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分离纯化冬虫夏草菌发酵液多糖,并对虫草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冬虫夏草菌,水提醇沉法提取虫草发酵液多糖EPS和菌丝体多糖IPS,联合使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虫草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再通过硫酸咔唑法分析糖醛酸含量。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多糖EPS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78 kDa,多糖含量为94.8%,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4.5∶8.0∶1.0;糖醛酸含量为6.0%。多糖IPS 的Mr为42 kDa,多糖含量为92.5%,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2.8∶3.0∶;糖醛酸含量为4.5%。结论: 虫草多糖EPS和IPS均是杂多糖。  相似文献   

2.
白蔹多糖PAJM-Ⅰ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Hui-jun    CHEN Wei 《海峡药学》2008,20(4):102-104
目的从白蔹中提取分离白蔹多糖,并研究其结构性质。方法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后得到粗多糖PAJM,进一步用DEAE-Sapharose Fast Flow,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PAJM-Ⅰ,对分离到的主要多糖应用高碘酸氧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GC,GC-MS,IR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提取纯化的白蔹多糖(PAJM-Ⅰ)是均一的多糖,相对分子量为3.25×104,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98∶23.52∶45.06∶18.44。分子中1→3,1→2,1→6连接的糖苷键数比为51%∶26%:23%。结论首次从白蔹中分离得到PAJM-Ⅰ均一多糖,且PAJM-Ⅰ含有α-D-葡萄吡喃糖。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长白山白眉蝮蛇血凝酶的方法。方法: 先后采用分子筛层析法、离子交换色谱法、肝素 Sepharose亲和层析法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具有有凝血活性的酶成分,并采用SDS-Page法、RP-HPLC法测定其纯度,凝胶电泳法(SDS-Page)考察其对牛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式、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法(IEF)测定其等电点,Lowry法测定其蛋白浓度。结果: 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凝血酶成分,SDS-Page显示为一条带,HPLC得到单一的色谱峰,该酶只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α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2 kD,等电点为5.21,此酶具有体外凝血活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长白山白眉蝮蛇血凝酶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焦连庆  于敏  焦莹  杨明  刘大有 《中国药师》2010,13(5):615-617
目的:分离纯化树舌多糖,获得均一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对树舌多糖抗炎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纯化采用DEAE离子交换色谱法和葡聚糖凝胶色谱法;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示差折光检测器;单糖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抗炎实验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廓水肿法及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结果:获得三种均一多糖(GapsⅠ、GapsⅡ、GapsⅢ),峰位分子量分别为6221、5535、3518D。红外光谱证实GapsⅢ结构中有β构型异头碳,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均证实GapsⅢ结构中有α、β构型异头碳。树舌多糖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并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三种多糖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均不同,均主要由葡萄糖组成。  相似文献   

5.
姬志强  李永丽  张永飞  石磊 《中国药师》2013,(10):1467-1469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药材大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大青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十八酸(2)、异牡荆素(3)、4(3H)-喹唑酮(4)、异落叶松脂素(5)、靛玉红(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败酱草多糖的工艺,并通过仪器分析和体外抑菌试验初步分析败酱草多糖的结构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分别考察酶添加量、料液比、超声功率及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分析其结构。结果 败酱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55℃,pH值为6.5,酶添加量2.0%,料液比1:20,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败酱草多糖的提取率为(25.01±0.15)%,多糖质量分数达(44.12±0.14)%。经凝胶柱层析纯化后紫外光谱分析显示败酱草多糖的纯度较高,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败酱草多糖为α-和b-糖苷键的呋喃型糖苷环骨架,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木糖按照摩尔比1:0.5:0.9:1.1:0.3:0.3组成,重均分子量为1.26×105。抑菌试验显示败酱草多糖对肺炎克雷伯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对蜡状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基本没有抗菌作用。结论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效率高,多糖含量高,提取的败酱草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灵芝多糖的提纯、组成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以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Sevag法去蛋白质,乙醇分级沉淀,DEAE-32离子交换色谱法从灵芝子实体粉中分离得到灵芝多糖。用SephadexG-100凝胶柱色谱法判断其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用薄层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鉴定其单糖组成,溴化四唑蓝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灵芝子实体粉中分离得到两种粗多糖GLPⅠ、GLPⅡ。GLPⅠ进一步分离得到两种均一多糖GLPH1、GLPH2。GLPH1糖苷键为β型,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0。GLPH1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痕量甘露糖、岩藻糖组成。GLPH1对KB细胞、BGC细胞、B16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灵芝多糖GLPH1可望开发成抗肿瘤药或辅助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8.
王朝群  杨燕  唐超  何希瑞 《中国药事》2022,36(4):417-428
目的: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天麻多糖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天麻多糖”“提取分离”“药理作用”“Rhizoma Gastrodiae polysaccharide” 及“Gastrodia elata polysaccharide”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对天麻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构特征、 结构修饰及主要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天麻多糖是天麻中主要的一类活性成分,不仅含量高,且毒副作用较低,是目前药物开发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天麻多糖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常见的主要有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提法。基于这些方法得到的多为天麻粗多糖,需进一步分离纯化,而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Sevage法、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和凝胶层析法。提取纯化方法的多样性会导致天麻多糖结构产生差异,进而导致其药理活性的多样性。天麻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衰老、改善脑缺血、改善记忆力、降血压、降血脂和抑菌等多种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天麻多糖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因此,天麻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保健品等领域,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但其高级结构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蜜环菌发酵液进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对其进行单糖组分分析.方法:分离纯化采用分步醇沉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色谱法;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单糖组成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结果:获得两种均一多糖(AMFP-Ⅰ、AMFP-Ⅱ),峰位分子量分别为 812 939D、596 217D,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995 098D、872 640D,分布宽度(Mw/Mn)分别为1.268 93、1.235 20;测定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结论:两种多糖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均不同,AMFP-Ⅰ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组成,AMFP-Ⅱ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组成.  相似文献   

10.
姬志强  唐娜娜  张建民  石磊 《中国药师》2015,(12):2067-2069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药材山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山风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亚油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柚皮素(5)、橙皮素(6)、没食子酸(7)、β 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1、2、5、6、7、10为首次从山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枸杞糖缀合物LbGp2的理化性质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离纯化枸杞糖缀合物(LbGp2 )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得到LbGp2 ,经HPLC ,CE ,GC ,SEC及糖含量分析、元素分析和氨基酸分析等研究其理化性质,并用半体内法、形态学计数法和比色法等研究了Lbp2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的转化以及对小鼠血清半数溶血等的影响。结果 LbGp2是均一组份,其分子量为6.8×104,糖含量为90.7% ,糖组成为Ara Gal 3∶4(摩尔比) ,并含有18种天然氨基酸。免疫活性试验表明Lbp2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LbGp2是均一的糖缀合物,有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海洋来源的拟诺卡菌(Nocardiopsis sp.) SCSIO 11492的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 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ODS等色谱分离方法对海洋来源的拟诺卡菌SCSIO 11492的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次生代谢产物的核磁数据及相关的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利用活性测试发现活性成分。 结果 从海洋拟诺卡菌SCSIO 11492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脱氧腺苷(2''-deoxyadenosine,1)、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2''- deoxythymidine,2)、2''-脱氧尿苷(2''-deoxyuidine,3)、尿嘧啶核苷 (uridine,4)、1-O-棕榈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酯(1-O-hexadecanoyl-3-O-β-D-galactopyranosylglycerol,5)。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对RAW264.7显示出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10.9 μmol/L)。 结论 从海洋拟诺卡菌SCSIO 11492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可能是该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钝顶螺旋藻糖缀合物SPPA-1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仲孚  彭志英  黄琳娟  陆榕  田庚元   《药学学报》2001,36(2):112-115
目的 研究螺旋藻多糖中的均一组分SPPA-1的分离方法、糖组成、分子量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丙酮分部沉淀,三氯乙酸去蛋白,再经SephadexG-75和CM-SephadexC-50柱色谱得到SPPA-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GPC法测定分子量,IR和NMR法确定糖苷键类型。结果 经高压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鉴定为均一性组分。其总糖含量为91.70%,N含量为0.96%,分子量为69.00×104Da。糖组成分析表明其由单一的葡萄糖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类型为α-吡喃型。ESR研究表明SPPA-1具有清除O-2自由基活性。结论 SPPA-1为一具抗氧化活性的葡聚糖。  相似文献   

14.
毛蚶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免疫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毛蚶体内分离纯化得到毛蚶多糖精品(polysaccharide from Arca subcrenata Lischke.简称ASLP),分析其纯度和单糖组成,同时考察免疫活性。方法经除蛋白、DEAE-52和Sephadex-GS0柱层析得多糖精品。糖醇乙酸酯法测定单糖组成。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测定ASLP的免疫活性。结果从毛蚶体内提取到一种均一的多糖组分,其单糖组成只有葡萄糖,ASLP能够显著地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从毛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均一的多糖组分,具有显著的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黄三七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lactoneA(1)、23-Epi-26-deoxyactein(2)、soulieosides I(3)、neocimicigenoside B(4)、asiaticoside A(5)、25-O-acetylcimigenol-3-O-β-D- xylopyranoside(6)。结论 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是黄三七的特征性成分,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提取分离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定糖醛酸含量,G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相对摩尔比;通过测定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力,评价骆驼刺茎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水提醇沉制备的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总糖含量为73.2%,其中糖醛酸占粗多糖总糖含量的27.2%;蛋白质含量为17.6%;骆驼刺茎枝多糖由Rha、Ara、Xyl、Man、Glc、Gal、GlcA和GalA 8种单糖组成,相对摩尔比为1.05∶1.00∶1.25∶0.52∶3.05∶1.31∶0.47∶4.78;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对DPPH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初步提取分离了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骆驼刺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紫贻贝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紫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中提取和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为贻贝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次采用冷水,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联合酶解的方法提取贻贝粗多糖,并对粗多糖的总糖、蛋白、糖醛酸、糖胺聚糖和硫酸根含量进行分析。分别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和QSepharose 4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纯化后的组分进行单糖组成、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结果从紫贻贝中经提取和分离共得到了8种水溶性多糖组分,其中水提组分LTS1-A单糖组成较简单,只含Glc。其余各组分单糖组成相对复杂,主要含有Man、GlcN、Gal和Fuc。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各多糖组分进行分析都呈现较为均一的色谱峰,表明具有较好的纯度,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约为3.0~40 kD。结论采用水提和酶提方法得到了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多糖,经两步层析分离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组分,为下一步紫贻贝多糖结构和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白芨多糖疏水改性,并测其分子量和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以白芨多糖为原料,合成胆甾醇琥珀酰基-白芨多糖;用红外光谱对结构进行表征;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分子量。结果 合成了胆甾醇琥珀酰基白芨多糖;分子量为650 kDa;其理化性质:pH 6.89;黏度130 mPa·s;等电点 5.07;溶解度 0.9 g。结论 合成方法可行,得率稳定,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白蔹中提取分离白蔹多糖,并研究其结构性质.方法 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后得到粗多糖PAJM,进一步用DEAE-Sapharose Fast Flow, 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PAJM-I,对分离到的主要多糖应用高碘酸氧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GC,GC-MS,IR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提取纯化的白蔹多糖(PAJM-I)是均一的多糖,相对分子量为3.25×104,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丰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98:23.52:45.06:18.44.分子中1??3,1??2,1??6连接的糖苷键数比为51%:26%:23%.结论 首次从白蔹中分离得到PAJM-I均一多糖,且PAJM-I含有α-D-葡萄吡喃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鹰嘴豆果实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对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热水对鹰嘴豆多糖进行提取,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 52和Sephacryl S-300柱层析纯化,得到均一多糖CA-1b;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验证CA-1b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酸水解、GC-MS对CA-1b进行糖组分分析;DPPH·清除评价均一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鹰嘴豆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多糖CA-1b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33×106 Da,由阿拉伯糖(Ara)、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和半乳糖(Gal)组成,其摩尔比为2.2∶3.1∶6.2∶1.0。DPPH·清除实验表明,CA-1b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50为18.2μg·mL-1。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鹰嘴豆的深加工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