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存活素信使核糖核酸(survivin mRNA)和核因子-κB信使核糖核酸(nuclear factor-κB mRNA,NF-κB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30份,肝血管瘤病人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1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survivin 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NF-κB 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该因子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urvivin mRNA和NF-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survivin mRNA和NF-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8例配对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免疫印迹(WB)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癌旁肝组织中EBF3 mRNA与β2M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0.17和0.2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1).5例肝癌组织EBF3 WB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癌旁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显著(t=2.52,P=0.036).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提示EBF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 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存活素信使核糖核酸(survivin mRNA)和核因子-кB信使核糖核酸(nuclearfactor-кB mRNA,NF-кB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各30份,肝血管瘤病人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1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NF-кB 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该因子的表达呈逐渐升高的趋势。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survivin mRNA和NF-кB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检测LIM和SH3蛋白1(LASP-1)mRNA和乙酰肝素酶-1(HPA-1)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肝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 cm)和正常肝脏组织(距癌大于5 cm)中LASP-1mRNA和HP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P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5±16.65、23.15±14.89、7.56±5.15,LASP-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6±20.12、35.73±15.07、10.17±8.29。HPA-1 mRNA及LASP-1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5)。HPA-1及LAS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SP-1 mRNA和HPA-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OR=0.42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LASP-1 mRNA与HPA-1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5例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 E-cadhenn在25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值为(82.9%±54.9%)和(49.5%±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转移模型(LCID25)的表达值为(67.4%±16.0%).高侵袭性肝癌和低侵袭性肝癌E-cadherin表达指数分别为(48.9%±38.0%)和(79.1%±1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指数与肿瘤包膜和大小无关.结论 肝癌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E-cadherin表达,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高侵袭性肝癌较低侵袭性肝癌的表达更低,肝癌获得高侵袭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是E-cadherin的丧失或低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制蛋白A1(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中RPA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RPA1 mRNA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635±0.228 vs.0.448±0.186,P0.05)。RPA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76±0.205 vs 0.727±0.153,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1±0.190 vs.0.744±0.184,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为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2±0.155 vs.0.965±0.188,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淋巴转移、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卵巢肿瘤泛素异肽酶1(OTUB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肿瘤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OTUB1 mRNA的差异性.基于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探讨NSCLC中OTUB1与PD-L1 mRNA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NSCLC及41例癌旁正常组织蜡块OTUB1及PD-L1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例数据及随访资料.分析OTUB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OTUB1与PD-L1相关性、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无复发生存期(RFS)预测意义.结果 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的OTUB1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的OTUB1与PD-L1 mRNA无相关性(P>0.05),但两者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 =0.029).OTUB1与TNM分期有相关性(P =0.039),与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数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TNM分期(P <0.001)、转移淋巴结数(P =0.001)及分化程度(P =0.042)是RFS的影响因素;OTUB1阴性及阳性中位RFS分别是18、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分化程度(P=0.005)及TNM分期(P=0.006)是影响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中OTUB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蛋白水平方面,OTUB1与PD-L1呈正相关.OTUB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9.
范建  孙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485-348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磷酸化P38(P-P38)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P-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P-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没有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二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60例肝细胞癌患者,取其肝癌组织60份为肝癌组,癌旁肝组织54份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AEG-1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EG-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EG-1阳性表达率,分析AEG-1蛋白表达与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AEG-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4.71±2.87、1.27±0.62)及AEG-1阳性表达率(5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49、0.69±0.25、29.6%)(P0.05);肝癌组织AEG-1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转移及病理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G-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增高,可能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