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生院内感染3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长、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血浆白蛋白水平低及24 h尿蛋白定量高是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根据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住院的1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发生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中发生院内感染48例,发生院外感染25例,感染率为48.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多数;住院时间超过20d,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达79.4%,感染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白蛋白下降有关。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合并院内外感染,感染与住院时间长短、血浆免疫球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有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静注丙种球蛋白预防肾病综合征继发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刺珍  麇丽珍 《现代康复》1998,2(3):236-236
本对4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0.4/kg 每月一次.结果表明.治疗组院内感染率为31.25%,血中IgG升高75%.死亡率为零.而对原组院内感染率52%.血中IgG升高为40%.死亡率4%,相比有显意义。提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血中IgG浓度.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院内感染及死亡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2.8±3.58)d,对照组为(18.7±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了近20%。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院内感染,而对照组患儿有6例发生院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预防院内感染,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联合下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最大程度控制与降低患儿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降低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230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2例,感染率18.3%;实验组310例共发生院内感染26例,感染率8.4%,两组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第一四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二三季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呼吸道和泌尿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其它各部位发生院内感染率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率呈现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探视和护理制度,可以实现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医院内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0例。结果:发生医院内感染的61例.占同期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47%.感染的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常见.血清IgG和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住院时间的延长、激素和免疫抑制的应用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是危险因素.而与性别、初复发、临床类型无关。结论:为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璜防措施,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加强护理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患儿328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患儿35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前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优质护理前感染率4.99%,实施优质护理后感染率为1.14%,两者比较.X^2=4.102,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且实施优质护理后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实施优质护理前后院内感染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所有感染部位比例比较,X^2=3.421,P〉0.05,各部位感染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实施优质护理前后〈1岁患儿和1~5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比较(X^2=4.892和X^2=3.817),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0.4g/kg每月一次,结果表明,治疗组院内感染率为31.25%,血中IgG升高75%,死亡率为零。而对照组院内感染率52%,血中IgG升高为40%,死亡率4%,相比有显著意义。提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血中IgG浓度,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院内感染及死亡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易感因素,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住院病历、院内感染个案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45.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血浆白蛋白含量越低,感染率越高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儿的免疫力,增加患儿感染的机会.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通过加强护理可降低患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因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结果:发生医院内感染34例,感染率21.93%。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胃肠道。医院内感染发生与机体抵抗力、住院天数、血清蛋白含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密切相关。结论: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激素、缩短住院天数,对降低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病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2年6月64例脑病患儿院内感染的情况、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 脑病并院内感染患儿占同期脑病患儿5.64%,以1岁以内低龄儿为高发。结论 脑病患儿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药物副作用等。护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预见性护理,严格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及观察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癫痫患儿院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72例癫痫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46例,均予癫痫疾病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其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住院情况、临床有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的干预可明显降低癫痫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患儿临床总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可作为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N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自护能力(ESEA)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患儿家长ESEA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NS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患儿并发症,提高家长自护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无效或复发的36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6~18个月.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定期随防,观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病情完全缓解14例占38.9%,显著缓解10例占27.8%,部分缓解7例占19.4%。无效5例占13.9%,总缓解率86.1%。经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且副作用小。加强心理护理在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从性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控制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将我院感染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来预防医院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不安全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胃出血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38/40),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30/40),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肾病患儿由于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同时病房的开放性环境、陪人、小儿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使肾病患儿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减少肾病患儿院内感染率,提高治疗质量,促进疾病恢复,小儿肾病房通过对住院非感染患儿实施一系列保护性隔离措施,使肾病患儿院内感染率由去年同期的10.56%下降至4.9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实施整体护理。结果:35例无发生化脓性腮腺炎(97%);34例无发生呼吸道感染(94%);35例角膜及结膜炎明显缓解(97%),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患儿院内感染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980~1991年间住儿科的56例次肾病患儿院内感染情况作了回顾性分析。56例次中发生院内感染36例次,占64.3%。院内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点88.3%(30/36)。引起肾病复发5例次占8.9%(5/56)。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与肾病的临床类型无关;而尿蛋白阴转>4周,γ-球蛋白和IgG低的患儿,入院以后前8周院内感染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