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在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偏瘫病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方法,采用用 Fugl meyer 法评定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用 Bar-thel 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 Fugl meyer 和 Barthel 评分增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总效率为86.1%,对照组为58.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有利于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66.93分±3.54分、17.93分±2.54分、49.37分±2.65分、43.26分±2.58分,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总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的82.93%(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授权理论在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病人运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授权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式运动康复能帮助病人出院后实施自我康复管理,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肖彬新  兰碧玉  卢爱华 《全科护理》2011,9(31):2841-284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出院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后对两组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病人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9.21分±2.70分、63.84分±6.92分、67.86分±5.48分和8.47分±0.8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02分±5.92分、43.40分±4.98分、55.21分±3.24分和6.63分±1.63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0.40分±2.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77分±2.68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基于个案依从性曲线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住院时间,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对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各自护理前(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后简易肢体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利于其早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2.7±3.1)分,对照组为(43.9±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肌张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结合Barthel指数分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5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62例)和对照组(238例)。对照组按照医嘱护理分级并给予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进行护理分级,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分级护理过程中。比较两组的护理分级差异及干预后Barthel指数、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及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另对我院52名住院医师进行护理分级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Barthel指数以及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医师对护理等级分级内容完全了解,但对分级护理依据、临床护理要求以及是否满足病情要求方面认知低。[结论]将Orem自理模式结合Barthel指数分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中效果更佳,有利于病人肢体运动的恢复,并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91例,采用抛硬币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延伸护理实施方案。观察指标为出院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分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自护行为、Barthel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自护行为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99±0.94)%,(7.51±0.62)%,(7.13±0.44)%与对照组[(8.84±0.93)%,(8.55±0.84)%,(8.33±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3,6.628,8.606,P0.01)。[结论]延伸护理服务可强化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自我管理意识,有效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实施西医康复护理对策,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膳食调节以及穴位按摩护理。评价两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1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病人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观察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临床康复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癌症康复效果,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伴偏瘫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肌力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39,P=0.02),护理4周和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偏瘫侧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93,P=0.02)。[结论]早期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伴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均行一般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绳带捆绑法,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能力变化及独立行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8周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S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独立行走率为78.05%,同对照组56.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捆绑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运动、平衡及生活功能恢复,并改善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宁静 《全科护理》2014,(18):1665-166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FMA评分相比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并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罗文催  李兵发 《全科护理》2020,18(16):1983-1985
[目的]观察叙事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缓解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医院康复科100例外伤性截瘫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病人负性心理,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将存在负性情绪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康复护理及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叙事护理进行干预,1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干预的运用能明显减轻截瘫病人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同时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康复护理,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2.22分±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2.45%±3.96%)低于对照组(4.69分±0.56分、45.98%±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22分±5.48分)高于对照组(65.78分±4.8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病人康复,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烧伤病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行治疗的烧伤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与心理诱导,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病人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改善烧伤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