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腓骨支撑辅助外固定支架踝关节融合术对创伤性踝关节炎(TAA)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AA患者41例,行腓骨支撑辅助外固定支架踝关节融合术,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健康调查简表。结果:伤口Ⅰ期愈合时间(13.24±1.24)d,骨痂形成时间(26.24±3.57)d,平均融合时间(14.54±1.25)周;术后6个月、12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腓骨支撑辅助外固定支架踝关节融合术应用于TAA中,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6~14岁,中位数10岁。左侧8例,右侧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7 cm至5 cm×9 cm;骨缺损体积2 cm×2 cm×1.5 cm至3 cm×5 cm×2 cm。彻底清创后,采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组织瓣成活、踝关节外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年,中位数4.5年;组织瓣均成活,踝关节外形恢复;移植的腓骨头与内踝骨缺损面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3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末次随访时,本组AOFAS评分(83.5±12.5)分。均无二次骨折、骨骺早闭、足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瓣成活率高,有利于踝关节外形和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全层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25例和贝复济组25例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象皮生肌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2个指标上均优于贝复济组(P<0.05),但在肉芽齐平皮面后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上,贝复济组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进肉芽生长优于贝复济,贝复济促进上皮生长优于象皮生肌膏,伤口修复全程象皮生肌膏优于贝复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老年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对31例接受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护理,及术后基础护理、疼痛护理、皮瓣护理、康复护理,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踝与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皮瓣均成活,外形良好,质地、色泽接近受区周围皮肤。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AOFAS评分(86.2±8.6)分;优12例、良15例、可4例。均无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接受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术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皮瓣成活和患侧足踝功能的恢复,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之中  易倩 《陕西中医》2021,(3):341-343
目的:探讨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外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组采取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愈合指标、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0.27%(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腐肉去除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TNF-α及IL-6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外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象皮生肌膏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在SD雄性大鼠大腿部建立压疮体表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外用象皮生肌膏,阳性对照组使用水胶体敷料,空白对照组外敷生理盐水纱布。治疗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取创伤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观察外用象皮生肌膏对大鼠溃疡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的影响,比较3组大鼠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fibronectin,FN)含量。结果:3组溃疡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提高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对压疮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丸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应用活血通络丸配合生肌玉红膏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应用生肌玉红膏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肉芽长出、肉芽与皮面齐平的时间、肉芽色泽及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肉芽出现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肉芽色泽鲜活红润,血运充沛。结论:活血通络丸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能使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47岁。左侧31例,右侧29例。闭合性损伤48例,开放性损伤12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为旋后外旋型,其中Ⅲ度26例、Ⅳ度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7.5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2例失访,其余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1例切口愈合不良,由切口周围皮肤张力过高所致,局部常规消毒、更换敷料,3周后切口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是骨质疏松造成复位丢失,因未出现临床症状而未进行治疗。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8周。术后12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2.4±6.1)分,优54例、良3例、差1例。差的1例,早期未进行功能锻炼而导致踝关节僵硬,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后关节僵硬症状消失,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定结果为良。结论:腓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超踝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该方法治疗30例高能量损伤并累及胫骨中下1/3的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8周,中位数12周,术后6~21周拆除外固定架,中位数10周。按照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86.6%。结论:非超踝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的AO/OTA C3型Pilon骨折,能够尽可能的使踝关节面复位,避免严重软组织损伤和置入的钢板所带来的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早期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9岁,中位数41岁。左侧21例,右侧1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10 h,中位数5 h。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测量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前踝关节跖屈活动度21.0°±4.1°、背伸活动度11.1°±2.6°、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35.8±5.3)分;治疗2个疗程后踝关节跖屈活动度38.2°±5.3°、背伸活动度24.6°±4.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1.9±5.9)分。结论: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有利于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在Ⅲ期压疮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0例Ⅲ期压疮(气滞血瘀证)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象皮生肌膏组、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的PUSH评分变化及3组人均换药耗材费用。结果:第7、14、21天3组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及对照组愈合率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与对照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间PU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US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PU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及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评分低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方法均对治疗Ⅲ期压疮有效,但对照组换药耗材费用明显高于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能显著提高Ⅲ期压疮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洛阳正骨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74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其实施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感染、坏死、内固定松动等不良症状,平均愈合时间为(15.26±2.69)周,患者完全负重平均时间为(12.32±2.43)周。根据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30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24%。对患者随访3~5个月后,有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2例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实施后外侧入路有限切口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高预后效果,从而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和满意,在术后2~3个月将外固定架取出,及时开展正确的负重训练,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生肌象皮膏联合点状植皮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难愈性创面患者48例,随机分为生肌象皮膏组和凡士林组各24例。患者创面床准备充分后即可行点状植皮,然后生肌象皮膏组以单层生肌象皮膏纱条覆盖,凡士林组敷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再以无菌干纱布稍加压包扎。以后隔日更换生肌象皮膏纱条或凡士林纱布直至完全愈合。观察皮片成活率及愈合时间,同时在植皮后0、2、4、6、8天分别收集伤口分泌物,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生肌象皮膏组皮片成活率为(93.78±4.87)%,凡士林组皮片成活率为(82.37±3.19)%,两组皮片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0天时比较,两组在4、6天时TNF-α、IL-1β、TGF-β1和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凡士林组同时间比较,生肌象皮膏组在6、8天时TNF-α、IL-1β含量降低,在4、6、8天时TGF-β1、VEGF含量高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联合点状植皮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提高皮片成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植皮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及新生上皮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骨穿针内固定联合孟氏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单纯孟氏架外固定和腓骨穿针内固定联合孟氏架外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综合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联合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孟氏架外固定组[(129.38±19.23)min,(108.35±15.57)min,t=6.070,P=0.000]、术中出血量多于孟氏架外固定组[(198.68±25.13)mL,(169.12±24.09)mL,t=6.064,P=0.000],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孟氏架外固定组[(15.91±5.98)d,(19.81±5.57)d,t=3.408,P=0.001;(20.67±6.17)d,(24.71±6.98)d,t=3.097,P=0.003;(61.81±5.57)d,(69.12±5.76)d,t=6.515,P=0.001]。②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8±3.75)分,(9.19±3.54)分,t=13.392,P=0.410];术后6个月,联合固定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孟氏架外固定组[(27.36±4.96)分,(24.12±4.76)分,t=9.013,P=0.011],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t=19.961,P=0.000;t=17.973,P=0.000)。③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8±5.59)分,(50.64±5.26)分,t=10.437,P=0.641];术后6个月,联合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孟氏架外固定组[(84.82±7.92)分,(80.05±7.76)分,t=7.481,P=0.027],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t=24.708,P=0.000;t=22.404,P=0.000)。④综合疗效。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0,P=0.069)。⑤并发症。孟氏架外固定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固定针松动2例、神经损伤1例,联合固定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固定针松动1例、神经损伤1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373)。结论:腓骨穿针内固定联合孟氏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单纯孟氏架外固定能更好地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下床时间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且二者的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侧11例,右侧7例。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分别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中位数2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3.7±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1.6±9.3)分,末次随访时(95.5±6.2)分。疗效评价,本组优15例、良3例。结论: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生肌象皮膏治疗皮肤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108例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生肌象皮膏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2组溃疡面感染得到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无论是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方法有加速皮肤溃疡愈合的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Brostrm联合可吸收锚钉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VAS评分由术前的(5.93±4.75)分降至术后的(1.84±1.2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0.63±4.75)分,升至术后的(90.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功能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或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家传拟制“生肌膏”治疗伤口溃疡久不愈合 ,经过临床观察 ,伤口愈合良好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999年~ 2 0 0 0年 3月期间共收治疗创伤后伤口久不愈合 2 3例 ,其中伤口感染造成皮肤缺损 14例 ,严重骨折伴皮肤缺损骨外露者 6例 ,炸伤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者 3例。经本院骨科门诊采用生肌膏换药 ,最长 45d ,最短 15d ,伤口达到愈合 ,骨面及肌腱覆盖完全。2 治疗方法2 1 药品制备 紫草 40g ,当归 60 g ,生地 12 0 g ,象皮 60g ,乳香 60 g ,没药 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71岁,中位数44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1~13 d,中位数8 d。外踝骨折采用常规锁定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0~150 min,中位数12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中位数16个月。1例切口出现红肿、皮温稍高,给予抗生素、冰敷、抬高患肢等治疗后切口愈合;1例切口有淡黄色渗出液,拆除部分缝线、敞开部分切口、清创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3周,中位数15周。术后1年,本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90.70±4.75)分,优21例、良3例、可1例。均无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时,采用胫骨远端后侧多向锁定钢板治疗后踝骨折,骨折固定牢靠、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19-722
目的 :观察生肌象皮膏对肛裂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手术后对照组用凡士林膏油纱条创面换药,治疗组用生肌象皮膏油纱条创面换药。在术后第3、7、11、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创面肉芽组织、上皮生长、创面分泌物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创面面积缩小、上皮及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脓液分泌的质和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8.21±2.60)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22.08±3.7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具有煨脓长肉之效,能够提高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