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4):12-15
目的:探讨TNF-α、IL-1β及IL-6水平用于评估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KD患儿88例,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分为非CAL组(n=29)和CAL组(n=59),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结果:KD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血清CK-MB、LVEF及LVF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L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cTnI水平均高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血清CK-MB、LVEF及LVFS水平与非CA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L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高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血清CK-MB、LVEF、LVFS及cTnI水平与非CA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血清TNF-α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MB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IL-1β、IL-6与CK-MB、cTn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可作为诊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辅助指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18-19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KD)与典型川崎病(C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提高川崎病(KD)尤其是IKD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65例KD患者,其中CKD 152例、IKD 11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结膜充血、卡疤红肿、无菌性脓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KD组≤1岁者33.63%,高于CKD组的12.50%(P<0.05);IKD组皮疹、唇口黏膜变化、四肢变化、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均低于CKD组(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改变发生率均高于CKD组(P<0.05)。结论:I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诊断治疗延迟,易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故应重视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6):92-94
目的:分析讨论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于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和冠脉损伤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发病后6~9 d应用)和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以及退热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停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丙种球蛋白情况均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川崎病患儿来说,在发病后的6~9 d给予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最为明显,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4):138-141
目的:探讨Angptl-2联合IL-1β和IL-6作为生物标记物在评估儿童川崎病(KD)冠脉损害的意义。方法:检测76例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Angptl-2、IL-1β和IL-6浓度,并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同时选取同年龄仅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各3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和相关性评价。结果:各组间血清中IL-1β、IL-6和Angptl-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的最高值均在KD组的急性期。血清Angptl-2在KD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与恢复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ptl-2与IL-1β、IL-6成正相关(r=0.713、0.639,P<0.001)。结论:监测Angptl-2和IL-6、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对KD急性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且Angptl-2与KD的病情活动相关,可监测恢复期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1):121-122
目的:通过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记录患儿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腹部B超等指标,根据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分为肝损害组及对照组,其中肝损害组26例,对照组52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川崎病患儿肝损害者26例,占33.3%,21例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约占80.8%,其中肝肿大者3例,黄疸1例,脾大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者的11.5%、3.8%、3.8%。肝损害组与对照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异常进入回归模型;而CRP、ES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异常是川崎病患儿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同时白细胞计数亦与肝损害存在联系,应对其提高重视,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DFPP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NA抗体、抗-dsDNA抗体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NA抗体、抗-dsDNA抗体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FVC,FEV1,PEV和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可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490-493
目的:探讨小儿肾虚型哮喘与ORMDL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128例肾虚型哮喘儿童作为哮喘组,再选择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ORMDL3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基因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ORMDL3基因rs7216389存在C/C、C/T、T/T 3种多态性,在哮喘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1%、31.25%、64.84%,在对照组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0%、43.00%、48.0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MDL3基因rs4378650存在C/C、C/T、T/T3种多态性,在哮喘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9.22%、28.91%、21.88%,在对照组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00%、22.00%、14.0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MDL3基因rs807613存在A/A、A/G、G/G3种多态性,在哮喘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16%、35.94%、3.91%,在对照组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00%、40.00%、7.0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MDL3基因rs12603332存在C/C、T/T、C/T3种多态性,在哮喘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59%、4.89%、36.72%,在对照组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4.00%、9.00%、37.00%,两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MDL3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肾虚型哮喘易感性相关,其中rs7216389以及rs4378650与小儿肾虚型哮喘易感性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而rs807613以及rs12603332则与小儿肾虚型哮喘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目的 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电刺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咽部通过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及X线片透视下观察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VFSS咽部通过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低于观察组(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部通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较对照组较高(P<0.05);观察组可进固体食物、糊状食物、流质食物、水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376-382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骨密度、脊柱稳定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1年。2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1年后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N-MID)等骨转换指标及腰椎、髋部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站起测试(sit to standing performance,STS)、计时起走测试(timed “up&go”,TUG)的变化,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和随访依从性。结果 治疗1年,2组各有113例和110例患者得到随访。两组VAS、STS、TUG、P1NP、N-MID、β-CTX治疗1年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分别为84.5%、19.7%、32.6%、46.3%、38.3%和37.4%,对照组分别为82.7%、9.7%、18.7%、39.5%、40.4%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STS、TUG治疗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治疗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3.0%、1.4%和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2.8%、4.6%和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治疗1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并且能够加强腰部稳定性功能,增加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