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调研并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压力性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为儿童压力性损伤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横断面调研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月~12月PICU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压力性损伤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 PICU患儿全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压力性损伤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Braden Q评分低、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摩擦与剪切力存在问题、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PICU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达到了100%,且所有患儿均实施了2~3h/次的体位更换。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儿中预防性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比例为29.03%,有早期被动肢体活动的患儿比例为4.70%,有早期主动活动的患儿比例为2.42%。 结论 PICU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较多,损伤部位多集中在枕部和骶尾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尽早识别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在现有预防措施基础上,加强营养风险筛查,制定并应用个性化的婴幼儿专用减压设计和早期活动方案,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调查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92例危重新生儿的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1.67%,头面部为压力性损伤的高发部位;压力性损伤前暖箱平均温度和湿度、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入院时新生儿皮肤风险评分、意识障碍是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24 h维持镇静药使用次数、胎龄≤36 w及出生无窒息复苏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危重新生儿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发人群,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护士应掌握不同性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做到早识别、早干预,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PICU住院患儿,及普通儿科病房的100例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情况及为危险因素。结果儿童重症监护患儿的医院感染率(15.00%)显著高于普通儿科病房患儿(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的15例医院感染患儿主要以呼吸道、胃肠道为感染部位,其构成比分别为40.00%、26.67%,泌尿道感染与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率均为13.33%,血液部位的感染率最低,为6.67%。100例PICU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有创操作、机械通气、入住PICU时间、激素使用情况及广谱药物使用情况。结论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主要由创伤性操作等因素构成,需要将创伤性操作、维护手卫生作为防控目标,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出有效防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PICU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某医院PICU住院患儿512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0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6个月龄患儿为医院感染主体。PICU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创伤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该医院PICU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创伤性操作等构成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创伤性操作和执行手卫生为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欢欢  焦会芳  王菲 《临床荟萃》2020,35(5):425-428
目的 探讨重症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PI)风险的高危因素。方法 151例患儿根据有无发生PI将重症患儿分为PI组和非PI组。分析重症患儿PI发生情况,进行重症患儿P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51例患儿共25例发生PI,PI发生率为16.57%。PI分期:Ⅰ期20例,Ⅱ期4例,Ⅲ期1例。25例患者发生PI共29处,头面部18处(62.07%)。患儿呼吸方式、PICS评分、医疗器械使用以及Braden Q评分是影响重症患儿P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患儿是PI发生的高危人群,损伤多发生在头面部且以I期为主,PCIS评分、呼吸方式、医疗器械使用以及Braden Q评分是重症患儿PI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CU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PICU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PICU医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呼吸系统感染63例(70.8%),泌尿系统感染13例(14.6%),消化系统感染11例(12.4%),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2.2%);危重症评分≤70分、广谱抗生素应用〉5d、糖皮质激素应用〉5d、PICU住院天数〉10d、中心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为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89例患儿临床采集标本共分离致病菌1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80.3%),革兰阳性菌11株(8.7%),真菌14株(11.0%)。结论 PICU患儿具有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多种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ICU住院时间及减少介入性操作将有助于预防或降低PICU患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并讨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PICU转出的102例重症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儿及家长信息,采用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评价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量表评分为37.42±7.62分,其中迁移应激低水平组54例,中高水平组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相关因素有患儿年龄、入住PICU时间、疾病预后、家属文化水平、家属与患儿关系、相关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有入住PICU时间>7 d、疾病预后较差、未接受护理宣教、照顾者准备度、Feetham家庭功能、社会比较倾向(P<0.05)。结论 PICU转出重症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水平较高,且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临床应加强护理宣教,并及时给...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感染可明显延长器官移植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的危险。据报道,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3%~27%,一旦器官移植的患儿发生感染,其病死率较PICU患儿的总体病死率高3倍。器官移植的患儿在持续监护中,由于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有慢性疾病史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构成了医源性感染的高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PICU)重症意外伤害儿童临床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PICU 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8例重症意外伤害儿童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对118例患儿的性别、地域分布、来源、有无监护人员在场等资料的组间比较,对不同年龄组儿童重症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和种类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收治重症意外伤害患儿118例,占同期PICU收治患儿总数的9.60%。在患儿一般情况方面: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孩72例vs女孩46例,χ2=11.46,P<0.05);发生意外时有无监护人在场,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人在场48例vs无人在场70例,χ2=8.20,P<0.05)。患儿的地域分布和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的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婴儿组39例(33.05%),幼儿组53例(44.92%),学龄前儿童组19例(16.10%),学龄期儿童组6例(5.08%),青春期组1例(0.85%)。不同年龄组儿童重症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2,P<0.05),幼儿组的发生例数最多。意外伤害种类分别为气管异物41例(34.75%)、窒息22例(18.64%)、中毒18例(15.25%)、溺水14例(11.86%)、交通意外7例(5.93%)、消化道异物7例(5.93%)、烧烫伤3例(2.54%)以及其他6例(5.08%)。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2,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9.48 d,平均住院花费9126元。死亡病例17例,死亡原因中溺水7例,窒息6例,中毒3例,其他1例。 结论重症意外伤害患儿中男孩多见,幼儿组发病例数最多。溺水、窒息是前两位的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应强化安全意识,注重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泡沫敷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急诊ICU符合标准的159例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n=81)与对照组(n=78).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尾骶部贴敷泡沫敷料进行联合压力性损伤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尾骶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预防效果以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尾骶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预防效果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泡沫敷料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ICU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尾骶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