统谢家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家期一名最初在1984年提出,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依据谢家期建立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谢家阶的层型剖面在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km处的车头沟,谢家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海相Aquitani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C6Cn.2n的底界,年龄为23.0Ma。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在谢家剖面谢家阶的底界位于马哈拉沟组上部的棕红色块状泥岩连续沉积中,距上覆的谢家组底48m。生物地层学的综合分析表明谢家阶包含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谢家剖面上发现的谢家动物群相当于NMU2,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索索泉动物群和甘肃兰州盆地的张家坪动物群分别相当于NMU1和NMU3。  相似文献   

3.
邓涛  侯素宽  史勤勤 《地球学报》2015,36(5):523-532
2014年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层表》中正式采用了将上中新统两分为灞河阶和保德阶的方案。"灞河"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灞河组,典型剖面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河左岸的水家嘴。灞河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托尔托纳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5r.2n的底部,年龄为11.6 Ma,这条界线在蓝田地区的灞河组并不存在。在中国晚中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郭泥沟动物群、大深沟动物群,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托素动物群、深沟动物群,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的阿木乌苏动物群,西藏比如盆地的布隆动物群,陕西府谷的喇嘛沟动物群和云南元谋的小河动物群均属于灞河期。甘肃省东乡县的郭泥沟剖面是灞河阶底界层型最有利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系高庄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磁化率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前人的ESR测年资料,分析了上新世早期高庄组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认为榆社盆地上新世早期(5.25~3.16 Ma)以温暖湿润条件下的湖泊环境为主,存在多次强弱不等的干旱气候波动,且榆社古湖水体经历了3次稳定增加—波动性增加的周期性变化。5.25~4.50 Ma盆地演化进入初次裂陷活动期,水体经历稳定加深阶段—波动加深阶段,形成桃阳段地层;4.44~3.89 Ma盆地演化进入裂陷稳定期,对应南庄沟段的沉积,水体经历稳定阶段—波动加深阶段;3.81~3.16 Ma盆地演化进入二次裂陷活动期,对应醋柳沟段的沉积,水体经历稳定加深阶段—波动平衡阶段,其中3.50~3.33 Ma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事件,而后向温暖湿润环境转化。  相似文献   

5.
静乐组指含有较丰富结核的紫红色风成粘土,在建组时未指定正层型,缺少进一步工作的对比标准,建议以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作为静乐组的次层型候选剖面。原以山西静乐贺丰为层型的上新世静乐阶含义不清,应该尽快建立上新世榆社期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从目前研究结果看,静乐组分布十分广泛,其发育程度甚至超过保德组。研究资料表明上新世榆社期是我国北方向干旱化转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7.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于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旺期是中国陆相新近纪地质年代中的一个时段,代表了古老哺乳动物类群式微、现代化的哺乳动物类群滥觞的全新时期。山旺期大体与全球海相的布尔迪加尔期(Burdigalian)对应,开始的时代大约在20 Ma (百万年)左右。但长期以来,中国代表山旺期开始时段的地层中,很少有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因而学术界对这一重要时期的哺乳动物演化面貌知之甚少。这也使得相对应的陆相年代地层单位山旺阶的下界迟迟难以确定。近年来对内蒙中部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在苏尼特左旗敖尔班地区发现了含有谢家—山旺时期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敖尔班组),为以上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敖尔班组的沉积连续,从下往上哺乳动物群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下部的下敖尔班动物群中含有双柱鼠类(distylomyids)、拟速掘鼠(Tachyoryctoides)、中华鼠兔(Sinolagomys)、基干有角类(basalpecoran)等原始类群;而上部的上敖尔班动物群中,上述类群已完全绝灭,出现了巨尖古仓鼠(Megacricetodon)、古仓鼠(Cricetodon)、跳兔(Alloptox)等新类群,鹿科(Cervidae)开始适应辐射,并出现了从非洲迁移而来的嵌齿象类(gomphotheres)和从美洲迁移来的安琪马(Anchitherium)。动物群的特征反映出下敖尔班动物群很可能还处于谢家期的末尾而上敖尔班动物群已进入了山旺期。古地磁数据显示敖尔班组的时代大约在21~17.5 Ma之间,可以包含海相布尔迪加尔期开始的时间点。本文推荐以最原始的冠群鹿科双叉鹿亚科(Dicrocerinae)在敖尔班剖面上的首现作为山旺阶下界的标志,该层位恰位于古地磁极性带C6n的底界,时间为19.722Ma。在中国地区,其它包含山旺阶下界的剖面还包括甘肃兰州盆地的对亭沟剖面、青海西宁盆地的谢家剖面、新疆准噶尔盆地的铁尔斯哈巴合剖面等,与上述剖面相比,敖尔班剖面在20~18 Ma之间的哺乳动物群最为丰富,因此是建立山旺阶下界层型的最佳地点。  相似文献   

9.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其与海相地层、全球界线层型的对比提供了可能。古新统上湖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选在广东南雄盆地大塘剖面(即鹅颈岭—逆龙坑一线),根据脊椎动物化石和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将紧挨南雄群-上湖组界线的一套黄灰色厚层黏土砾岩作为其底界。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上湖组底界处于C29R极性段的上部,接近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以作为上湖阶的底界。古新统浓山阶的界线层型在江西池江盆地田心里—狮子口村剖面,该剖面下古新统狮子口组和中、上古新统池江组的哺乳动物群有明显变化。同时,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狮子口组与池江组界线上、下出现C27n极性段向C26r极性段转换,可与海相地层中的"丹尼最晚期事件"对比。这表明浓山阶的底界位于C27n/C26n转换带,相当于丹尼阶最上部,与塞兰特阶底界接近,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当中Torrejonian-Tiffanian的界线基本一致。始新统岭茶阶(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选在我国湖南衡东盆地成家冲东北的岭茶—霞流公路旁,剖面上发现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可与国际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埃及Dababiya剖面(GSSP)的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对比,该剖面的碳同位素负向飘移可以作为岭茶阶底界,年龄接近55.8±0.2Ma。  相似文献   

11.
朱阳关-夏馆断裂是一条长约400 km,深达上地幔的超壳深大断裂带,沿断裂带出露有较多的燕山期花岗岩(脉)体及一系列Cu、Au、Ag、Pb、Zn异常,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明显。高庄金矿床赋存在二郎坪群含放射虫黄铁矿变细碧岩内,矿体成群成带分布在朱阳关-夏馆断裂次级断裂中,明显受断裂控制,近地表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向下渐变为蚀变碎裂岩型金矿,矿体自地表向下明显变厚,金品位增富。其成因为海底火山喷流-岩浆热液-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含金石英脉-蚀变构造岩型金矿。二郎坪群蛇绿岩套横贯河南省西南部,连续延伸约400 km(图1),含放射虫黄铁矿层广泛发育,Cu、Au、Ag、Pb、Zn异常分布较多,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次级断裂中黄铁矿化、硅化、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明显,随着深部地质找矿的进一步开展,本区可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张健  薛春纪  曹纪虎  彭姣 《地学前缘》2019,26(5):163-173
高庄金矿床是豫西南一处重要金矿,成矿时代、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类型尚不清楚。本文对高庄金矿石中载金矿物磁黄铁矿进行Re-Os测年,获得(137±2) Ma成矿年龄,表明金矿床为燕山晚期成矿。分别对载金矿物磁黄铁矿、容矿地层(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和侵入岩体(堂坪岩体)进行了S、Pb和REE组成分析。矿石硫化物δ34SCDT值为-3.0‰~-1.5‰,平均值为-2.24‰,深源S特征明显,矿石S可能来源于容矿的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基性火山岩地层。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106~17.505、15.469~15.602、37.835~38.194。堂坪岩体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244 3~19.238 2、15.594 8~15.693 5、38.504 2~39.616 3,二郎坪群火山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176 8~18.669 2、15.607 1~15.801 9、38.375 9~39.080 9。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和岩体的岩石铅组成相近,表明岩体和地层都提供了成矿物质。矿石与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都为平坦型。可见,豫西南高庄金矿形成于秦岭碰撞造山之后的燕山晚期陆内构造岩浆热液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体周围火山岩地层。  相似文献   

13.
朱阳关-夏关断裂是一条长大于400km,深达上地幔的超壳断裂,沿断裂出露有较多的燕山期花岗岩(脉)体及一系列Cu、Au、Ag、Pb、Zn异常,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明显。高庄金矿床赋存在朱阳关-夏关断裂次级断裂带中,为海底火山喷流-岩浆-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含金石英脉-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本文分析了高庄金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提出了在朱阳关-夏关断裂带中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潜力较大。随着深部地质找矿的进一步开展,本区可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4.
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古地磁年龄、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纪地层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上部麻则沟组(Naa m)、新近系上新统下部高庄组(N12 g)和中新统马会组(N1m).根据实测剖面,可将这3个组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7层,总厚度达446.5 m.ESR测年结果表明,麻则沟组的形成时间为2.50~3.04 Ma,属新近纪上新世晚期;高庄组形成时间为3.25~5.25 Ma,属新近纪上新世早期;马会组形成时间为5.30~13.10 Ma,属新近纪中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5.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地层有多种不同的划分。近几年来,盆地经历了详细的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在地震和钻井勘探过程中,于下白垩统发现了一套新的地层单元,这套地层的古生物、电性、岩性、物理特征及地震层序与上覆和下伏地层有很大差别。这套新地层位于下白垩统上部,定名为银根组(K1y),银根组中部有良好储层,上部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盖层,与下部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一定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6.
GIS支持下的不规则单元划分及地质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单元是预测模型与地质信息联系的桥梁,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传统的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虽然给矿产预测的计算机化带来了方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作者在本文中初步论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不规则地质体单元的划分方法,以及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提取出不规则单元中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7.
范数灰关联度分析法在灌浆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范数概念计算的灰关联度较常用的基于均值思想计算的灰关联度具有更好的整体接近性,本文将范数灰关联 度分析法引入到灌浆加固工程中,应用于确定影响单位深度吸浆量因素的权重上。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操作性,能方便、快捷、较准确地确定影响地基单位吸浆量的因素权重。  相似文献   

18.
新近系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王伟铭  邓涛 《地层学杂志》2005,29(2):104-108
新近系各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的选定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至今上新统3个阶的GSSP已全部获得批准,中新统有3个阶获批准、2个阶有望在2 0 0 4年获得通过、1个阶的指示事件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的工作。除介绍新近系各个阶最新的GSSP内容外,还就中国陆相新近系建阶工作的进展和研究重点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认为上新统麻则沟阶、高庄阶和中新统谢家阶有望在命名剖面定义底界的界线层型和点位,中新统保德阶、通古尔阶和山旺阶的底界有待在甘肃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和秦安地区寻找。中国陆相新近系建阶工作的开展与完成,会给中国地层学研究工作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近系保德阶建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根据与古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 ,山西保德冀家沟剖面含保德动物群的保德组上界年龄为 5 .30 Ma,底界年龄不超过 10 Ma,其红黏土的底界为 8Ma,显示该剖面不存在定义的保德阶 11.2 Ma的下界 ,也没有保存保德阶下部的沉积。《国际地层指南》提倡用选择下界的界线层型来确定年代地层单位 ,其上界应该由后续单位的下界来确定。冀家沟剖面显然不具备保德阶的下界 ,但甘肃临夏盆地郭泥沟剖面含三趾马动物群的红黏土之下还有发育的中中新世沉积出露 ,因此 ,后一个地点应存在保德阶的下界 ,并有保德阶最底部的化石和适合于作古地磁分析的沉积物 ,所以临夏盆地是一个有可能建立保德阶下界界线层型的有利地点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基本岩石地层单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劲东 《地球科学》1990,15(2):131-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