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留针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2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及对照组(114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观察组留针30 min,对照组留针15 min。观察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脂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肝脏脂肪分量值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血清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脂肪分量值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且留针30 min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调脂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血脂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门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片+葛花颗粒治疗(30 g,2次/d),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E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结果:(1)治疗组本组与治疗后相比较,GGT、ALT、AST、TG、TC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GGT、ALT、AST、TG、TC、SOD、MDA及B超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B超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葛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消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口服柴胡消脂方,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ALT、AST、TC、TG、肝脏CT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肝功能、血脂明显下降;肝脏CT值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消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患者9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肝化浊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ALT、AST、GGT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HDL-C均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依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脾CT比值及肝脏B超病变程度分级,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肝/脾CT比值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脏B超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38/47)和95.7%(45/47),观察组客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减轻肝功能损伤,调节血脂指标,并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指标(肝/脾CT比值)、肝功能、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肝/脾CT比值及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同工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2周、2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ALT、AST、GGT、TC、TG、HDL-C等水平。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38-19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消脂方。两组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体重质量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改善血脂、体重质量指数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肝功能、血脂指标以及体重质量指数,其疗效优于单用水飞蓟宾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0.6~1.2 mg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通络汤,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指标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TXB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列环素(PGF_2)、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同期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均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LS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化痰祛瘀通络法联合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一定抗肝脏纤维化作用,较单纯应用利拉鲁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东方肝康口服液(每支10 mL)空腹口服,每次1支,3次/d,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58例予强肝胶囊(0.4 g/粒)口服,每次3片,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B超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GGT、TC、TG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B超肝脏影像学正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方肝康口服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酒精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治疗慢性酒精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使用参苓白术散联合法莫替丁胶囊治疗酒精性胃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慢性酒精性胃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小儿腹泻脾胃虚弱型的效果。方法: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用乳酸菌素片治疗,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结果:两组VIP、NPY、5-HT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小儿腹泻脾胃虚弱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辛伐他汀片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86.8%,对照组8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54.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两组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改变(P0.01,P0.05);治疗组降低TG[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6±0.51),(2.54±0.69)mmol·L-1],升高HDL-C[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4±0.52),(1.19±0.40)mmol·L-1]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较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与辛伐他汀相当,降低TG和升高HDL-C优于对照组,能缓解患者中医证候,同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肠道菌群及血清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SF-36简明健康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第4周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升高(P均<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减少(P均<0.05),血清GAS、5-HT、CCK、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各项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可显著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调节血清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同时灌服参苓白术散浸膏剂进行干预,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提示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明显改善,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及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DL-C及肝组织Nrf2、NQO1、HO-1蛋白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远峰  陈非凡 《新中医》2016,48(2):74-7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较好地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降酶及相关内科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脾虚湿盛证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鼻鼽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肺脾气虚型儿童鼻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儿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经过规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即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 2组患儿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鼻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属于肺脾气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COPD稳定期常规疗法,治疗组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症状、体征、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自拟方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环醇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