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国内外肝癌消融治疗的现状 近年来,影像指导下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微波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因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可有效凝固灭活肿瘤等优点,使肝癌治疗效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超声造影引导下急诊行经皮射频消融止血治疗的31个肝癌破裂出血病灶,其中6个病灶为肝癌在经皮穿刺活检出现沿穿刺针道出血,导致腹腔血性积液;25个病灶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31个病灶均在射频消融前通过超声造影检查证实存在肝癌破裂活动性出血征象,并确定出血部位,随即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止血治疗,术后超声造影即刻评价止血效果。结果 31个病灶在射频消融术前通过超声造影均能确定出血部位,并能准确引导射频针至出血点,达到精准射频消融止血目的。术后利用超声造影即刻评估止血效果,所有病灶有效止血。结论超声造影与经皮射频消融两种方法的联合,在肝癌破裂出血的止血治疗中具有快速、有效、微创、简便、可重复性的优点,并能即刻评价止血效果,射频消融止血同时还可达到减少癌细胞活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 90年代以来 ,原发性肝癌 (肝癌 )已上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每年有 13万患者死于本病 ,占全球肝癌死亡总数的 4 2 %。因此 ,有关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 ,近几年来本病诊治有较大进展 ,现简述如下。一、肝癌的超声介入性治疗1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1)常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ossi和Mcgaham于 1990年首先证实射频消融可致深部肝组织损伤而不伤及周围组织。其原理是通过产生热消融效应 ,热能使组织变得干燥 ,继而引起凝固性坏死[1] 。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伤性的治疗手段 ,射频消融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1980年底由Mcgahan首次实施的.到目前国内已有2000余例临床研究报告,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某些欧美国家已将射频消融作为小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7)
正2017年亚太肝癌组织(APPLE)发表《小肝癌立体定向放疗亚太共识》~([1]),指出立体定向放疗对小肝癌有效,作为不能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小肝癌的替代治疗,同样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之后亚太地区发表了多篇肝癌立体定向放疗论文,其中有"亚洲地区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比较"~([2])。该研究收集了亚洲7家大型医院2 064例肝细胞肝癌(HCC),其中1 568例接受射频消融(RFA),496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RFA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射频产生热能,使局部达到高温而杀死肿瘤细胞.相对于其他局部消融治疗方法,RFA在消融范围、消融形态、调控方式、电极针种类以及安全性方面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1],是临床应用最广的局部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对外周血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23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和5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免疫磁珠技术分离血中游离肝癌细胞,常规病理和AFP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分离到的肝癌细胞.结果: 23例复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肝癌细胞阳性15例(65.22%),射频消融治疗1次后第1、3天,外周血肝癌细胞阳性分别为13例(56.52%)和6例(26.09%).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治疗后1 d和3 d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可以有效地预防或阻止肝癌血行播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和不同位置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56例接受了激光消融治疗和57例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根据其癌灶直径大小和位置进行分组,以是否完全消融作为评价指标,对激光和射频消融的疗效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差异。统计方法选用χ~2检验。结果对于不同大小的小肝癌和非高危位置的小肝癌,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高危位置的小肝癌,激光消融的完全消融率为92.3%,射频消融的完全消融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此外,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射频消融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激光消融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均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手段,对于不同大小小肝癌的消融都有着同样的疗效,但是对于高危位置的小肝癌以及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上,激光消融则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易玲 《肝脏》2017,22(7)
正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敏华教授(A方观点):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是指借助医学影像的引导对肿瘤行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凝固杀灭肿瘤组织的微创治疗方法。其中射频消融(RFA)已成为手术、肝移植之外,肝癌"三大"根治手段之一。为提高我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规范临床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医  相似文献   

10.
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其治疗小肝癌的价值已得到公认。近年其设备及治疗方法均有长足进步。多数学者主张,射频消融与其他疗法,如经导管动脉化学灌注栓塞治疗、氩氦刀冷冻消融、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等联合,可用于治疗大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