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订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方法 以国内外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报告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职责任务、应急准备、现场救援原则与程序、应急防护行动的基本要求和实用建议。结论 本导则可用于指导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组建、实施有效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实现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动态掌握现场相关音频、视频信息及监测数据,研究开发卫生应急监测平台。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应急相关标准,结合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制定平台设计思路、特点、功能及构架,设计开发以核和辐射损伤救治基地、指定医疗机构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为主要使用对象的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平台。结果:研制完成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平台的构建。结论: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提高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为今后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并掌握贵州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资源现状,为发生核突发事件和放射事故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制定全省统一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员,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调查人员,统一方法、明确职责、把好质量关,并签订责任书。结果 只有省卫生厅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省疾控中心进行过2次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演练,其余机构均无相关预案和未进行相关演练。现场及实验室放射性检测能力主要集中在省级放射防护机构,各种设备和医学应急储备药品也十分匮乏。结论 应加强我省放射防护专业机构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队伍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应对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予以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关部门核与辐射医学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对公众进行核与辐射医学应急救治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吉林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能力,掌握我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资源,有效开展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并对现有医学应急资源进行评估,提出整合建议。按照卫生部的部署,吉林省卫生厅责成省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吉林省核与辐射医学应急资源调查工作,并负责该项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调查员培训、质量控制及在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含相当于省级的军队和企业医院)相关项目的调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核应急医学救援人体表面污染控制相关标准,探讨现有标准的不足,提出核应急医学救援人体表面污染控制相关标准应用建议。认为现行标准WS/T 467—2014《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响应程序》、GBZ/T 271—2016《核或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通用准则》、T/WSJD 7—2020《核辐射突发事件放射性污染人员洗消流程及技术要求》适用于核应急医学救援人体表面污染控制,其中GBZ/T 271—2016的参考理念较新、可操作性较强,建议任务单位及相关应急力量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吉林省现有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资源及应急准备工作情况,我们以发放调查表与现场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3家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中已建立包括处置核和辐射应急在内的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和管理部门的比例分别为73.7%、23.3%、72.2%,制订包括处置核和辐射应急预案在...  相似文献   

7.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准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源与放射线装置广泛应用和国际恐怖活动的日趋猖獗,核与辐射应急医学准备和响应面临着新的挑战.医院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援是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讨论了医院,特别是核辐射损伤救治基地应急响应中的任务,在预案、人员、设施、仪器装备、药品和技术等方面对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核辐射损伤救治基地只有在平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应对突发核事件和辐射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5):291-291
刘长安、刘英、苏旭编著的《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行动导则》一书于2005年9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17.5元。本书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暨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技术丛书之一,系统论述了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的职责和任务、应急准备、现场医学救援原则与程序、放射防护行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保证核和辐射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合理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核与辐射事故的危害提供建议。方法 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开展伤员分类方法研究。结果 阐明了核和辐射事故伤员特点,初步提出了伤员分类原则、标识和方法等。结论 将在核和辐射事故中伤员科学分类和有序救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现有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及应急准备工作情况.方法 以发放调查表与现场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63家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中已建立包括处置核和辐射应急在内的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和管理部门的比例分别为88.00%,31.25%,45.56%,制定包括处置核和辐射应急预案和管理部门的比例分别为36.00%,16.67%,8.89%.结论 甘肃省医疗机构的核及辐射应急医学救援系统在组织体系、人力资源、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很大不足,亟需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廖力  王国君  高栋  何煦  田勇泉 《职业与健康》2014,(13):1867-1869,1873
探讨区域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中心的选取方法,根据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以及建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中心的必要性,将中值模型选址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用于核与辐射应急医学中心的选址与建设,提出构建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中心的的原则和措施,缩短救援半径和救援时间,降低救援费用,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军队医院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方法 以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理论为依据,在已有的应急护理救援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征询,初步构建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结果 两轮征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86和0.88,协调系数为0.432~0.519,最后确定的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 该体系涵盖了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护理工作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核应急救援护理专业队员的选拔、岗前培训、考评等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救护体制,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救援效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核事故与辐射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操作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基于卫生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应急能力在线培训与演练信息平台构建及示范区建设"的一个子项目。项目研制并完善了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操作方案,以及个人防护、隔离、现场检伤分类、现场医学救援、样本采集、剂量估算以及应急现场辐射监测等7项关键技术,并进而集成了知识点库、培训资料库、技术标准(指南)库、案例库、考试题库和演练脚本库。项目成果为建设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线培训和演练平台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核应急现场医学救治行动中重症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方法 按照核事故医学救援行动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医学救援行动中危重伤员的辐射防护方法和技术流程,并通过训练、演习行动加以检验和优化。结果 制定了伤员救治及后送过程中的防护以及相关组室、作业人员、装备器材的污染扩散防护方法。结论 相关防护技术能够提高救援作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并最大程度上减少伤员的放射性损伤和污染的扩散,提升医学救援行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线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方法根据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实地演练经验开展理论分析。结果当前一线核应急救援队伍还普遍存在宏观管理体系松散、专业救治人才缺乏、进修培训不连贯、救治药材更新配套缓慢等薄弱环节。结论通过科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优化药材供应储备、完善应急救援信息化支撑等手段,可提高一线核医学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设备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公安消防部队是核事故灭火救援的骨干力量,为提高部队参与处置核事故应急救援和火灾扑救的能力和水平,在分析核泄漏事故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核事故中消防应急救援的处置程序,并提出了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现有核和辐射应急医学资源及应急医学救援准备情况,以便在突发核事件或辐射事件时能够为江苏省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决策指挥提供依据。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在统一的质量控制条件下,采取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调查员使用纸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填写表格。结果确定159家医疗机构为调查点。51.6%的调查点有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核应急)预案(程序),73.0%的调查点设有核(放射)应急机构或公共卫生应急部门,60.4%的调查点应急管理部门归口在医务科(医教科),3家医院有放射损伤的诊治医生,2家医院接诊过放射损伤的病人,75家单位有核应急相关药品,但药品库存较单一,相关设备71.5%为进口,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61.7%在核医学科,射线装置68.2%为进口。结论加强核和辐射应急体系建设及技术储备,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核和辐射应急预案)或程序,增加应急经费投入和应急药品储备,强化放射诊疗设备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我国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体制的现有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归纳分析。结果 在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方面,存在忧患意识不强、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专项经费保障不力、装备药品老化或缺乏、应急预案不完善、培训和演练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公众宣传教育缺乏等诸多问题。结论 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教训,应持续完善我国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体制,应对核应用发展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