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民  于世友 《燃料与化工》2000,31(6):309-310
我厂的黄血盐生产装置是以富氨水为原料,自1973年12月投产以来,只要蒸汽压力保持在0.2~0.4MPa,栅板蒸氨塔的生产操作正常,能生产出合格的黄血盐钠产品,但也存在蒸汽耗量过大的缺点。为节能降耗,我们利用检修的机会将蒸氨塔由栅板塔改为条形泡罩塔,投产后蒸汽耗量有了明显下降,但黄血盐钠产品的质量发生了问题,不仅纯度降低,颗粒变细,而且颜色也由淡黄色变为淡绿色,产品严重滞销。尽管我们对吸收、沉降、结晶、离心分离和结晶洗涤等操作环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但收效甚微。经反复试验和计算,找出了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氨碱法生产纯碱蒸吸工序由补充气氨改为液氨方法,生产过程中采用液氨喷射器吸收氨的运行情况,开始借鉴选择了定型的喷射器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系统工艺波动和影响安全运行的故障。经分析研究,重新修改设计液氨喷射器的结构,再次试用新设计的液氨喷射器效果良好,达到生产需求和安全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蒸氨塔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重点用于脱除其中的氨氮,并根据氨氮脱除效率、运行成本等参数优化蒸氨塔内温度、蒸汽耗量等操作条件,同时讨论了在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终确定的操作条件为:蒸氨塔塔顶温度91℃,塔釜温度保持101℃,蒸汽耗量为120 kg/m3,运行过程中不加碱。此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并实现了氨水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直接蒸氨工艺与间接蒸氨工艺,利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PROⅡ对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模拟,并通过模拟计算结果对两种工艺的蒸汽消耗、循环冷却水消耗及塔底废水控制指标进行对比,指出两种工艺优缺点,并对蒸氨塔选型加以介绍,为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蒸氨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蒸氨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剩余氨水蒸氨工艺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介绍了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以及水蒸气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国内大多采用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该工艺成熟、简单安全;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降低了蒸氨废水排放量,在节能减排、增加效益方面有优势。并对蒸氨过程中采用的塔盘形式和性能及塔设备的材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为企业在选择蒸氨工艺及塔设备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原蒸氨塔的运行现状,分析了新型蒸氨塔的技术特点,以及在蒸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原蒸氨塔的运行现状,分析了新型蒸氨塔的技术特点,以及在蒸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3“蒸氨塔塔底压力高的原因,并进行废液管线改造,解决底部压力高的问题,延长使用周期,降低氨耗。  相似文献   

9.
针对吸氨塔1~8圈水箱花板以及28圈塔内壁、花板腐蚀严重,采用新型防腐修复技术,将花板与塔壁进行修复。针对蒸氨塔筛板固定台、旋流板及内塔壁冲刷腐蚀严重,塔壁变薄的现象,采用新型防腐修复技术,将塔壁进行防腐修复,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赵强 《纯碱工业》1995,(6):33-33
浅议我厂吸氨系统工艺流程的改进赵强(青海省德令哈碱厂德令哈市817000)德令哈碱厂是1988年完成设计的40kt/a轻质纯碱生产装置。原设计装置吸氨系统的流程是:由盐水车间来的精制盐水经冷却后进入吸氨塔第16圈,溢流后到第13圈,完成第一次冷却循环...  相似文献   

11.
徐波 《中氮肥》2006,(5):12-16
指出了中小型氨合成装置合成催化剂选择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就新型氨合成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1 项目背景 我公司原有一个碳化车间,其外排废水氨氮质量浓度高达2000~3000 mg/L,严重超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要求,出于环保的考虑,已经停产.但是,碳化车间在流程设计中是利用氨回收工段等压吸收塔塔底来的浓度为180 tt(1 tt=0.85 g/L)的氨水生产碳酸氢铵,碳化车间停产后,这部分浓氨水的回收利用问题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剑舟 《浙江化工》2012,43(5):29-33
以AspenPlus软件为平台,对氨蒸馏工艺的蒸氨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与进料热状态的模拟,研究了各参数的影响特点。认为塔板数宜取大一些,进料位置靠近塔下端有利,回流比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满足产品质量,进料温度接近泡点为佳。确定塔板数8,在第6块塔板处进料,进料温度100℃,回流比1,灵敏板为第7块塔板,得到塔顶液氨产品氨摩尔浓度〉99.5%,塔底残留液氨摩尔浓度〈5%,满足设计规定。  相似文献   

14.
氨气来源及氨气传感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球上氨气的来源、氨气对人体的危害、测定氨气的重要性和氨气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氨气除了来源于自然界,还有化工厂和生命体等来源。调查表明我们现在在很多领域使用了氨气传感器,并介绍了在不同的领域内氨气传感器的检测限和响应时间,氨气传感器装置可以承受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机优化设计,采用合适的塔内件及高效规整填料改造现有的浮阀塔,以其作氨解吸精馏装置。  相似文献   

16.
对高盐高氨氮废水中去除氨氮的几种方法进行综述与展望,主要阐述了化学沉淀法、吹脱法、汽提法、汽提精馏法、气态膜法的原理、技术特点、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应用情况,方便企业在选择具体方法时,通过对比分析其废水的氨氮浓度、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与工艺。  相似文献   

17.
刘伯举 《化肥设计》1997,35(2):48-51
探讨氨厂联醇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技术方案,改变小氮厂产品单一,开展多种经营,使工厂增添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对液氨相变爆炸以及气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及噪声作了分析,指出亚稳态的存在是导致这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