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课题组针对至今难以解释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发生在高切应力区域的现象,在前人和本室前期研究基础上,从血管新生的视角入手,提出血管新生是导致As易损斑块发生在狭窄上游高切应力区域的重要因素、切应力通过Id1-p53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新生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方法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研究切应力如何调控斑块内血管新生和易损斑块的形成及Id1-p53信号途径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结果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发现,易损斑块主要发生在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区域,高切应力区域斑块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并且大部分的新生血管为周细胞、外膜不完整的容易破裂的微血管。体外实验的研究发现转录因子Id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受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调控。并且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目前正进一步通过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剂TNP-470在体验证血管新生就是高切应力引起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斑块形成引起的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主要是通过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引起易损斑块的形成,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易...  相似文献   

2.
3.
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重构是近年高血压病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引起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和循环功能紊乱的病理基础。对血管重构的逆转作为高血压临床治疗的靶向之一,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阐述异常血流动力学、血管紧张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以及细胞外基质等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综述了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血管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血压血管重构主要包括血和壁增厚,血管壁腔比增高和小动脉的稀和。血压,遗传,血管活性物质和生长因子共同参与高血压血管重构的过程。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血管重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尖当具备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血管重构李中言1赵连友2综述(1解放军第465医院心内科吉林132001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关键词高血压血管重构综述文献近半个世纪来,高血压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全身性神经内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方面。认为高血压是由于生理性内稳态失衡所致,血管...  相似文献   

6.
齐书涵  张欣  尹新华 《心脏杂志》2017,29(4):474-477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是中空器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多种因子,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近几年来,血管重构(VR)在高血压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因此,对VR的概念、血管内分泌因子与高血压VR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血管重构与药物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各类降压药物均能达到降压之目的,但对逆转血管重构的机制和效果不同。高血压治疗的现代策略认为:治疗不应仅局限在降低血压,还应该强调靶器官保护,阻止或逆转各种并发症,高血压血管重构及药物干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对高血压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特点、机制及药物逆转效应进行综述。1 血管重构概念血管重构(remodeling)又称血管重塑、重建。文献中常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高血压时血管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肥大、增生以及结缔组织增加,其结果是血管壁增厚尤其是中层肥厚,壁腔…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是以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引发的血管并发症会严重影响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重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一开始的适应性变化进一步发展成为DM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及时有效地药物干预逆转血管重构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阐明DM血管重构的作用机制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现就DM血管重构涉及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为今后靶向药物筛选和DM血管并发症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与高血压血管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秀荣  赵连友 《心脏杂志》2001,13(6):488-489,492
本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 - 1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连接蛋白(LNK)调控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构建高血压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Ang)Ⅱ组、AngⅡ+空载组、Ang Ⅱ+LNK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证实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是否介导了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协同激活并加速血管重构。方法①正常血糖小鼠下腔静脉分别连接到正常血糖小鼠和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右颈总动脉形成静脉桥,术后不同时间点(0、4、8周)收获移植静脉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在动脉压力作用下的血管构筑情况。②体外静息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刺激,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③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沉默(siRNA-RAGE)或过表达(overexpression-RAGE)预处理VSMC后给予机械牵张力和/或糖基化终产物刺激,观察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动脉压)可明显改变移植静脉的血管构筑,但移植到高血糖组的比正常血糖组的血管构筑改变更加明显(术后4周和术后8周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移植血管厚度分别为73.99±4.45μm比49.67±11.62μm和117.06±17.62μm比88.97±15.78μm,P均<0.05)。机械牵张力和糖基化终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方欣  管思明 《心脏杂志》2007,19(2):232-233
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发生的病理基础也是高血压维持发展的结构基础。高血压结构改变与血管细胞的增殖、迁移有关。骨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介导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近年来发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血管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骨桥蛋白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肺血管重构疾病,涉及血管壁的所有层,目前仍然无法治愈。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抵抗是血管重构的重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血管重构过程,如Ras/MAPK、JAK/STAT、BMP/Smad等,确切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促进肺血管重构的几个关...  相似文献   

15.
血管重构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明  王安才 《心脏杂志》2005,17(2):160-162,165
本文简述了血管重构的发生机制和血管重构在各种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防措施,如高血压、冠心病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DM)心肌病(DCM)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生理特点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晚期也有收缩功能的降低〔1〕。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心肌病变作为DM的独立并发症而存在。随着DM发病率的逐年增高,DCM已成为老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阐述DM心肌重构的病因、病理、机制及防治。1 DM心肌重构的概念DCM现已被公认是一个独立的、特异的心肌疾病,其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ERS)在压力性负荷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各组按术后时间1 w、2 w、4 w、6 w时采用鼠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动物血压,随后麻醉动物分离并截取主动脉标本行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处理,再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壁肌层厚度、Western印迹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 78和CHOP的表达、TUNEL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改变,血压、动脉血管壁肌层厚度和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可时间依赖性增大,GRP78在术后1、2 w表达显著升高,4、6 w表达降低,而CHOP在术后2 w以后表达才升高,且随时间推迟,这种高表达越显著。结论 ERS的双向调节作用参与高血压血管重构,压力性负荷所致的高血压发生早期,ERS保护性因子GRP78占主导地位;应激中晚期,损伤因子CHOP表达升高发挥作用,使构成血管壁的肌层细胞凋亡增多,同时血管中膜肌层增厚。  相似文献   

18.
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在血管分化与发育、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维持以及血管病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血脂和/或血糖异常升高可协同机械力作用加速血管重构及疾病发生发展。机械力可非特异性激活血管细胞所有跨膜蛋白分子,引起细胞内多信号通道分子(第二效应分子)同步活化。多通道信号分子在信号网络结点分子汇集,继而再散发,启动更多信号通路活化,实现信号的级联瀑布放大,导致细胞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如细胞分化、迁移、炎症、表型变化、钙化、增殖、凋亡等,最终引起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等,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本课题组及国际同行相关研究进展,亦即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相关的血管重构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NK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构建高血压细胞模型;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空白组,AngⅡ+空载组,AngⅡ+LNK重组质粒组;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凋亡及增殖的水平;ELISA检测IL-6、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各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凋亡及增殖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空白组和AngⅡ+空载组VSMC处于G0/G1期减少[(71.357±0.312)%比(67.480±0.613)%、(67.053±0.321)%],S期增加[(21.517±0.254)%比(24.003±0.748)%、(22.927±0.178)%],G2/M期增加[(7.137±0.159)%比(8.483±0.618)%、(10.020±0.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空载组比较,AngⅡ+LNK重组质粒组VSMC处于G0/G1期增加[(67.053±0.321)%比(70.810±1.470)%],S期减少[(22.927±0.178)%比(21.867±0.676)%],G2/M期减少[(10.020±0.364)%比(7.320±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ngⅡ+LNK重组质粒组VSMC细胞凋亡率高于AngⅡ+空白组和AngⅡ+空载组[(5.210±0.053)%比(4.503±0.223)%、(3.837±0.546)%](P<0.05);AngⅡ+LNK重组质粒组VSMC细胞增殖水平低于AngⅡ+空白组和AngⅡ+空载组[(1.263±0.053)比(1.482±0.104)、(1.480±0.092)](P<0.05)。②各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空白组和AngⅡ+空载组IL-6[(176.023±16.776)比(264.560±12.368)、(486.147±41.893)]、TNF-α[(8.563±0.667)比(15.738±0.995)、(20.389±1.274)]、IFN-γ[(631.117±26.551)比(1097.271±32.303)、(1207.185±38.949)]水平升高,AngⅡ+LNK重组质粒组IL-6[(157.410±12.456)]、IFN-γ[(723.270±15.31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空白组和AngⅡ+空载组相比,AngⅡ+LNK重组质粒组的IL-6[(264.560±12.368)、(486.147±41.893)比(157.410±12.456)]、TNF-α[(15.738±0.995)、(20.389±1.274)比(8.394±0.190)]、IFN-γ[(1097.271±32.303)、(1207.185±38.949)比(723.270±15.317)]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K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的周期、凋亡及增殖参与高血压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管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管重构指血管壁中收缩成分(如平滑肌、弹力膜)的相对减少,非收缩成分(如胶原)的增加,血管壁的增厚,血管腔的缩小,血管弹性和顺应性的减弱。血管重构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冠状动脉的重构也是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