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骨骺分离肢体延长器,为16例11~17岁的下肢缩短患者延长肢体2.5~7.0cm,随访16~20个月,未见骨不愈合和神经血管并发症,新骨生长塑形良好,牵拉后肢体功能明显改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自制的多功能骨骺分离延长器为25只羊进行了胫骨近侧骨骺分离延长和成角实验。25只羊随机分成纵向牵拉肢体延长14只和侧向成角牵拉11只2组。结果表明:延长组胫骨延长达35~70mm,成角组胫骨成角20~30度,观察1年,胫骨成角自行纠正,牵拉肢体功能正常;X线动态观察到骨骺分离后新骨生长  相似文献   

3.
骨骺牵拉分离延长肢体是一种新方法。它被人们称为不流血的手术,通过此法延长后的肢体,骨的新生质量甚好,关节功能良好,值的研究推广。本文对骨骺牵拉分离术提出病例报告,详细介绍操作技巧,并对造成骨骺分离所需外力,分离部位,再生情况,停止牵拉后骨骺变化以及手术的适应症和并发症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下肢不等长畸形比较多见,一侧肢体短缩超过2.5cm者,骨盆倾斜与脊柱侧弯不能满意代偿,则出现跛行,需要矫形外科治疗.延长患者肢体是矫正短缩的积极方法.对于骨骺闭合前儿童,F采用骨骺牵伸分离,闭合延长的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新骨形成迅速,延长幅度大.骨骺闭合后患者则需行切开延长术,两者均需用安全、稳定的有效外固定器械来实现.我们用半环式外固定器行肢体延长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项叶  王昌兴  董黎强 《医学综述》2009,15(17):2639-2642
肢体延长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肢体延长术主要方法包括骨骺牵拉延长术、骨骺刺激术、骨痂延长术、一次性延长和Ilizarov肢体延长术;常见合并症则有针道感染和钢针松弛、肌肉挛缩与关节僵直、轴向偏移、骨端早期融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再骨折等等。本文就肢体延长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股骨上端牵伸骨骺治疗分离下肢延长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肢体均衡方法,主要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一侧肢体短缩的患者。我院近几年来共施行牵伸骨骺分离下肢延长术76例,效果满意,观介绍如下:本手术适合骨生长尚未停止的病人,骨骺未闭合前1~2年,年龄大约13~15岁,下肢短缩在3~scm以内,肢体无畸形,除下肢短缩外,骸、膝、踝关节功能稳定,臀肌、股四头肌,跟腱肌力在3级以上,无患肢皮肤感染皮肤病,身体健康,对手术要求迫切,方可施行手术。1延长前护理1.1思想准备:一般来说病人虽然求治迫切,但对较大牵伸力作用于局部会引起…  相似文献   

7.
严重肢体短缩50例延长治疗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做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缓慢牵伸延长的方法以及骨膜在骨延长中的作用。方法:其中20例采用胫骨骨骺端分离牵伸延长的方法。66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截骨牵伸延长的方式。结果:骨骺分离实际延长3~5 cm,干骺端截骨实际延长3~10cm。本组例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骨的愈合达100%。结论:截骨方式不同在骨延长中无明显差异,而骨膜的完整性及剥离骨膜的范围对骨延长的影响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校附一院骨科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多平面固定的“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通过临床试用证明:同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优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该固定器除治疗四肢长骨干与干骺端各种严重骨折获得成功,以及不用植骨与内固定治愈骨不连等共45例外,在肢体延长方向也取得重大进展,如用于骨骺牵伸分离无血延长肢体,成功地治疗儿童与发育期少年下肢短缩畸形53例,并创造了延长小腿13.5cm,延长率达骨原长度84.3%(为文献报道最高记录)以及提出了“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新的手术方法。该手术  相似文献   

10.
肢体延长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延长术,是克服两侧肢体不等长的一种手术。传统上大腿短缩用股骨延长;小腿短缩用胫骨延长。近年来又采用骨盆截骨延长、骨骺牵拉延长等。不论采用何种办法,术后护理的关键在于防止并发症。常见有神经牵拉后麻痹,甚至瘫痪,足下垂;血管受牵拉后肢体远端循环障碍,其次是针孔感染、骨迟愈合或不愈合、肢体畸形或再骨折等。  相似文献   

11.
骨骺损伤是干、骺愈合之前骨骺部发生的创伤,也称骨骺分离。可以是单独软骨损伤,也可以是软骨和干骺端、骨骺骨质同时折断。骨骺损伤多见于16岁以下的儿童。骨骺关系到骨的长轴生长、骨端的形成和关节轴的解剖位置,如果诊断错误,处理不当,就会产生骨的生长停顿和关节畸形。约30%的  相似文献   

12.
骨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纠正下肢短缩畸形。随着器械和术式的改进,骨延长的长度不断提高。我们温习了近期报道的1283例骨延长术。现结合我们临床肤浅的体会,试对骨延长术的术式与其延长的长度加以讨论。目前临床上已采用的术式有胫骨延长术,股骨延长术,盆骨截骨延长术,骨骺分离术,干骺端截骨术,髂骨、股骨双截骨术,股骨、胫骨双截骨术,股骨截骨、胫骨骨骺分离术和骨盆联合截骨术等9种。最大延长量为22Cm,最高延长率为84.3%(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6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致下肢短缩,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和胫骨骨骺牵开延长术的X线表现。年龄11~26岁,其中干骺端截骨延长19例,骨骺牵开延长6例,平均延长长度为5cm。X线主要观察延长区是否被牵开、延长长度、各期的骨痂形成、有无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4.
<正> 小儿麻痹症(下称儿麻)后遗下肢瘫痪常造成肢体短缩,其中以短缩2~6 cm为常见(占74%)。为解决下肢短缩问题,我院自1978年4月以来,先后施行股骨一次延长术42例、胫骨截骨延长术13例、髂骨截骨延长术35例,胫骨骨骺牵引延长术5例、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术4例、双下肢均衡术10例、健侧肢体短缩术3例,共计112例,并作了随访。现分析如下: 4.小腿延长术 17例,其中胫骨截骨延长术13例,用胫骨中段钻孔折骨术或胫骨“Z”型截骨,年龄16~26岁,平均21.5岁。延长3~6 cm,平均3.7cm。胫骨干骺  相似文献   

15.
干骺端截骨延长对骨骺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  张伟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6):361-363,T033
对28只幼龄绵羊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并延长,从X线、光镜和电镜方面观察不同延长幅度对骨骺板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每6小时延长0.25mm,延长7.5%时有1/3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骺板缩窄;延长10%时有1/2动物出现骨骺板缩窄;延长12.5%~15%时所有动物均出现骨骺板缩窄。对照组显示,骨骺板缩窄与载骨本身无关。提示,延长在7.5%以内,延长所引起的压应力对骨骺板生长的阻滞作用最小,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患脊髓灰质炎后,由于肢体神经及血运供给障碍,常常影响肢体发育.据我们统计短肢畸形达97%.过去曾对儿童采用较长下肢骨骺阻滞术,对成人用较长下肢短缩术来治疗.近年来多采用肢体延长术.我们从1977年起在参照国外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较轻便的骨延长器和简易的骨延长方法,在延长过程中患者可以下床行动.今已施行47例.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10月应用干骺端截骨下肢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26例,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5例,术前,肢体短缩2.5~11.0cm,平均4.5cm。术后延长2.8~11.5cm,平均4.5cm。功能恢复满意.这是一种新的下肢延长术,适于矫治骨骺已融合的下肢短缩。  相似文献   

18.
席光宝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37-237,263
目的分析胫骨延长过程中出现力线不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框架式小腿延长架,施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和胫骨上干骺端骨骺牵伸延长术共87例,139个肢体.结果延长量3~15cm,平均9.1cm.延长过程中出现胫骨力线不正15例次.结论胫骨上干骺端截骨破坏了膝部的肌力平衡;安装延长支架时骨针位置不当和骨针方向不正是造成力线不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马强  郭华  苗武胜 《四川医学》2001,22(8):724-725
小儿肱骨远端及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是小儿常见病。对此 ,尤其是晚期骨骺分离 ,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我们自 1996年以来 ,对 16例肱骨远端晚期骨骺分离及 8例桡骨远端晚期骨骺分离患儿 ,共 2 4例。应用双侧切口施行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例 ,男 14例 ,女 10例。 3~5岁 8例 ,6~ 10岁 16例。肱骨远端晚期骨骺分离 16例 ,桡骨远端晚期骨骺分离 8例。伤后 1~ 2月者 16例 ,2~ 3月者 4例 ,>3月者 4例。平均伤后时间为1.5月。术前 X线表现 :全组病例均为肱骨远端或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肘部骨与关节损伤中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比较少见。多发生于 1~ 5岁婴幼儿 ,骨骺生长活跃而且比较脆弱时期。我院近年治疗的 2 6 2例肘部骨关节损伤 ,其中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12例 ,约占 4 5 % ,经治疗后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男 13例 ,女 2例。年龄 1~ 5岁 10例 ,6岁 1例 ,7岁 1例 ;平均 4 8岁。伸直型 12例 ,伴侧方移位 9例。手法复位 7例 ,手术复位 5例。2 结果随访 0 5~ 7年 ,平均 5年。伸肘 0~ 5度、屈肘 10 0~ 135度 ,肘外翻发生率 0 ,肢体短缩发生率 0。3 讨论3 1 小儿肘部骨与关节损伤中以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