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与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前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9例行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2)采用经肝断面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对照组(n=27)采用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第1、5天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经肝断面胆道镜探査取石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行手术治疗的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经肝断面胆道镜探查取石术2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26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胆汁漏、膈下感染及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6天的前体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有限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腹腔镜经肝断面胆道镜探査取石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手术步骤,避免了胆管切开和T管引流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11间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2例肝左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实施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46例。开放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腔镜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取净率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评价再次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42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再次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既往手术方式(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合并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腹腔粘连的影响及对本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3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腹腔粘连致密、分离困难中转行开放手术。与单纯胆囊切除组比较,胆总管探查组肝门部粘连比例、腹壁粘连比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开腹组肝门部粘连比例、腹壁粘连比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5);肝门部移位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残留结石及胆管狭窄。腹腔粘连是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腹腔镜胆道再手术对有适应证的复发胆管结石患者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月9月—2015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的3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应用左肝蒂阻断法行完全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组),1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延长(273.0 min vs.214.0 min,P0.05),手术费用增加(5 550.0元vs.3 962.0元,P0.05),但术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1 d:158.2 U/L vs.291.5 U/L;术后7 d:33.3 U/L vs.52.2 U/L)、疼痛缓解时间(3.2 h vs.5.0 h)、术后排气时间(23.3 h vs.45.5 h)、术后住院时间(12.0 d vs.15.7 d)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226.7 m L vs.189.3 m L)、住院总费用(41 304.4元vs.41 399.8元)、总并发症发生率(11.2%vs.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结石残留。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有效,虽然手术时间稍长,但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比较和分析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OC+OCBDE+TD)。B组26例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C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13例,T型管引流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结石清除率C组和B组优于A组(P0.05);C组和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使用次数少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术后住院时间C组B组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C组A组(P0.05);总住院费用C组、较B组和A组低(P0.05);C组、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B组短(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方面优于T型管引流患者,且胆管一期缝合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型管引流患者(P0.05);在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LC+LCBDE是较OC+OCBDE+TD及ERCP/EST+LC更为理想而可行的治疗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总体疗效优于T型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比开腹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两组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78例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开腹组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出血量低于开腹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TBil、ALB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而且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采取LC+LCBDE(微创组),57例采用传统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传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72 h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T型管拔出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近期手术并发症率6.25%,传统组15.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2,P0.05)。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可靠,同时患者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2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先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再根据术中情况行经腹置鼻胆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一期缝合术或T管引流(T管引流组)。结果 289例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后239例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获得成功,15例留置T管引流,其他35例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汁引流失败、胆道引流管早期滑脱、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比T管引流组的胆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留置鼻胆管时间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FREDDY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n=57)及开腹手术(开腹组,n=4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大出血、严重胆漏等)、术后住院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总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总结石清除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优势,为肝内胆管结石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乐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01—2018-09间收治的18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实施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93例采取开腹术,观察组94例采取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ALT、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胆囊、胆总管结石二镜联合手术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对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2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观察组)和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也较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的57例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组)和同期行开腹再次胆道探查术的62例胆管结石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均无术中副损伤发生,腹腔镜组有1例因腹腔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更早、术后镇痛率更低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切口感染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胆总管一期缝合率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如胆汁漏、胆管狭窄及结石残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C+LT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LC+LCHTD)两组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0例行LC+LTCBDE,60例行LC+LCHT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胆漏、出血、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结果 LC+LTCBD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低于LC+LCH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TCBDE可作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难以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时,LC+LCHTD仍为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20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A组)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C组)20例,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C组比较,A组及B组所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除腹腔引流时间较短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结果无明显区别.结论 三种不同方式的微创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对适宜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疗效则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3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46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EST+LC(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及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5%vs 89.2%),中转开腹率(6.5%vs 5.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vs 8.1%),近期结石复发率比较(5.2%vs 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与LC联合ERCP/EST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有效,LC联合ERCP/EST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不如LC联合LCBDE,两种微创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与输尿管导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10月为1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鼻胆管引流术(n=61,鼻胆管组)及输尿管导管引流术(n=63,导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鼻胆管组相比,导管组手术时间短、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术后第3天胆汁引流量多(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与第2天胆汁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及输尿管导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并未增加术后胆漏、结石残留、胰腺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8-01—2019-01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6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3D组(33例)和2D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胆囊切除时间、胆囊破损率、胆总管缝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的手术时间、胆囊切除时间,以及胆总管缝合时间均优于2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比较,3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口缝合速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分为腹腔镜组(35例)和开腹组(38例)。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中输血率、止痛药使用率、术后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止痛药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低)于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局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