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对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推导了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方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介质变形系数以及不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油井指示曲线和采油指数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压差条件下,油井产量和采油指数随着介质变形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注采压力系统指的是从注水泵站到采油井井口的各环节的压力配置,在这一压力系统中,地层压力和油井流动是决定整个系统的关键,也是油藏工程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对砾岩油藏高含水期油井和注水井的地导压力、流动压力等注采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界定,将为砾岩油世故的开发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注水量迅速增加,提高和改进油田地面注水系统高效平稳运行是油田注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有必要对采油过程中油藏中油水移动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注水采油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采油过程中油藏平面范围内油水移动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平面内从开采到流场稳定水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先后经过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油在油藏中的分布形状为总模拟区域的图形中减去水的分布图形即圆形、不规则椭圆、以三口井为顶点的不规则图形后所得到的图形;加压可提高油的驱赶范围但其效果随着加压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模拟范围内存在以三口油井为顶点的近似三角形的等压区,此区域在整个模拟过程稳定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用边界元法分析复杂形状油藏不稳定压力动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油藏的形态对井底压力动态响应有着显的影响,常规的解析方法只能计算规则形状油藏的井底压力响应。首先依据边界元理论推导了任意形态外边界地层以及任意形态外边界地层中含多个任意形态局部不渗透团块的复杂形态油藏的井底不稳定压力响应的计算方法,应用杜哈美原理考虑了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然后将边界元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常规解析方法求解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任意形状油藏的井底不稳定压力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各向异性低渗储层渗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向异性、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现象是低渗油藏最显著的特征.建立了同时考虑以上三因素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考虑方程强烈的非线性,用近似的解法求出稳定渗流以及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解;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时动边界的运动规律、地层压力分布特征以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地层激动区边界以椭圆形式向外拓展,改变了井网合理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使油井产能降低,边界移动速度变慢,单井控制面积减小,增大了油藏的开采难度.  相似文献   

7.
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油藏有效开采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地层累积厚度大,油气分布范围广,地质储量大,是一种重要的后备资源,但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开采是一个很大难题,其构造形态、油藏特征、驱油机理、渗流机理、裂缝展布、开采模式均处于认识的初始阶段。根据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在不同时期的动态特点,提出以下5种开采模式:自喷采油模式、机械采油模式、掺水采油模式、注水采油模式和灌水采油模式。  相似文献   

8.
南翼山Ⅲ+Ⅳ油组初期因地层亏空严重,地层压力已低于饱和压力,如不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将会导致原油脱气、原油粘度升高、渗流阻力增加、采油指数降低等情况的发生.针对Ⅲ+Ⅳ油组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注水压力以及合理地层压力的研究,确定油组注采系统合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属于中-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由于油稠、地层出砂、地层压力低、产能低等问题,开发效果不理想,一直未投入全面开发。为了提高面120区原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开发效益,从2001年起对该区开展了低渗透非均质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热力开采设计及相应的采油工艺配套设计,确定了合理开发对策,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动态预测非常困难的问题。推导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溶解气驱油藏未来流入动态预测关系式,分析得出油井的采油指数和流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流入动态通过最大采油指数联系了起来。同时,以采液指数为桥梁,推导了三相流未来流入动态关系式。将此预测方法应用于现场实际,通过与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得出方法可信度高。23个测试点预测数据显示,平均误差在11%以内,对油田的生产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藏中实测的压力降落或恢复曲线与经典的曲线拟合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幂律非线性渗流模式,采用差分离散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求取压力的方法,并给出了动态渗透率和传导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压力样板曲线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幂律系数越大,压力样板曲线上翘幅度越大;井筒存储系数和表皮系数越大,流体进入拟稳态渗流的时间就越晚;封闭边界油藏曲线上翘的分辨点明显,并伴随曲线交叉,而定压边界则相反,但两者进入拟稳态径向渗流后,样板曲线均为一簇平行的倾斜线。  相似文献   

12.
复合双渗储层中压力分布的求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定压外边界的复合双渗储层模型,研究了变流率问题的无因次压力分布的Laplace空间解,并简要地引导了相应的应用,是对试井分析理论的一种完善,对相应的试井分析软件的研制更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对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凝析气井产能方程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凝析油会在井底附近析出并逐渐积累形成高饱和度区域,造成气相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降低,影响凝析气井产能;因而,凝析气井产能方程的确定有很大困难.提出将凝析油气两相指数式方程中的拟压力积分分解为两个积分函数之积,一个积分函数与流体高压物性有关,另一个积分函数与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有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用实际凝析气井不稳定压力试井数据来确定所定义的拟有效渗透率,从而可确定凝析气井产能方程中的真实拟压力,由此获得实际凝析气井产能方程.  相似文献   

14.
新型IPR曲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注水保持压力开发油田,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以后,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会出现最大产量点;原有的IPR方程已不适用。首先以达西渗流定律为基础,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影响IPR曲线形态的各种因素;然后从变形介质入手,讨论它对IPR曲线方程的影响;再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数学推导,建立一种新型IPR曲线方程。进一步分析曲线形态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最大产量点的求取提供了方法。这种新型的IPR方程可用于不同流动压力下油井流入动态计算,从理论上解释了矿场系统试井中流入动态曲线向压力轴偏转并出现最大产量点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管压力曲线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经验公式法则是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平均化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及时确定代表性毛管压力曲线的变化趋势,能为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进行储层评价、动态预测和开发效果分析提供可行性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需要对储层的产能进行评价。根据井筒结构、压裂裂缝形态和裂缝距离,结合渗流力学理论,在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的条件下,建立了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数理模型,得出无量纲拟压力及其导数曲线拟合图版,根据理论图版编制出试井解释软件系统,利用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软件,绘制出IPR曲线和产量递减曲线。结果表明,在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裂缝距离和裂缝表皮系数对产能的影响小于裂缝半长对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流压下产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不同生产时期下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曲线,对压裂水平井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产能预测评价,为实现多级压裂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ong volatility of physical property in vertical direction, high gas content, high resource abundance and large exploitation potentiality of coal reservoir in Bide-Santang basin of Zhina coal field, we study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propagation rules of reservoir pressure drop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productivity in CBM multi-seam drainage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of X-2 well of Zhucang syncline in Bide-Santang basin,by simulating the gas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CBM wel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tiple seam with COMET3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we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productiv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multi-seam drainage, and illuminate th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mechanism of multiseam drain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and fluid supply capacity of stratum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gas productivity of multi-seam drainage while coal thickness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it.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 and fluid supply capacity of stratum affect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reservoir pressure drop and thereby affect the final gas productivity. Moreover, the influence of critical desorption pressure on gas productivity of multiseam drainage is reflected in the gas breakthrough time and effective desorption area.  相似文献   

18.
永久压力计(PDG)的应用使得反褶积方法的研究成为了目前最为热门的试井研究领域,反褶积技术可以将一个复杂并带有随机噪音的变产量生产压力历史转化为理想化的定产量压降数据,通过反褶积方法,可以得到更多、更准确的地层和流体参数.作者将现有的反褶积方法引入到凝析气藏这样的多相流油气藏中,通过若干试井设计例子和现场实例,找到了适合拟压力和凝析气两相流试井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家寨气藏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罗家寨气藏储层特征,对罗家寨气藏的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表明,基于气藏与井筒耦合作用的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对于单井产能预测的优越性、长远性和实用性,不仅可以直接利用不稳定压力测试成果进行预测,还可以通过生产动态资料拟合来确定地层参数预测,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工作制度、完井方式以及增产措施改善情况下的产能变化.为衰竭式开采的油藏工程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