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2.
咳嗽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老年人病理体质特殊性,故老年咳嗽辨证论治有其特殊之处,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粗浅探讨老年咳嗽辨证论治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3.
4.
张永丽  刘宝霞 《光明中医》2012,27(11):2293-229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它脏.因此,失治、误治易致变证丛生.笔者针对咳嗽病因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咳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健 《光明中医》2008,23(11):1773-1775
咳嗽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病”。例如,不妨可以将各种现代医学理化检查并无异常发现的长时间咳嗽理解为就是一种“咳嗽病”。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其咳嗽往往旷日累月,久久难愈。咳嗽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药止咳疗效往往胜于西药,在很多场合下甚至只有中药才能取效。  相似文献   

6.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咳嗽肺主气,为五肺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卫受感,于是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出入呼吸,因而引起咳嗽.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上也就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  相似文献   

7.
冯文战  彭素岚 《光明中医》2014,(8):1729-1731
外感咳嗽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但往往咳嗽迁延不愈。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根据作者临床经验结合其他医家观点,从病因病机、辨证方法及方剂用药等方面论述外感咳嗽的论治经验。  相似文献   

8.
湿热咳嗽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素华 《四川中医》2005,23(6):13-14
湿热咳嗽是感受湿热邪气,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嗽,常见于素体湿热内盛的患者。舌象是诊断湿热咳嗽最具特异性的指标。清热化湿、轻宣肺痹是治疗湿热咳嗽的大法。  相似文献   

9.
喉源性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入手,探讨喉源性咳嗽邪滞肺经、肺胃津伤、肝火犯肺、肾阴亏虚的辨证分型施治。  相似文献   

10.
尹新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60-2461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咳嗽一证不能仅限于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要寻找咳证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治疗上也要把握针对病因的治疗。较为详实读经典,指导临床。引《医学心悟》方"止嗽散""治诸般咳嗽"。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及食管反流性疾病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对感冒后咳嗽运用中医药治疗介绍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摘录顾武军教授治疗咳嗽验案3则,从重视主症,巧抓兼症;把握常态,知常达变;温故纳新,持经验方三方面论述顾教授临床论治咳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急性期其他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感染致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急诊查胸片无异常,抗菌药使用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咽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而导致的咳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此种咳嗽9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发热及咳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36例外感发热及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中医予以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从随访的结果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外感发热及咳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四季可见。讨论中医药治疗“咳嗽”的辨证论治,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诱因多为气道受刺激(如烟雾、冷空气或变应原),有时咳嗽是其唯一表现,不伴喘息,治疗与哮喘方案大致相同。中医医家多将其归属"咳嗽"、"哮证"、"风咳"、"肺痹"、"咽源性咳嗽"等,也有归于"喘证"。作者将其归属"咳嗽",为"内伤咳"。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本虚主要为肺阴亏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治疗不应单一祛邪或补虚,应在祛邪止咳的同时注意扶正补虚,兼顾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17.
肺寒咳嗽,除风寒束肺为主证型外,临证中有种较常见又被忽视的证型为寒饮入胃而致肺寒咳嗽。其本在胃,其标在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吐涎清水。故笔者称之为胃寒咳嗽。目前教科书及一般医学著作无此证型,但历史文献中早有论述。《难经·四十九难》载:“形寒饮冷则伤肺。”《素问·咳  相似文献   

18.
张焱 《吉林中医药》2011,(10):956-958
《内经》中有关咳的论述多达30余篇,内容涉及咳嗽的病因病机、脏腑病位、临床表现、辨证分类、治疗原则与方法、预后转归等多个方面。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的病因,《内经》首重寒邪客肺,其次还有风邪客肺。《内经》以五脏六腑为纲辨治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2种。关于咳嗽的治法,《素问.咳论》特别提出针刺取穴的原则。此外,治疗咳嗽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审因论治,对于五脏咳要配以行气通经之品,六腑咳要施以益气升提之法。  相似文献   

19.
经行咳嗽案     
历时二年半经行咳嗽,初用解表宣肺止咳兼调理月经法,无效;后改用止嗽散合寿胎丸肺肾同治、补益冲任。  相似文献   

20.
李明道 《陕西中医》1993,14(11):486-486
<正> 临床资料本组380例,男176例,女20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5岁;发病最短4d,最长30年。上感20例,支气管肺炎22例,肺结核5例,气管炎333例。X光检查:355例肺纹理增多,少数有絮状阴影,5例见有云雾、片状阴影外,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