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研究亮点*分析了果蔬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古菌和真菌主要种属的优先气溶胶化能力;*低丰度微生物,例如,奇古菌(Thaumarchaeota)也能够优先气溶胶化;*气溶胶化微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属的占比超过90%。2背景微生物气溶胶是指存在于气相介质中由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碎片和产物组成的分散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会对人体造成器官特异性和系统性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监测血液透析室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分布特性及其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并评价环境健康风险。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94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研究组(n=10)和对照组(n=184),对血液透析室空气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计算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粒子中值直径。结果 两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透析(HD)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时,两组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高于透析前和透析后(P<0.05);透析时和透析后,研究组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透析时,血液透析室中不同等级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微生物气溶胶总浓度与粒子中值直径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气溶胶总浓度、不同种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粒子中值直径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相关(P<0.05)。患者经呼吸发生感染的风险大于经皮肤,且男性经呼吸、皮肤感染的风险大于女性(P<0.05)。结论 血液透析室空气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在患者透析时浓度最高,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子中值直径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相关,且血液透析室中男性呼吸和皮肤感染风险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校园餐厨垃圾处理过程无组织释放的生物气溶胶会对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采用安德森六级采样器及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某大学餐厨垃圾暂存过程的空气样品,通过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其中的可培养和非培养生物气溶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是重要的生物气溶胶释放源,生物气溶胶中真菌浓度(224.78±27.69) CFU/m3大于细菌浓度(116.95±23.01) CFU/m3且高于环境背景浓度,即细菌环境背景值为(32.80±3.61) CFU/m3、真菌环境背景值为(54.57±17.24) CFU/m3。粒径分布上,细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Ⅰ级(≥7.0μm),真菌气溶胶在Ⅳ级(2.1~3.3μm)。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前者气溶胶化水平较高;真菌气溶胶优势菌门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两者均易气溶胶化。健康风险方面,呼吸与皮肤接触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跟踪监测全封闭作业舱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大小及菌谱构成,评价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物风险。方法采用安德森CA6型撞击式空气采样仪进行微生物气溶胶的富集、粒径大小的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航行后较航行前作业舱室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有明显升高(t=8.507,P0.05);航行前可培养微生物鉴定分类为12个属20个种,航行后为14个属,25个种,航行后较航行前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生物构成变化不大,生物多样性增加不明显。结论所调查环境的空气微生物污染水平均相对较低,但将粒径和某些条件致病菌一并作为评价因素时,仍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大量空气微生物气溶胶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其中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检测和空气消毒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检测与空气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检测技术最常用的主要为培养技术法和分子生物学法,分子生物学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应用最为突出。空气消毒技术主要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和其他消毒方法,但任何一种消毒技术都有局限性仍需进一步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内镜诊疗操作的侵入性和清洗消毒操作的开放性等特点,使内镜中心已成为气溶胶产生的重点区域,医务人员长期气溶胶暴露后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消化内镜中心的气溶胶来源、医务人员暴露风险以及防控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内镜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保障人体健康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7.
空气传播性疾病主要以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方式扩散并感染人体,易发于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传播途径、暴露人群复杂易变,使空气传播性疾病预防控制成为难点。本文综述了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健康风险评价的数据基础、剂量反应关系模型等,以及嗜肺军团菌气溶胶、分枝杆菌气溶胶和流感病毒气溶胶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现况。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监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气溶胶对空气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微生物气溶胶能引起人类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检测微生物气溶胶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的现状做了简要介绍,概述了污染物气溶胶的多种监测检测方法,并对需要解决的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医疗机构的德国小蠊体表带菌状况,为医疗机构的蟑螂防治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捕法获得德国小蠊。对送检的样本进行分类纯化培养,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结果医疗机构不同部门捕获的德国小蠊带菌检出率为100.00%;不同部门细菌菌落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病房、门诊、药房、检验科、血透室和手术室;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在各个部门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0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2.55%和40.43%;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最低,均为6.83%。结论德国小蠊作为传播感染的重要媒介生物应引起重视,医疗机构应加大蟑螂的监测和防治力度,降低媒介生物传播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南岸区2004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机构的日常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环境、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量及医务人员双手的消毒质量,对院内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不采取切实的消毒措施,就有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是发现和预防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卫生防病的重要环节。为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和消毒效果,减少医源性感染,为卫生行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对重庆市南岸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重庆市南岸区各级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