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考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空白组与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戊酸雌二醇(2.5 mg·kg~(-1)),连续灌胃3周,以宫血宁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ig)CMC-Na,阳性组、石油醚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血小板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P0.01),TT、PT、APTT延长(P0.05、0.01),FIB、6-keto-PGF1α含量与ADP%升高(P0.01),6-keto-PGF1α/TXB2比值升高(P0.01),TXB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正丁醇提取物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P0.05,P0.01),缩短TT、PT、APTT(P0.05,P0.01),减低FIB、6-keto-PGF1α含量(P0.05,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显著升高TXB2含量(P0.05);石油醚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均与ADP%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缩短TT、APTT与PT,降低FIB和ADP%,降低TXB2含量与6-keto-PGF1α含量的趋势。结论:茜草炭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主要通过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凝血功能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止血作用,为茜草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 g·kg-1)、中(3.6 g·kg-1)、低(1.8 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海丽  肖林焱  陈毅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8):1351-1356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最佳的提取方式。方法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给药后,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观察茜草炭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P0.01),体外血栓湿、干质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血栓素B2(TXB2)的量增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量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物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缩短凝血时间、升高PAI-1与6-keto-PGF1α的量、降低TXB2的量(P0.05、0.01),两者均能升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醇提物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量(P0.05),但对FIB量影响不大;而醇提加水提物显著升高t-PA的量(P0.01),其中醇提加水提物对全血黏度、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影响优于醇提物,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的作用效果强于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与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弱于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提取物,两者均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干质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AI-1与TXB2的量、降低t-PA量的趋势,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FIB与6-keto-PGF1α的量、减轻血栓湿质量(P0.05、0.01)的作用。结论茜草炭醇提加水提物化瘀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醇提加水提法为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炭对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凝血5项指标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姜炭组和姜炭加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姜炭加模型组均以大黄水煎液ig造成虚寒模型,共10 d.从造模第6天开始,空白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姜炭组ig给与不同剂量的姜炭混悬液(10,20,40 g·kg-1),1次/d,连续5d;模型组和姜炭组采用眼眶放血法造成出血模型.末次给药后1h采血测定凝血5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结果:姜炭高、中剂量组能显著缩短虚寒性出血证大鼠的TT(P<0.05),PT(P <0.05),APTT(P <0.05),提高FIB的含量(P<0.01)、减少D-D的含量(P<0.05),提高TXB2(P <0.01)而下调6-keto-PGF1α (P< 0.01)的含量.结论:姜炭可能是通过影响大鼠凝血系统和调节Tx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来发挥止血、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咳喘宁胶囊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咳高组、咳低组、桂龙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咳喘宁和桂龙咳喘宁进行干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及其比值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咳高组和桂龙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其比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咳低组无明显差异;咳高组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桂龙组(P<0.05或P<0.01).结论咳喘宁胶囊可通过降低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桃红四物汤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岚  彭代银  许钒  汪宁  刘青云  戴敏  刘冬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09-2612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比浊法测定ADP,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建立血瘀模型,RIA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VWF,GMP-140含量。结果:TSD能有效降低大鼠血小板黏附率,对ADP,Adr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血瘀大鼠,TSD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浆中TXB2,VWF,GMP-140水平,有增强6-keto-PGF1α血浆水平的趋势。结论:TSD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且显示出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对阿霉素肾病(AN)大鼠的干预作用及与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的关系.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大鼠制作类似人类肾病模型,用强的松及肾康灵治疗,观察各组给药前后血液、尿液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及肾脏病理形态学等变化.结果:AN大鼠给药前尿蛋白显著增多,血清白蛋白(Alb)显著下降,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血及尿TXB2和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升高,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加重.给药后用药组大鼠上述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血浆TXB2与尿蛋白呈中度负相关(r=0.644),与血浆6-keto-PGF1α呈中度正相关(r=0.52);尿液TXB2与尿液6-keto-PGF1α呈高度负相关(r=-0.737),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尾静脉注射ADR可以成功造成人类肾病病理模型,其临床表现和实验指标改变类似于中医的"肾虚血瘀"病变,TXB2和6-keto-PGF1α可作为中医肾虚血瘀证诊断和益肾活血法应用的客观指标,用益肾活血中药肾康灵能显著改善AN大鼠的肾虚血瘀证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络欣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6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010 g·kg-1),脑络欣通高、中、低剂量组(4.500,2.250,1.125 g·kg-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各组血清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聚集率及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损伤大鼠的神经元的病理形态损坏严重,大鼠血清中TXB2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血小板在1,2,5 min的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损伤大鼠的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均有明显改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XB2水平,明显升高6-keto-PGF1α水平,1,2 min时,脑络欣通3个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5 min时,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低、中剂量组5 min内的最大聚集率,脑络欣通胶囊低、中剂量组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脑络欣通胶囊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给药途径对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温乙醇和水混合浸泡法制备大鼠冻伤模型,测定模型大鼠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浸泡、口服加浸泡3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部分免疫细胞因子和血栓戊烷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TXB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6-keto-PGF1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IL-6的含量(P0.05),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血清IL-6含量无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IL-6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组、浸泡组TNF-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NF-β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口服、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TXB2含量无降低作用(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TXB2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0.05);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使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给药方式对6-keto-PGF1α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冻伤模型大鼠存在免疫应激和血栓易形成状态,口服加浸泡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冻伤局部的改善较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冻伤大鼠免疫功能和TXB2-PGF1α失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崇明苦草水提物对早孕流产大鼠产后恶露不绝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米非司酮12.4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3 mg/kg建立早孕流产大鼠模型,并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崇明苦草水提物1、2、4 g/kg组和阳性对照益母草膏3 mL/kg组,受孕大鼠正常生产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7 d后,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给药期间子宫出血量;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学变化;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四项指标;HE染色法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CD34检测子宫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含量,Westre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出血量显著增多,子宫内膜损伤显著,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上升,APTT、PT、TT显著延长(P<0.01),而FIB含量显著降低(P<0.01),大鼠子宫宫腔黏膜上皮不完整、黏膜有皱襞或宫腔中有脱落物,内膜明显增厚,子宫中MVD显著减少(P<0.01),血浆TXB2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6-keto-PGF1α含量显著升高(P<0.01);TXB2/6-keto-PGF1α的浓度分数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崇明苦草水提物2、4 g/kg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全血黏度降低,凝血时间缩短(P<0.05或P<0.01),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残留的蜕膜组织和绒毛减少,子宫内膜修复较好,MVD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浆中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TXB2/6-keto-PGF1α的浓度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崇明苦草水提物各组均明显下调子宫组织VEGF蛋白表达(P<0.05或P<0.01);4 g/kg组子宫组织中Vegf mRNA过度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崇明苦草水提物显著改善产后恶露不绝,其功能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加速止血,减少淤血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余捷婧  吴金雄  梁亚凤  许舜军  杨柳 《中草药》2015,46(11):1673-167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和白芍Paeoniae Alba Radix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32批不同产地和收集地赤芍和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 nm和270 nm。结果结果显示,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783~50.10、1.094~70.00、2.367~151.5、7.823~500.6、3.125~200.0和0.348~22.25μg/m 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98.88%、99.25%、100.4%、104.2%、100.6%。结论赤芍和白芍药材样品中芍药内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量差异较显著,除芍药苷外,单萜苷类成分在白芍中量明显较高,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在赤芍特别是川赤芍中量普遍居高。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王谦  白立川  郭政东 《中草药》2014,45(10):1481-1485
配伍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药对则是最常见的配伍形式。芍药-甘草是来源于《伤寒论》的经典药对,研究显示芍药-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综述芍药-甘草配伍后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动学研究进展,分析配伍后化学成分在机体内的变化规律,了解其体内的生物药剂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雒明池  梁如  高树明  高杉  李琳  于春泉 《中草药》2018,49(17):4093-4098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晓倩  张新庄  李娜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1):1634-1639
目的对赤芍、黄柏2味药材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索二者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赤芍、黄柏所含的199种化合物与23个老年痴呆疾病相关靶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黄柏、赤芍所含化合物在化学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类药性;网络分析揭示了赤芍、黄柏是通过调节GSK-3β、caspase-7、Bch E、m TOR等靶蛋白表达来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的。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搜寻赤芍、黄柏中可能的活性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丽婷  邱海燕  刘迷迷  李庆  蔡永铭 《中草药》2019,50(9):2101-2114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整合中医药大数据,探讨白芍-甘草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检索"白芍"和"甘草"2味中药获得其化学成分,采用双侧曼-惠特尼U检验法对所有化学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进行比较,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指标筛选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和相关疾病,进而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和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对靶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探讨药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通过OB、DL参数筛选得到49个药物活性成分、100个作用靶点和230种相关疾病。其中度(degree)值较高的药物活性成分有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柚皮素(naringenin)和维斯体素(vestitol);度值较高的靶点有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ESR1)和钙调蛋白(CALM);度值较高的相关疾病是非特异性癌症(cancer,unspecific)、炎症(inflammation)、非特异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unspecific)、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主要涉及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16类疾病。靶蛋白参与信号传导、药物反应、细胞增殖、RNA聚合酶II启动子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节等生物过程,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5-羟色胺能突触等代谢通路。结论初步探索了白芍-甘草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该药对及其中药方剂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揭示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氟西汀15 mg/kg),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剂量(生药8、16、32 g/kg,柴胡白芍配比1∶1)组,柴胡低、中、高剂量(生药8、16、32 g/kg)组,白芍低、中、高剂量(生药8、16、32 g/kg)组,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治疗药物14 d。给药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采用HPLC法测定海马组织、皮质组织和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白芍药对高、中剂量组海马组织、皮质组织、下丘脑组织中NE和5-HT水平明显升高,5-HIA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柴胡白芍药对低剂量组、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NE和5-HT的减少和降低5-HIAA的水平(P0.05)。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和单用柴胡或者单用白芍都可以通过调节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优于单用柴胡或单用白芍。  相似文献   

17.
王晖  张艳军 《中草药》2014,45(11):1545-1550
目的 分析淀粉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对生川乌中小分子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初步探讨淀粉对生物碱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来源的淀粉类成分与生川乌药材合煎,运用RRLC-Q-TOF-MS技术分析淀粉对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运用HPLC-UV技术分析淀粉与生物碱单体合煎后,溶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与淀粉合煎后,生川乌中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在生川乌与白蔹淀粉、半夏淀粉、市售淀粉、白蔹以及半夏药材5组配伍后其降低更为显著;而生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量在与除去淀粉的半夏和除去淀粉的白蔹配伍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生物碱类成分直接与淀粉类成分合煎时,合煎液中生物碱量明显低于生物碱单独煎煮。结论 淀粉类成分能够在煎煮液中抑制生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对于游离生物碱,淀粉类成分能够与其发生一定形式的结合,影响生物碱在水溶液中的量。  相似文献   

18.
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为芍药总苷,尚含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因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就赤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针对赤芍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物仍相对较少,明确赤芍的作用机制和推广赤芍的临床应用仍是赤芍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因其药性和缓,是中医方剂中发挥调和作用的首选药物;而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药性峻烈,虽为泻下良药,使用不当却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大黄-甘草临床配伍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甘草以其"调和"之性缓大黄峻烈之力,不仅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还能减轻其不良反应。基于药性理论阐释了甘草缓大黄峻烈之性的传统认识,综述了大黄-甘草配伍后的物质基础、药物代谢、肠道动力、水液代谢、肠道菌群及免疫调控的现代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缓大黄峻烈之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阐明甘草"调和"之性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