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舒 《通信世界》2017,(14):19-20
2017年是物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据华为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接近1000亿个,新部署传感器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00万个.移动互联网已是“红海”,物联网将是新的“蓝海”. 运营商早已展开对这一“蓝海”的争夺,中国移动已开展NB-IoT的部署和eMTC的研发工作,于今年1月部署了国内首张地市级NB-IoT网络,中国移动eMTC商用尚待时日.在中国移动看来,除了积极研发的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外,非授权频段的技术(如LoRa等)或许可以作为物联网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覆盖增强技术的发展进程。文章主要立足于NB-IoT物联网覆盖增强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此期望为我国今后在对于NB-IoT物联网覆盖增强技术研究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NB-IoT(窄带物联网)的全程是窄带物联网,这个项目是在第69次RAN全会上通过的.大会上对于这个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按照相关标准制定了新的物联网技术.NB-IoT(窄带物联网)的出现使物联网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足了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各项要求.NB-IoT(窄带物联网)的各项标准是在2016年6月份确定下来的,并且在2016年冬季开始进行测试并且试运行,2017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在商业领域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4.
2016年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冻结了两个蜂窝物联网技术标准——Cat-M1(eMTC)和Cat-NBI(NB-IoT),标准冻结后,提供基站、芯片、应用服务的企业也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 曾有业界专家预计2017年窄带物联网(NB-IoT)将步入商用元年.眼下,2017年第一季度已过,NB-IoT技术究竟进展如何?在日前由高通举办的“物联网多模芯趋势”LTE物联网技术沙龙上,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5.
NB-IoT技术以其全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克服了传统物联网技术功耗大、成本高、覆盖性差、碎片化、难以规模应用的缺点,已经在远程抄表、资产跟踪、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应用。但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隐患对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面临的安全威胁,首先分析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需求,同时提出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域划分,并按照安全域的划分描绘出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最后结合安全参考模型提出了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功能架构。上述研究对基于NB-IoT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防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正在中国大地迅速发展,其中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是现阶段最受三大运营商乃至全球运营商关注的物联网技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NB-IoT系统频率使用要求公告,满足国内三大运营商对NB-IoT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金慧 《通讯世界》2018,(2):62-63
在当前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期,NB-IoT低速率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以下简称NB-IoT技术)作为新时期的主流物联网技术,不仅成本低、功耗低,而且有着较广的覆盖范围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所以本文将主要从NB-IoT技术的概述入手,对NB-IoT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促进NB-Io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分析机构预计,202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的连接数将达到30亿,其中低功耗、广覆盖(LPWA)场景占比超过60%,达到20亿,而NB-IoT是最合适LPWA场景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NB-IoT具备连接更多、覆盖更广、功耗超低等优点,适用于智能抄表、智能停车、环境监测、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多种场景,已成为运营商蜂窝物联网的主流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9.
奚加荣 《通信世界》2016,(25):52-53
一直以来远距离无线接入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在成本和功耗方面距离大规模应用需求依然差距较大,而大部分物联网终端接入网络是基于Wi-Fi或者蓝牙等短距离或低功耗技术,应用场景也受限于物联网终端的成本和功耗等,使得电信运营商很难从中获利. NB-IoT系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具备广域传输、海量介入、超低功耗、低成本等特征,NB-IoT技术与应用将进一步加速物联网发展的进程.目前接入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终端占比不足6%,电信运营商期望借助于NB-IoT来实现海量物联网终端的接入,驱动蜂窝物联网应用的商业“蓝海”,各界也都对NB-IoT技术与应用充满了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以其功耗低、覆盖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特点,然后分析窄带物联网的网络部署实现并列举NB-IoT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窄带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NB-IoT技术的日趋成熟,很多物联网产品都开始采用这种新的传输方案来替代现有方案,主要是青睐于NB-IoT技术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的特点。而在众多物联网应用场景中,智能抄表这个场景是最适合采用NB-IoT技术的。智能抄表领域存在着同一小区表具数量多,安装地点隐蔽,信号差等特点,采用NB-IoT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联网垂直行业的快速发展,NB-IoT技术因其广覆盖、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解决了传统行业智慧化转型的痛点,已成为水/气行业增长热点。在回顾NB-IoT技术近5年的行业规模化商用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水/气行业在引入NB-IoT技术后常见问题的原因,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NB-IoT技术在水/气行业未来发展路线中应对物联网数据信息安全及规模化通信测试方法加强解决方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NB-IoT商用部署进程的不断加快,基于NB-IoT网络的物联网安全防护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介绍了NB-IoT技术特点和系统架构,并通过业务平台及业务安全、NB-IoT网内安全及互联网终端设备安全3方面进行安全防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NB-IoT网络的物联网安全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和低成本为特点的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物联网业务类型、NB-IoT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NB-IoT技术的演进趋势和部署方案,最后针对其面临的发展挑战为运营商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今,运营商语音和流量收入已见顶,物联网成为下一个“风口”.运营商纷纷开展物联网网络建设进程,争取在未来的物联网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 中国电信NB-IoT与eMTC建设一马当先 在NB-IoT和eMTC建设方面,中国电信一马当先.2017年5月已宣布建成31万NB-IoT基站,宣布NB-IoT全网商用,并明确提出2018年eMTC的商用计划.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今年6月NB-IoT标准冻结,这个定位为运营商级、基于授权频谱的低功耗物联网技术,被运营商和通信产业链给予了更多的投入热情. 3GPP功能从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大多有一年到几年的时间窗.而对于NB-IoT,商业速度也似乎更快. 今年4月工信部召开了NB-IoT工作推进会,提出培育NB-IoT产业链,并要求年底建设基于NB-IoT的规模外场.5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基于NB-IoT标准协议系统的技术验证.6月,中国联通在多个城市启动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按照计划,今年9月是NB-IoT性能标准通过的时间,12月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将发布NB-IoT系列行业标准,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和终端.  相似文献   

17.
在MWC2016上,IoT(物联网)再次成为展会亮点,诸多运营商和设备商均展示了其最新创新成果和应用案例.其中,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是运营商进军物联网市场的关键. “作为3GPP标准化定义的、面向低功耗广域网的关键蜂窝网络技术,NB-IoT进入发展的关键一年.”在MWC举办期间,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战略官余泉告诉《通信世界》记者.  相似文献   

18.
NB-IoT属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具有广覆盖、低功耗、支持海量连接的特点.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NB-IoT的发展,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驱动下,我国NB-IoT技术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智慧照明、智慧水务、智慧停车等下游细分应用频频落地,但整体而言NB-IoT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9.
在近日召开的“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物联网成为最热的话题,中国移动也宣布将全面部署NB-IoT网络. 多方面创新的NB-IoT术更适合物联网 NB-IoT得到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广与其技术优势有关.NB-IoT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支持海量终端连接等特点,在授权频段有带内(inband)、保护带(Guardband)或独立载波(Standalone)3种部署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NB-IoT的产生背景以及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分类,并介绍了3GPP相关标准发展过程、最新状态及计划冻结的时间;同时对NB-IoT的特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包括增强覆盖能力、低复杂度、低功耗、时延低敏感、移动性等;最后基于NB-IoT的特性,探讨了基于NB-IoT的不同物联网业务类型,并介绍了NB-IoT的业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