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引产的48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妇为本地常住居民者出现死胎18例,发生率为37.5%,产妇为外地流动居民者出现死胎30例,发生率为62.5%.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原因、胎儿因素等.结论 发展和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保健技术,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三年来孕妇胎死宫内病例34例进行分析,探讨死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死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死胎病例中,导致死胎的主要原因为ICP、妊高征、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过少、胎膜早破、IUGR、畸形等。结论: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宣教,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孕期保健工作,重点监护高危妊娠孕妇,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死胎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7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采用统计学分析77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结果77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的原因为产妇合并并发症因素、胎盘因素、胎动异常、羊水量异常因素、脐带以及胎儿本身因素,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主要有母体自身因素以及脐带以及胎儿本身因素等,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官内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引产的48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妇为本地常住居民者出现死胎18例,发生率为37.5%,产妇为外地流动居民者出现死胎30例,发生率为62.5%。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症,胎盘及脐带原因、胎儿因素等。结论发展和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保健技术,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死产是指临产后胎死宫内者。死产的发生与母体、胎儿、胎盘、脐带及产时处理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降低死产率已成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19例死产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本院及镇级医院,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分娩总数5000例,死产19例,死产率0.38%。 1.1 死产与高危因素的关系:19例中主要高危因素中妊高症2例,胎盘早剥1例,脐带异常13例,胎膜早破1例,早产1例。过期妊娠1例。19例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临床处理及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共34例。结果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为6.8%,34例中双绒毛膜双胎18例,单绒毛膜双胎9例(其中单羊膜腔双胎3例),绒毛膜性不详7例。一胎胎死宫内发生于早期妊娠8例,中期妊娠13例,晚期妊娠13例。共有24例进行期待治疗,期待治疗时间中位数为62.5(41~209)d,分娩孕周中位数为32.6(16.0~38.7)周。妊娠早期发生一胎胎死宫内组,在存活儿活产数、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方面均高于妊娠中、晚期组。双绒毛膜双胎发生一胎胎死宫内组,在存活儿活产数、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方面均高于单绒毛膜双胎组及绒毛膜性不详组。结论绒毛膜性、死胎发生的孕周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加强母儿监测,进行适当的期待治疗,是改善妊娠结局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 )是双胎妊娠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可造成另一胎儿的死亡及新生儿脑瘫及其它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还可引起孕妇的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以绒毛膜性最重要。临床应结合绒毛膜性、死胎发生的孕周,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正确及时的处理及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对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关键环节。围产儿死亡包括孕满28周的死胎、死产及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北京地区1988~1997年资料统计围产儿死亡率由15.72‰降至10.93‰,其中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明显下降,但胎死宫内发生率10年未变,为4.76‰~4.73‰[1]。本文仅针对孕满28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市户籍13例,外地户籍15例。原因依次是脐带原因、胎儿畸形、不明原因、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等。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做好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有效降低胎死宫内的发生,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研究围生儿死亡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91例死亡围生儿住院病历,研究围生儿死亡因素及死因构成比。结果:10年间围生儿死亡率7.13‰,其中,死胎占40.66%,死产占8.79%,新生儿死亡占50.55%。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6)及缺氧综合征;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中以畸形、妊娠并发症、脐带因素为主。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仍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提高各种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正确率、预防早产、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是目前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胎胎死宫内原因、孕周、对母儿影响及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双胎妊娠—胎宫内死亡的9位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活胎分娩平均孕周为38^ 3周。存活儿有l例先天性肛门闭锁,l例为低体重儿,余6例无异常发现。有2例母亲在一胎胎死宫内6周后出现凝血障碍。结论:早孕期—胎胎死宫内以及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中发生一胎胎死宫内时,继续妊娠均相对安全。对于单绒毛膜双胎孕中晚期发生了—胎胎死宫内后,在能够保证新生儿存活的情况下宜尽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AP)时腹腔压力(IAP)与母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01 ~2009-12我院普通外科收治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例,胎儿均存活;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7例,其中胎儿发生宫内窘迫但存活3例,因家属放弃而引产死胎1例,死产1例,胎儿宫内死亡2例.结果 轻型胰腺炎患者均未发生腹腔高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合并腹腔高压,其中腹腔间室综合征1例.无并发症的患者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腹腔内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胎儿宫内异常的患者与未发生宫内胎儿异常的患者腹腔内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健康存活新生儿的患者与死胎/死产患者的腹腔内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时,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母体并发症增多而且程度加重,胎儿宫内异常发生率增加.对于妊娠末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应该连续监测腹腔压力,积极减压治疗,缩短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必要时终止妊娠治疗,以获得最佳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围生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庆梅 《护理研究》2006,20(18):1654-165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状,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甚至母婴死亡。它是引起围生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显著地增加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宫内窒息、胎死宫内和死产的发生率。先将3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1]。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早产,死产,围生儿病死,产后出血等。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冯筠 《医学临床研究》2000,17(2):143-144
近年来胎儿宫内死亡 (胎死宫内 )占围产儿死亡率的比例相对增大 ,及时了解胎儿宫内安危 ,去除其不利因素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院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5月共分娩 384 8例 ,以“妊娠 2 8周后 ,临产前胎儿死于宫内”为其诊断标准 ,共发生 2 3例 ,发生率为 0 .598%。现就其相关因素分析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8例为初次妊娠 ;余 15例中有自然流产史 4例 ,死胎史 3例 ,早产史 2例。 7例发生于妊娠 2 9~ 36周 ,9例发生于妊娠 36~ 4 0周 ,7例发生于 4 0~ 4 3周。1.2 合并症 本组中有并发症的 …  相似文献   

16.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胎儿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足月妊娠时脐带长30~100 cm,平均约 55 cm.脐血管栓塞可使脐血流受阻,导致胎儿缺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脐血管栓塞使围产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胎死宫内等围产期并发症增加,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张慧姮 《护理研究》2006,20(23):2090-2090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流产、死胎、死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减退、羊水过少等,与不孕也有一定的关系。引起APS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研究发现胎盘功能异常是导致与APS有关的流产、胎死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先兆子痫的主要原因[1]。我院于2004年3月5日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病人,针对临床症状积极治疗,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母子平安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36岁,宫内妊娠12周,…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死胎在体内滞留时间越长,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1]。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心中是充满骄傲、喜悦及期待的,而胎死宫内使孕产妇和家属无法接受,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抑郁、悲伤、自责、内疚、焦虑等[2-4]。本院妇科三  相似文献   

19.
刘亚春  周立群 《新医学》2006,37(3):186-18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后期待疗法的价值.方法:对9例妊娠晚期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数理分析.结果:9例双胎妊娠1胎死亡后,对存活胎儿进行临床观察、超声、胎心监护及实验室检查监测,经期待疗法,仅1例并发DIC,无孕产妇死亡;9例胎儿中,8例存活分娩,1例因胎盘早剥而死产.结论:在严密监测下,无产科并发症的双胎妊娠晚期1胎死亡后对活胎可予以期待疗法,从而降低成活胎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8例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双胎妊娠并发症。临床处理时既要防止死胎对活胎及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又要兼顾活胎的成熟度 ,只有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及方式 ,才能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现对我院 18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