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及细菌L型的尿液培养在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关于尿液培养分离细菌L型的阳性率各家报导不一。高者达75.85%,低的达到24.5%并已证实病原微生物的L型仍保留一定的毒力,与某些疾病的慢性过程和反复发作有关,人们对L型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我们运用进口高渗血液增菌培养基和自制L型高渗增菌培养基进行尿液中细菌L型培养阳性率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使用中的新洁尔灭溶液采样,用高渗改良Kangen琼脂培养,检出有细菌L型。建议对新洁尔消毒液污染率检测应同时使用正常培养法与修复培养法,以提高检出细菌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尿结石患者碎石标本中L型细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术后抗感染及预防尿结石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0-12月该院2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分别进行普通细菌及L型菌培养。结果在265例结石患者中,细菌L型伴普通细菌感染8例,占3.0%(8/265),单纯L型细菌感染7例,占2.6%(7/265),单纯普通细菌感染80例,占30.0%(80/265)。检出L型细菌15株,普通细菌96株。L型细菌的耐药性比普通细菌明显提高。结论尿结石的L型细菌培养阳性率比国内其他报道结果低,对临床泌尿系感染患者增加接种高渗培养基进行L型菌的分离培养,能降低假阴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97例尿液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5年9月起对尿标本除常规培养同时作L型细菌培养,并分析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给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收到良好效果。一、方法将97份来自疑拟泌尿道感染病人的尿液标本直接接种于血平板及L型平板上,前者按常规37℃培养24~48h,后者置37℃烛缸培养并逐日在低倍镜下观察,如发现“油煎蛋”样或“颗粒型”菌落,即作涂片和细胞壁染色,并进行L型细菌的返祖和鉴定,L型细菌药敏试验在高渗肉汤增苗后,在L型高渗平板上按K-B法进行,置37℃烛缸24h测抑菌圈直径。二、结果97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为37例,其中细菌型…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败血症(Neptlcemia of bacterial L-forms,SBL)在临床上表现为长时间的发热,用常规等渗培养方法不能检出细菌,用高渗培养可分离到L型,按直接快速药敏试验获得的数据治疗,可收到显著的疗效。现报告一病倒,摘要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引起血液、前列腺液、尿液及腹水感染的菌群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和L型高渗培养法从血液、前列腺液、尿液及腹水标本中分离培养细菌及其L型.结果 409份感染标本共检出细菌167株,检出率为40.8%,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检出L型细菌42株,检出率为16.9%,包括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结论 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其他感染标本分离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血培养细菌L型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培养分离细菌L型的阳性率各家报道不一,相差甚为悬殊。我们将231份血标本同时接种普通血液增菌培养基和高渗培养基,并以100份血液标本比较了自制高渗培基和进口高渗培养基血培养结果。结果表明,普通血培养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1.6%,同时细菌L型培养阳性率为5.6%。应用自制高渗培养基和进口高渗培养基作血培养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模拟污染试验证实,血液标本存在的细菌、污染菌均可导致血培养细菌L型阳性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加做红细胞裂解培养能提高细菌L型检出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对败血症患者作红细胞免疫与血沉时,发现部分血沉快的患者血片中红细胞上有L型粘附,同时也常遇到临床疑为败血症,血增菌培养长不出细菌,甚至高渗增菌也培养不出,考虑到患者血液中可能有抗菌物质,抗体等影响细菌生长.为此我们对败血症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培养及细菌L型培养的同时加作红细胞稀释裂解后作L型培养,以了解后一种方法是否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蔗糖肉浸液用作细菌L型增菌培养王均乐贡桂清(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210008)关键词蔗糖增菌液细菌L型培养细菌L型是细菌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其生长环境需要高渗。文献报道多用NaCl维持高渗。市售L型增菌液因包装、运输等原因,难以在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0.
血培养分离细菌L型的阳性率各家报道不一,相差甚为悬殊。我们将231份血标本同时接种普通血液增菌培养基和高渗培养基,并以100份血液标本比较了自制高渗培基和进口高渗培养基血培养结果。结果表明,普通血培养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1.6%,同时细菌L型培养阳性率为5.6%。应用自制高渗培养基和进口高渗培养基作血培养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模拟污染试验证实,血液标本存在的细菌、污染菌均可导致血培养细菌L型阳性率的升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稳定L型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豫萍  王和 《检验医学》2001,16(Z1):19-20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基因重复保守序列为引物的PCR诊断试剂检测非高渗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经PCR扩增后电泳可见2条DNA带,其中1条主带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另1条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仍保留了与细菌型染色体PCR引物反应的特异性序列和出现1条相对小分子质量的带,但仍然可用结核分枝杆菌PCR对其进行特异性检测与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获自发热患者血液的一株猪霍乱沙门菌L型的性质,探讨猪霍乱沙门菌L型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细菌L型分离培养方法从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阴性的发热患者血清中获得一株猪霍乱沙门菌L型,对其形态与培养、抗原、返祖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猪霍乱沙门菌L型 在常规细菌学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内均不能形成明显的生长现象,在L型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菌落.猪霍乱沙门菌L型为革兰阴性的长丝、圆球或不规则形态,生化反应及诊断血清凝集反应不典型,抗生素敏感性与其亲代细菌型有差别.L型经多次传代培养后可发生返祖,返祖菌的生化反应、诊断血清凝集反应以及抗生素敏感性与原来细菌型一致.结论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可导致猪霍乱沙门菌在患者体内形成L型,从而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病原学诊断漏诊和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反复发生的以及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多次阴性的血液感染患者,应当高度注意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3.
获自发热患者血液一株猪霍乱沙门菌L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获自发热患者血液的一株猪霍乱沙门菌L型的性质,探讨猪霍乱沙门菌L型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细菌L型分离培养方法从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阴性的发热患者血清中获得一株猪霍乱沙门菌L型,对其形态与培养、抗原、返祖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猪霍乱沙门菌L型在常规细菌学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内均不能形成明显的生长现象,在L型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菌落。猪霍乱沙门菌L型为革兰阴性的长丝、圆球或不规则形态,生化反应及诊断血清凝集反应不典型,抗生素敏感性与其亲代细菌型有差别。L型经多次传代培养后可发生返祖,返祖菌的生化反应、诊断血清凝集反应以及抗生素敏感性与原来细菌型一致。结论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可导致猪霍乱沙门菌在患者体内形成L型,从而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病原学诊断漏诊和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反复发生的以及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多次阴性的血液感染患者,应当高度注意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4.
伤寒的诊断一般基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但是即使在某些症状典型、病情严重的患者,常规的分离培养有时也得不到阳性结果,而增做细菌L 型培养可提高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一、伤寒杆菌L 型的诱导1.培养条件软琼脂、动物血清及厌氧培养对伤寒杆菌L 型的诱导、分离及传代是必需的条件,我们用改良  相似文献   

15.
细菌L型是细菌发生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对低渗透压敏感,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细菌L型所致的小儿败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通过L型培养,可提高细菌检出率2~3倍。笔者对68例临床疑有败血症的患儿,取血液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股资料68例临床疑有败血症的患儿中男30例,女38例;发病年龄最小者生后3天,最大者12岁;病程3~140天。1.2培养基制备1.2.1L型团体培养基牛肉浸液1000毫升,蛋白陈20克,氯化钠40克,琼脂7~8克,明胶30克。高压蒸气灭菌后,使温度降至55…  相似文献   

16.
毛庆波  王士敏 《检验医学》2001,16(Z1):35-36
目的观察各实验动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后肺脏和其它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方法高渗培育金葡菌L型,经静脉和腹腔人工感染小白鼠、大白鼠等动物,光镜观察其相应脏器变化.结果发现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发生变性、慢性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细菌L型具有侵入和破坏组织脏器实质细胞的能力,引起相应脏器发生间质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7.
聂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6):438-439
临床上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者 ,常规培养却因各种因素经常分离不出病原菌 ,这与肾脏组织的生理结构有关。肾脏的高渗透压以及尿液中所含的尿素 ,诱导L型菌的形成 ,并使L型菌能在肾脏长期存活L型菌因其在低渗环境中可因水分内渗引起菌体膨胀直至破裂 ,故在一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必须在高渗培养基也就是指培养基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浆渗透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本文就 4 5 9份尿液高渗培养的细菌类型及其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 .1 标本来源 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4 5 9例 ,临床上分别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8.
X、Y、L、B、细菌群相同步培养系统,是以需氧、厌氧、CO2环境和等渗,高渗等条件检测难治性感染(败血)症308例。检出需氧菌26.95%、厌氧菌2.27%、细菌L型71.10%(301例可检出L型,其中回复细菌型128例,稳定L型173例),总体检出率为99.02%,药敏结果报告24小时为71.75%;32-48小时累计为98.73%,按单品种,足剂量,足疗程,由静脉投敏感(或中敏)药物治疗,大多数一疗程(7-9天)治愈。文中验证了细菌L型快速直接药敏试验方法及判断评定试用标准,耐药(R)≤5;中敏(中)6-19;敏感(S)≥20,方法准确,操作简易,药敏诊断与治愈的吻合率高,适合于各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4-1998年对本院108例耳病患者炎症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培养基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检疫所提供。1.2以无菌技术采集耳病患者炎症分泌物,经徐片后分别接种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和L型固体琼脂平板,或沙保弱氏培养基。必要时进行增菌培养,对L型细菌进行返祖试验。对于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2结果与分析108例标本中分离出细菌(包括L型)12种计79株,检出率达73.15%。见附表。其中球菌47株,占59.49%;肠杆菌科细菌24株,占30.38%;非发酵菌群6株,占…  相似文献   

20.
尿液L型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型细菌是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其与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泌尿系统的疾病,有人报道约20%患者可检出L型细菌[1]。尿液L型细菌的培养国内外已开展较多,我室对尿液标本也增设L型菌的培养。本文就54份尿液标本结果加以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标本采集患者54份标本,采集本院住院的患者的早晨中段尿(留尿前清洁会明都及尿道口).1.2材料及其制各1.21高渗增菌液:普通肉场200ml,氯化钠6g,蔗糖309,将以上各成份溶解,混匀,分装sml/管,121.3“C,103.425kPa灭菌20分钟。1.2.2L型培养基:牛肉浸液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