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古元梓  翟永军 《广东化工》2011,38(10):234-235
介绍了制备磷化铟纳米材料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磷化铟纳米材料的制备途径及产物的物象结构和性能,探讨了磷化铟纳米材料在生物显像、分子标记及电子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应用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和磷化铟广泛应用于5G通信、数据中心、新一代显示设备、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航天等领域,在光电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国内上中下游产业布局趋于完善,下游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对GaAs和InP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趋势及路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纯赤磷绝大多数用于半导体工业,它们同镓和铟等化合成磷化镓、磷化铟等,作为制造半导体的原料。半导体生产不仅对赤磷的化学纯度要求很高,而且对赤磷的蒸发性能的要求也很高。只有具有非晶结构的比较致密的赤磷,其蒸发性能才具有再生性。  相似文献   

4.
《有机硅氟资讯》2004,(10):36-36
荷兰研究人员首度在硅与锗基板上以外延方式生长出磷化铟纳米线(nanowire)。这个由飞利浦实验室与Delft科技大学组成的团队表示,这项成果对于整合具有良好光电及高频特性的Ⅲ-Ⅴ族半导体与标准硅制造技术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硅是最重要的微电子材料,它具有很好的电子特性和易加工特性。但硅的光学特性远不如其电子特性,因此在制造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件时,通常采用较昂贵的砷化镓或磷化铟材料,而不是廉价的硅。最近,德国科学家在研制硅发光器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有望利用廉价硅材料生产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件。  相似文献   

6.
《超硬材料工程》2021,(3):11-11
磷化铟具有高电子传输速度、低接触电阻和大异质结偏移等优势,被作为下一代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功率运行需求渐涨,这些高功率密度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了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金刚石具有固体材料中最高的热导率(2200 W/m/K),以金刚石作为散热衬底与器件直接键合是减小热阻的理想选择。而目前关于InP和金刚石衬底直接键合的研究还很少。  相似文献   

7.
使用常规的清洗工艺清洗后磷化铟衬底晶片在外延后会出现迁移率低的表现,对缺陷的外延晶片进行分析,发现衬底与外延层界面Si元素的含量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清洗工艺,对常规的SC1清洗工艺进行浓度优化并使用两步清洗,以及在过程中增加柠檬酸溶液清洗来解决Si元素的残留。对优化工艺前后晶片的氧化层厚度、晶片表面颗粒残留、晶片表面粗糙度、晶片的XRD和PL谱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优化清洗工艺清洗的晶片表面和外延界面Si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优化清洗工艺能明显提高晶片表面洁净度并降低晶片表面Si元素的残留,最终解决由于Si元素含量较高造成的外延迁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辅助喷涂的方法制备了相对于玻纤质量分数1%、3%的碳纳米纤维/玻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耐固体粒子冲蚀磨损性能与纯环氧树脂(EP)、玻纤增强环氧树脂(FRP)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3%碳纳米纤维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2MPa、70MPa,相对于EP分别增加了20%、16.7%,相对于FRP分别降低了32.7%、30.7%;弯曲强度达到150MPa、178MPa,相对于EP分别增加了40.2%,66.4%,相对于FRP分别降低了19.8%、4.8%;侵蚀磨损试验中质量损失相对于FRP分别降低了75%、86.7%,在对复合材料机械强度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掺粉煤灰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了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吸附系数。粉煤灰质量分数为0%、10%、20%、30%、40%,钢纤维体积分数为0%、0.3%、0.6%、1.0%和1.2%。实验室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还是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粉煤灰的掺入虽然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性能,但改善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了吸附系数。试验表明,掺入粉煤灰后,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乙丙丁三元共聚聚丙烯中乙烯和丁烯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核磁法联合确定了代用标准物质中丁烯含量的标准值为6.4%、2.7%、4.9%、5.9%、3.7%、2.4%,乙烯含量标准值相对应为:0.5%、1.3%、2.4%、2.1%、2.1%、4.0%,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含量计算公式,y_丁=329.1x-0.009(式中,x均表示变量,即公式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相关系数r为0.999;乙烯含量计算公式,y_乙=145.5x-0.034,相关系数r为0.999。采用本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丁烯和乙烯含量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5.0%。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化造粒缓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分蘖、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化造粒缓释复合肥料与常规肥料相比,水稻秧苗茎蘖数增加16.7%,产量增加11.8%,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1.6%、50.0%和24.4%,整精米率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6.44%和5.31%,经济效益增加了14.5%。  相似文献   

12.
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工艺中使用的活性氧化铝球催化剂经一段时间后会失去活性,需要定期更换。对失活氧化铝球做了再生处理,制备了再生条形氧化铝催化剂。结果表明,再生条形氧化铝催化剂比原活性氧化铝球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其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压碎强度分别比原活性氧化铝球增大23.1%、24.3%、22.3%、3.3%。产品经工作液浸泡60 d后,上述4项理化指标仅分别下降了29.3%、13.4%、16.3%、7.2%,而原活性氧化铝球则分别下降了47.7%、40.5%、16.7%、59.8%。再生条形氧化铝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比原活性氧化铝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透明聚丙烯中共聚单体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通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实验室间联合定值,自制了丁烯含量为0.5%、1.1%、1.9%、3.9%、4.9%、6.1%的系列标准样品,建立了共聚单体丁烯的定量计算公式,相关系数满足0.999。采用该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3.1%。  相似文献   

14.
王凤芝 《四川化工》2011,14(3):11-14
采用优化组合法选择了几种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及其他助剂,对15%毒死蜱.吡虫啉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毒死蜱5.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HY-1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硅酸镁铝1.5%,丙二醇4.0%,正辛醇0.5%,水73.85%,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环保型40%乙草胺·扑草净悬乳剂,通过对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抗冻剂、增稠剂等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乳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并确定了最佳配方为:乙草胺25%,扑草净15%,MK-63 1.5%,MK-3013 1.5%,MK-203 2%,乙二醇4%,硅酸镁铝1%,黄原胶0.15%,苯甲酸钠0.15%,水余量。结果表明,该悬乳剂配方质量稳定、分解率低,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取某市一段长为10.3 km的污水管线,分析研究了城市污水管网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流经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后,水质发生了变化,其中SS、BOD_5、COD_(Cr)、NH_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17.3%~62.3%、8.2%~42.7%、26.4%~67.2%、8.3%~28.2%、10.6%~20.5%和6.1%~13.7%。另外,沉积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TCOD的去除贡献分别为55.19%和44.81%,对TN的去除贡献分别为43.57%和56.43%。  相似文献   

17.
《塑料科技》2017,(4):59-64
通过挤出成型制备了可用于熔融沉积成型(FDM)的聚乳酸(PLA)/麦秸粉复合线材,然后打印成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填充密度、层厚、打印速度、温度对3D打印制品的密度、打印时间、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打印制品的填充密度从20%提高到100%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储能模量分别提高了88.46%、44.20%、75.93%、43.39%,打印时间则延长了50.82%;当层厚从0.2 mm增加到0.7 mm时,制品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42.01%、39.94%、44.27%,但打印时间缩短了70.65%;当打印速度从20 mm/s提高到60 mm/s时,制品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33.52%、39.71%、37.14%,但打印时间缩短了43.75%;此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制品层间的结合,当温度从190℃升至240℃时,制品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5.82%、33.33%、25.08%,但对打印时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婷  林文胜 《化工学报》2018,69(Z2):226-231
在液化页岩气的同时分离制取液化乙烷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选择。采用HYSY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研究,在传统氮膨胀液化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含乙烷天然气的液化分离流程,并根据天然气中的乙烷含量,取10%、20%、30%、40%共4种含量,分析比较了不同液化压力下流程的比功耗。为降低流程的能耗,在满足LNG产品中C2H6含量小于1%、液化乙烷纯度达到99.5%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了制冷剂流量、氮气膨胀机出口压力、节流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HYSYS软件中的优化器进一步对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应10%、20%、30%、40%的乙烷含量,比功耗分别降低7.24%、6.13%、5.8%、7.07%。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硝酸对纳米碳黑进行改性,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黑对寮步镇内居民区、工业区、公园区土壤样本中有效态铜和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三个功能区土壤进行1%、3%、5%OCB添加与CK相比,土壤中有效态铜分别降低了28. 15%、41. 96%、46. 76%,10. 26%、40. 51%、50. 39%,24. 2%、54. 23%、66. 88%,有效态锌分别降低了1. 13%、11. 86%、13. 17%,15. 89%、16. 66%、15. 55%,7. 66%、10. 14%、10. 24%。30天后培养检测结果显示,锌的吸附适宜采用OCB包施,铜的吸附适宜采用混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传统化妆品原料薄荷醇的功效及在扩充其化妆品中的应用范围。首先对薄荷醇进行安全性评价确定在驻留产品最高可添加量为1.7%;再通过斑马鱼胚胎生物模型试验进行了初步体外测试,测试了薄荷醇原料0.55%、0.65%、0.75%、0.85%及0.95%浓度的修护、滋养、保湿、抗敏舒缓4种功效,结果表明,0.65%的薄荷醇浓度具有较好的效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进行了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测试了添加0.55%、0.65%、0.75%、0.85%及0.90%浓度的薄荷醇唇霜的修护、滋养、保湿、舒缓功效。结果表明,0.75%、0.85%的薄荷醇唇霜效果较好,相关功效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以上试验表明,薄荷醇配比在设定质量浓度下具有皮肤修护、滋养、保湿、舒缓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