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藻寡糖是来源广泛的海洋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抑菌、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逆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以国家知识产权中国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了1985-2015年期间我国海藻寡糖领域相关专利,从申请量、申请人、国际专利分类号、技术热点对海藻寡糖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10年开始,该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海洋大学在该领域技术优势明显,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利的技术热点主要在海藻寡糖的制备与应用两个方面,以制备为基础,对海藻寡糖在医药领域、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农业领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支细化的研究。该研究结果对我国在海藻寡糖领域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DII的生物育种专利技术国际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带来的粮食危机等问题。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国际专利数据库(DII),利用TDA分析工具对生物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揭示了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现状、热点以及技术布局。结果显示,美国在生物育种领域技术优势明显,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但专利总体质量不高;杜邦先锋种业、孟山都等国际育种巨头企业均在主要国家都进行了专利布局,而排名前十位专利权人中没有中国企业。该研究结果对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发展和布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壳寡糖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寡糖为一种由2~10个氨基葡萄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寡糖聚合物。壳寡糖分子量低,水溶性好,易被吸收,环保无污染,在种植业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抗病、抗逆、促进生长、增产、提质和保鲜等作用,常被用于植物营养液、土壤调理剂、农药和果蔬保鲜剂等。本文综述了壳寡糖化学成分及结构分析方法并以应用类型为基础对壳寡糖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就壳寡糖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壳寡糖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亟需探明当前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专利创新布局和竞争态势。依据专利导向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以核心专利数据(不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为基础,从整体环境、技术布局和机构竞争3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布局及竞争态势。结果表明,领域内技术创新活跃,中国核心专利量位居前列,但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北美、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技术布局地,尤以美国最为集中,中国发明的专利主要布局在国内,全球竞争能力不足;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性技术和杂交技术等是领域热点技术;突变或遗传工程、改良基因型的方法是领域内“主导-成熟型”技术,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重点布局,我国在“新兴-成长型”技术领域具备相对优势;跨国种子公司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技术布局主题广泛,因此,我国亟待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创新研发机构。上述结果为政府及科研部门制定该领域技术创新引导政策,以及开展前瞻性研发布局和优化竞争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智慧农业领域的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信息支撑。【方法】 文章以智慧农业领域专利的申请年、国家、申请人、IPC分类号等数据为分析对象,对智慧农业领域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分布国家/地区、主要申请人和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 全球智慧农业技术仍处于成长期,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我国既是智慧农业相关专利的主要技术来源国,也是专利的主要布局国;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等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申请人中企业申请人的专利数量最多,但是高产和高质量申请人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部分国外企业;申请人集中度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领域的竞争态势趋向激烈;不同申请人专利的法律状态、技术布局差异较大;全球智慧农业领域专利聚类共形成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装备、环境控制、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机器视觉和灌溉等几个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专利文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为了解目前我国天麻专利的研究方向及重点,以Patentics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公开日为2003年以来国内天麻专利,利用Excel 2019、Origin 2021工具以及专利计量学,对申请数量、申请地区、申请人、主要发明人、技术领域分布、法律状态和专利地图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天麻专利申请数量呈波浪形变化;不同地区申请数量与地理位置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申请人呈现较强地域性,重点关注领域也有所不同;所属单位相同的发明人存在合作关系;国内天麻专利技术领域分布重点集中于人类生活需要方面;专利地图呈现了天麻专利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揭示近20年天麻专利技术分布和研发重点,为天麻未来研究领域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壳寡糖是指由2~10个2-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物,可以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壳寡糖分子中C3、C6位的羟基以及C2位的氨基是强亲核基团的活泼基团,容易发生亲核加成或亲核取代反应,C3、C6位的羟基还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羰基或羧基。对壳寡糖的化学修饰主要包括酰化、羧基化、羟基化、氰化、醚化、烷化、酯化、接枝化、交联化、成盐、螯合等反应。通过化学修饰生成各种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衍生物,不但拓宽了壳寡糖的应用范围,而且可以提高壳寡糖的生物性能,是近年来壳寡糖研究的热点,生成的壳寡糖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大数据的油菜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油菜产业技术发展现状,采用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对油菜产业全球专利发展态势、主要国家、重点创新机构、主要IPC和技术热点、专利强度进行了分析,并用可视化的方法展示了该技术领域的创新状况。结果表明:全球油菜产业发展在经历技术萌芽期、技术成熟期后, 2013年后逐渐进入技术衰老阶段;中国大陆和台湾是美国、日本等国专利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油菜产业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C12N、A01N、A61K等小类;中国的发明创新覆盖了大部分技术热点,但仍有部分热点领域覆盖度不足,美国专利强度遥遥领先,中国专利技术创新仍面临挑战。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利数据的植物抗逆境胁迫基因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逆境胁迫基因研究对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智农361”农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系统采集整理了1989-2013年间的抗逆境胁迫基因研究相关的专利文献,应用专利计量统计、词共现、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采用Bibexcel、Citespace和Vosviewer等工具,分别从专利申请量及年度变化、专利权人、关键词和德温特手工代码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抗逆境胁迫基因专利的动态发展趋势、优势单位及其竞争态势、研究热点和重点技术领域。研究结果显示,该领域相关专利申请从1989年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从2000年开始进入加速增长期;优势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美国、德国的跨国企业,并呈现出强弱联合、强强对抗的竞争态势;专利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水稻、抗旱、抗盐、转录因子等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以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的研究为基础,同时在植物对象、胁迫类型和胁迫忍耐机理研究上呈现出分支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专利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创新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种业面临严峻挑战,探析种子技术创新分布结构的需求日益迫切。[方法/过程]本文基于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获取的专利数据,利用专利计量和专利地图等方法,对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地域分布、技术研发热点与创新分布特征、创新机构竞争态势和核心专利布局等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基因工程技术是该领域内的"主导—成长型"技术,美国占据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地位,我国缺少位居全球前列的技术创新机构,核心技术能力距世界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国际种业和农化科技巨头纷纷在中国进行核心技术布局,我国在禾谷类作物种子技术领域面临着极大的市场压力和巨大的技术壁垒,急需建立相关的专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coPat数据库,采集2010年—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专利权转让信息,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分词技术对转让专利标题进行技术关键词抽取,并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在网络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社团划分识别京津冀区域热点需求技术,结果发现:第一,制造业类技术需求最为强烈;第二,基于技术关键词网络的6个社团,挖掘六大类热点需求技术,涉及通信类、药物类、工业制造工业类、电力类、电子元件类及检测类;第三,热点需求技术主要集中于各项生产工艺与信息技术产业。同传统的基于文献、专利申请数据挖掘技术热点相比,提出了基于专利技术交易数据的技术需求热点识别思路。研究将为关注技术市场,挖掘技术交易数据识别技术需求,引导技术研发方向,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白菜作为我国主要蔬菜品种,目前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其在世界各地的引种种植,逐渐成为世界性蔬菜,引起各国研究者关注,因此,白菜分子育种的知识产权布局和竞争格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白菜分子育种领域,以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情报学研究手段,借助DII、TDA等专利检索、数据分析工具,对白菜分子育种领域专利进行检索、分类、整理、分析。通过对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核心国家/地区、核心专利权人、技术分布、热点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近年白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东亚三国是白菜分子育种研究的主要力量;高校和国立科研机构是白菜分子育种研究的主力军;基因克隆、鉴定、分子标记开发和种质资源创新是分子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龙丽娜  刘晃 《农学学报》2020,10(9):66-71
为探讨国内南极磷虾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本挖掘法对在中国申请的南极磷虾专利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包括总体概况、申请趋势与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空间和技术分布、申请人以及专利价值分析等。结果表明,国内南极磷虾专利技术研发处于发展期,专利技术层级有所提高,但国外申请人拥有的南极磷虾专利价值较高。应注重提高国内南极磷虾专利的质量,开展南极磷虾产业规划及战略的研究,从而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关乎全球粮食安全。深入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专利,对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PatSnap),利用专利分析法,对收录的有关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总量及趋势、国家/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热点主题与专利价值等方面,研究全球小麦遗传育种专利的技术现状、研发热点与发展态势。[结果/结论]全球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是该技术领域的活跃机构,国内申请人则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抗病性基因的研究、耐除草剂和杀虫剂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转基因小麦研究等是当前的热点技术主题;高价值专利主要集中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中国的专利技术布局应打破地域局限,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技术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15.
植物分子生物学是植物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对作物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科研论文产出,客观评价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及影响力,了解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有重要意义。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了2006-2015年间我国研究人员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我国论文产出数量和影响力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并与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对比,同时对该领域内我国科学家发文期刊、高产作者、高产机构、资助来源和国际合作情况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揭示了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过去十年间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我国科学家发表的影响因子大于4.0的论文共计3 841篇,占全球总数的16.74%,全球排名第二,且年度发表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2年开始跃居全球第二,与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论文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但与荷兰、英国等世界领先水平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把握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全球发展格局,挖掘出我国在该领域的一批优势机构和领军人才,理清我国国际合作关系,追溯资助来源,探测研究热点,识别我国在领域内的国际地位,找到优势和潜力,并发现问题和差距,以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2001~2015年我国烟草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检索统计的基础上,从基本统计分析、深度挖掘分析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烟草产业相关专利的整体态势、区域分布、竞争主体、竞争领域4大因素。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我国烟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专利申请数量普遍增多,相关的技术发展迅速且绝对多数技术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局限性,呈现出局部区域集中度高、区域发展程度及分布不均的特点,且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人在专利申请类型、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差异很大;烟草的调味或加香技术、无烟气的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口含型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等技术创新难度相对较小,可拓展、创新的空间比较大,属于重热点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植物工厂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植物工厂新兴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推进。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植物工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植物工厂在中国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政府越来越重视植物工厂的建设和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培训人数越来越多,但未来中国植物工厂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如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番茄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利用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为检索和分析工具,对番茄相关专利申请量、专利和申请人类型、专利申请地域及其技术构成、专利权人及其技术构成、IPC构成及技术变迁等进行了分析。中国番茄相关专利申请人主要以企业、大专院校和个人为主;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北京、山东等;番茄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是食品或食料的制备和处理、园艺栽培、微生物或酶及其组合物、肥料或农药或土壤调理剂等组成的混合物等。建议番茄产业应开发更多有重要价值的目的基因,建立番茄高效的再生和转化体系;利用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兼抗多种病虫害的番茄新品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挖掘和拓宽新的技术领域,与国外技术进行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做好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9.
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土壤中添加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目前一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Pb在土壤中的的存在形态不一,导致植物有效性较低,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铅的修复效率十分有限,所以向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螯合剂有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如今螯合诱导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热点和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螯合剂种类的划分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应用现状,综述了Pb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未来螯合诱导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