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NVP的交联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是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交联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啤酒澄清剂。笔者研究了采用交联剂与NPV交联共聚法,在溶液中合成PVPP。实验发现,采用某些无机盐的水溶液为溶剂、以AIBN(偶氮二异丁氰)为引发剂,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吸水能力的PVPP,并优化了反应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NVP/衣康酸共聚水凝胶的制备与溶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由基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衣康酸(IA)共聚物水凝胶,研究了单体配比、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得到水凝胶合成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改性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及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折光度为1.51,透光率达99%以上;有机硅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NVP含量的增加使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易国斌  王永亮  康正  崔亦华  崔英德 《化工学报》2007,58(10):2669-2674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聚己内酯(PCL)的乙酸乙酯溶液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亲水-疏水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己内酯(PCL)半互穿网络水凝胶(PVP-semi-IPN-PCL)。凝胶中PCL的熔融温度Tm无明显变化,而Tm吸热峰形状随PVP含量变化。凝胶平衡溶胀率(ESR)随PVP含量的升高而增大,结合水量的增大尤其显著。由于“笼蔽效应”,低浓度引发剂时,偶氮二异丁睛(AIBN)引发制备的凝胶ESR低于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交联剂浓度较低时,以戊二醛交联形成凝胶的ESR较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交联形成的凝胶大。浓度较高时,戊二醛交联凝胶ESR较NMBA低。PVP含量(质量)分别为20%、40%、60%、80%时,凝胶溶胀动力学Fick模型中的n值分别为0.854、0.471、0.466、0.253,说明在合适的PVP含量时,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符合Fick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丙烯酸(AA)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水凝胶。分别研究了原料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比例、盐浓度、p H对水凝胶吸水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用量及条件。结果表明,NVP/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的最佳条件为:丙烯酸跟NVP的质量比为1∶1.1~1∶1.2,引发剂的用量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4%~5%,交联剂的用量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7%~8%。水凝胶的吸水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p H为7~9时水凝胶的吸水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高吸水性树脂PAMA的超声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辐射下,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合成AM/ AMPS(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单体中AM的质量分数25%、反应体系pH值为2.0、反应温度为45 ℃和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01%时,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吸...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壳聚糖(CTS)﹑马来酸酐(MA)以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原料,并以过硫酸铵(APS)为作为合成反应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合成反应的交联剂,采用紫外光固化法合成交联型CTS-g-AMPS-MA高吸水树脂。同时,研究了各组分种类及用量对交联型CTS-g-AMPS-MA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固含量为15.87%,n(AMPS):n(MA)=14:1,ω(CTS)=2%,ω(NMBA)=2.5%,ω(APS)=0.3%,p H=3,固化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具有较好吸水性的交联型高吸水树脂,其在蒸馏水中的最大吸水率达到555 g/g。采用FT-IR和TGA对交联型高吸水树脂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对交联型高吸水树脂吸水速率及动力学进行了分析。通过反吸液能力实验测定,交联型CTS-g-AMPS-MA高吸水树脂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广东  刘建仪  刘敬平  赵宏利 《应用化工》2012,41(12):2071-2074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抗高温交联剂PT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合成出耐高温水膨体A1。比较了不同单体共聚物与A1的耐温效果,考察了不同离子、不同温度对水膨体吸水的影响,并进行了水膨体吸水后的电镜分析,最后进行了岩心封堵实验。结果表明,在0.5%NaCl溶液中,水膨体A1耐温达160℃,岩心封堵率达98.6%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碘甲烷(CH_3I)为原料合成N-乙烯基-N-甲基碘化吡咯烷酮(CVPnI)离子液体。借助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将带有不饱和双键的苯乙烯(St)单体和CVPnI离子液体在季铵化聚乙烯醇(QPVA)水溶液中原位引发聚合,然后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将QPVA中的羟基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将上述线性嵌段聚合物"锁定"在QPVA的网络结构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Semi-IPN)的阴离子导电膜。同时,考察了离子液体在膜中所占质量比对该导电膜的含水率、溶胀率、机械性能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的质量占膜总质量的20%、导电膜的含水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197%和22.7 MPa、70℃时,该膜电导率为1.08×10~(-2)S/cm;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低分解温度高于200℃。  相似文献   

10.
董伟  范旭  曹光群 《应用化工》2012,41(12):2196-2198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乙酸乙烯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在氮气氛围下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VP/VA)共聚物。结果表明,当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乙酸乙烯酯单体摩尔比1∶1,引发剂用量0.1%(相对于单体质量),70℃下合成的共聚物适用于发用啫喱,其头发卷曲度保持率为86%,光泽度好,易梳理,且梳理时基本无白屑,热稳定性好,12 h不发粘。各项性能符合理想发用啫喱。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蒙脱土(MMT)作为无机组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A-AM共聚/蒙脱土复合吸水材料。考察了不同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度和MMT用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通过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是:反应体系温度为7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05%,丙烯酸中和度70%,MMT质量分数为7%。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纯水吸收倍率为1 256.73g/g,生理盐水吸收倍率为90.60g/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TGA)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微波无皂乳液聚合法,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NVCL)为单体,通过改变引发剂及交联剂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VCL)温敏型微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及激光粒度仪(DLS)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产物成功合成,粒子形貌呈球形单分散;引发剂以及交联剂用量对PVCL微凝胶的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影响不大,但对粒子的尺寸及粒子溶胀能力影响较大;当交联剂用量5%,引发剂用量1.5%时得到的微凝胶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聚物分子设计的方法,运用互穿网络(IPN)技术,以吸水倍率为1.7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水凝胶为基体材料,以吸水倍率为7~8的交联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颗粒为分散相,制备出了互穿程度不同的复合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利用SEM和TG分析仪对合成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VPP颗粒)∶m(单体HEMA)=10∶90,以w(甘油或PEG400)=35%~45%作致孔剂,通过控制液体HEMA在PVPP颗粒中的渗透程度,可制得膨润率2%~5.3%、拉伸强度430~695 kPa、透光率>92%、含水质量分数45%左右的中等含水量的复合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DTG分析发现,在20~40℃,复合水凝胶的脱水速率随着互穿网络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丙烯酸(肉桂酰氧乙基)酯(CEA)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共聚物P(CEA-co-NVP),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水溶液的温敏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聚合物膜的光交联性。结果表明P(CEA-co-NVP)具有较好的光敏性和光交联性,交联膜水溶胀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由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适当的条件下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精细化学品。介绍了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几种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对PVP在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饮料、纺织印染、涂料颜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共聚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出P(NIPA-co-NVP)共聚物水凝胶。分别探讨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实验条件对水凝胶的温敏特性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对共聚物水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可知:当交联剂BIS和引发剂KPS分别为单体用量的5%和0.8%,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共聚性质。共聚物水凝胶中NVP含量越高,溶胀率越大,升温时溶胀率下降程度越大,自然条件下脱水速率越快;BIS用量越大,溶胀率越小,保水率越高,需要更长时间达到溶胀平衡。  相似文献   

17.
用沉淀聚合法,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VCL)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改变交联剂的量制备了-系列不同粒径的温敏型微凝胶。用纳米颗粒力度分析仪(DLS)和原子粒显微镜(AFM)对凝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子为球型单分散;在15—55℃范围内凝胶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具有温度敏感性,最低临界转变温度(LCST)为35℃;交联剂的量不改变最低临界转变温度,只改变粒子大小。  相似文献   

18.
对温度敏感性的高分子微凝胶的制备进行研究。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性共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均匀且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的P(NIPAM-co-NVP)微凝胶。经过实验证明,所得微凝胶的粒径随单体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所制备的微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约为43℃(NIPAM=5 g)。  相似文献   

19.
前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已由R.L.Lawrence等人作过详细的叙述。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也已有许多资料报导,而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中间体——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资料却很少见。本文就合成乙烯基吡咯烷酮时,胺解液中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予以报道。二、测定试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是由r—丁内酯和乙醇胺进行胺解,先生成N-β-羟乙基吡咯烷酮,然后催化脱水  相似文献   

20.
HEMA/NVP共聚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琼  王迎军  卢玲  郑裕东 《广东化工》2005,32(3):3-4,21
以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HEMA/NVP共聚水凝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交联剂用量(EGDMA)和NVP用量等对该水凝胶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合适的含水量,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工角膜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