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飞龙 《地球》2013,(3):37-40
正陨石与地球岩石一样,基本上都是由矿物组成。组成陨石的近100种化学元素与组成太阳、地球和月球等太阳系天体的化学元素是一样的。但由于陨石体长期处于高度真空的宇宙空间环境,未经历地球岩石所受的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因此,陨石矿物种类和共生组合与地球矿物存在明显不同。陨石中矿物约117种,其中约34  相似文献   

2.
正据估计,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大约有几千颗,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人们找到或发现,绝大部分陨石都落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或江河湖海中。俄罗斯陨石事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陨石的存在及威胁。陨石是怎么来的?它是属于行星还是彗星?还是它是另外一种宇宙天体?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追根溯源,找出陨石与太阳系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所处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陨石来袭本也是常有之事,然而这一次发生在俄罗斯的陨石事件,陨石来势突然,毫无防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受伤和巨额财产损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俄罗斯媒体早在16日就报道,俄罗斯的陨石坠落事件已造成10亿卢布  相似文献   

4.
魏峰  沈加林 《地球》2010,(3):30-33
生命发展与环境变化 宇宙虽大,却只有一个地球。 相比宇宙150亿年的寿命,46亿岁的地球还算比较年轻。大约在42亿年前,大量陨石撞击地球的动荡局面才结束。逐渐稳定的环境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可能。根据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生物活动痕迹判断,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由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生物逐步进化。  相似文献   

5.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  相似文献   

6.
地学书签     
《地球》2011,(2):45-45
陨石宇宙年龄 age of Earth of meteorite以陨石形成年龄来推测的地球形成年龄。陨石矿物最后冷却、固化与形成的时间可用各种放射性测年方法测定,包括:铀-铅法、铅-铅法、铷-锶法、钐-钕法等。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10)
<正>陨石,一旦被科学家发现,便成了珍贵的宝物,备受宠爱。我国的阿勒泰山脉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异常多变,由于是沙漠地区,植被稀少、人迹罕至,一直是我国陨石发现的热点地区。在近日举办的2017第二十届北京(秋季)国际珠宝玉石首饰精品展览会上,《地球》记者就见到了来自阿勒泰地区的各种陨石,有色彩亮丽的玻璃陨石、块头虽小但很"实在"的铁陨石、与火星有  相似文献   

8.
陨石的起源     
陈宏毅 《地球》2020,(2):53-57
>宁静而清朗的夜晚微风徐拂,当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星空时,会在偶然间看到一颗长着长长的尾巴,周身散发着明亮光华的星星,快速的划过夜空飞向远方。它是谁?从哪里来?又去往何处?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的行星和小行星碎片,在穿过地球大气层后,烧蚀残余部分降落于地球表面。陨石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行星堆积和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相对于登陆行星和在小行星表面采样。  相似文献   

9.
刘强 《地球》2020,(1):57-64
陨石坑或撞击坑(impact crater)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其卫星表明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由于大气层的保护,和其他星球相比,地球遭受到陨石撞击的可能性要低得多。可即便如此,据估计,在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出现过直径大于10 km的陨石撞击构造不少于1500个,而直径更小的陨石坑数量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0.
对2004年1月5日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火星轨道探测器拍摄的勇气号着陆点照片进行了研究,认为照片上的地形为陨石撞击火星表面留下的痕迹.详细计量了照片上陨石坑的数目和尺度.对陨石坑尺寸和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火星陨石坑的分布具有碎形特征,并符合分形分布,分维数为1.7.和地球上其它岩石破碎相比,分维数较低.我们推测,撞击火星的陨石可能来源于同一块岩石的破碎。并且该岩石的破碎程度较低.其破碎过程应该和断层、断裂、节理以及风化等地质过程引起的破碎不同.  相似文献   

11.
铁镍合金是陨石中重要的磁性物质,其中铁纹石、镍纹石和四方镍纹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主要铁镍合金.然而,迄今针对陨石中铁镍合金的磁学性质研究仍非常缺乏.本文研究了吉林陨石中的铁纹石、四方镍纹石、以及陨硫铁的磁学特征.实验表明,镍含量为6%~7%的铁纹石是该陨石中最主要的铁镍合金物质,它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居里温度~750 ℃.镍含量为~48%的四方镍纹石具有高矫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居里温度~565 ℃,它是剩磁的主要载体.陨硫铁在室温为反铁磁性,不具有载剩磁能力,在60 K左右存在一个低温转换,在氩气中加热较稳定而在空气中加热被氧化转化为磁铁矿.这些研究结果为鉴定球粒陨石中的磁性物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地幔的地球化学研究为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其内部结构以及地幔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制约.全地球的成分是通过由地幔岩石与球粒陨石对比所得到,并由此引出了球粒陨石质地球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地球难熔元素比例与球粒陨石相同,但挥发份相对亏损.洋岛玄武岩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深部成因,进而成为研究深部地球的独特途径.洋岛玄武岩同位素组成变化可用有限几个地幔端元(例如,DMM、EM1、EM2和HIMU)来描述,由此用来解译重要的地幔过程.地壳物质通过俯冲和拆沉进入深部地幔,对地幔不均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地壳物质如何由部分熔融所提取,例如洋岛玄武岩成因中贫橄榄石岩石的作用,仍是热点争论话题.高~3He/~4He地幔的位置和成因仍有争议,存在从下地幔未演化(或弱演化)的原始物质到浅部成因的高程度演化物质的看法,后者包括古老熔融残留、弧下镁铁质堆晶和再循环含水矿物.可能存在的核幔相互作用被假定为洋岛玄武岩中诸如放射成因~(186)Os以及Fe和Ni的富集之类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原因.诸如~(142)Nd、~(182)W和Xe同位素之类的短寿命核素的微小但重要的变化在古老和现代岩石中均有报道,这暗示地幔必须在地球形成后100Myr内即发生分异,而且地幔并未被对流所有效均一化.  相似文献   

13.
1.大气——地球自转速率 地球大气的总质量约为5.136×10~(15)吨,而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1)吨,大气的质量只及地球的百万分之一,但它不仅对地面上的物理情况和生活环境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地球自转速度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国起 《地球》2011,(11):53-54
这块神秘陨石一半是淡淡的褐色,一半是黑色,这样的熔壳颜色极为罕见 该陨石的表面有金属镶嵌点。呈现金黄色和银白色,绝非普通的石质球粒陨石 从陨石上一块硬币大小的破损点可以观察到。它的内部物质呈现青色  相似文献   

15.
苏联《苏维埃摩尔达维亚报》1981年1月20日刊载塔斯社记者奥卡洛夫的题为《水银预报地震》的文章,译载如下:“得出今日结论的这个方法,使我们想起了科学探索者,”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宇宙化学实验室高级科学研究员斯达赫耶夫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讲述。陨石是我们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动力。有时发现陨石  相似文献   

16.
最近,对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研究大大改变了我们对地球最早的8亿年历史的认识.过去认为,地球38亿年以前的地壳都被陨石撞击所摧毁了,没有岩石存留.Bowring等(1989.1990)发现了组成为花岗岩至英云闪长岩的各种年龄为39.6亿年的老岩石.通过对岩石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岩石有一部分来源于早期地壳的部分熔融,因此,还应有更老的地壳岩石存在.Collerson(1991)等人也发现了38亿年  相似文献   

17.
在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上用电探针技术测量了吉林球粒陨石(H5)和南丹铁陨石(ⅢCD)的冲击压缩线,然后分别选择几种可能适用于普通球粒陨石和铁陨石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确定了状态方程中的有关参量值.从状态方程的P(V)关系曲线与实验数据的比较来看,吉林球粒陨石最适合采用普适状态方程形式,而南丹铁陨石则最适合采用三项式状态方程形式.吉林球粒陨石的普适状态方程参量K_(OS)=48.10GPa,K’_(OS)=4.13.南丹铁陨石的三项式状态方程参量Q=41.2353lGPa,q=12.27179,这是吉林球粒陨石和南丹铁陨石状态方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km,保存完好。由于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地质和地球物理环境,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湖相沉积的软弱淤泥层使得坑底上建造的房屋就像躺在一张巨大的海绵垫上一样,使人们常常感到有微震发生,表明坑底的软弱地层对地面的震动产生了放大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高分辨折射探测方法,获得了陨石坑内的速度结构和软弱地层的分布,分析了陨石坑地基的抗震性能,为坑内地基和地面建筑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原始地壳物质组成的研究一直是地球化学家所关注和重视的领域.然而,由于地球缺失了最初7亿年左右的地壳,这一地质记录的中断大大加难了人们对原始地壳成分的研究,从而亦影响人们研究壳幔演化的历史.根据球粒陨石形成环境、氧同位素值、FeO/(FeO+Mgo)比值以及地球核幔质量比和地  相似文献   

20.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地球物理反演中成熟的方法之一,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包括模型参数化、射线追踪和理论走时计算、非线性方程组的线性化、线性化方程组的求解以及解的评价。观测数据使用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岫岩陨石坑取得的浅层地震折射资料,反演得到两条近垂直交叉剖面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坑为一简单坑,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km、深度约700m的坑体;坑中心深度约700m周围以及向下出现的7.0km/s以上的高波速可能是陨石撞击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表层岩石达到熔融状态,改变了围岩的性质,致使围岩速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