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超滤-反渗透膜组合工艺处理电厂循环排污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京丰天然气燃机联合循环电厂使用超滤-反渗透膜组合工艺处理循环水排污水。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的最大问题是反渗透膜的污染控制问题。因为循环水排污水相对水质较差,因此对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采用超滤膜作为预处理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北京京丰热电厂通过长时间的工业化运行,证明了在处理回用循环水排污水过程中,超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系统的可行性,也积累了该工艺处理循环水排污水用于电厂循环补充水和锅炉补给水方面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
石灰软化法处理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定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总硬度为6.37mmol/L;总碱度为7.30mmol/L,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该排污水并将其作为其他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满足循环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适应性较强。采用该方法,吨水处理费用为2.9元,每年可节约新鲜水300多万t。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曾昭琪本文是一篇综述性文章。电厂冷却循环水三聚磷酸钠处理——丁元海本文从石家庄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三聚磷酸钠处理的摸拟动态试验数据中,筛选出各厂运行控制指标及处理方式。通过多年实践,证明采用此法已取  相似文献   

4.
电厂循环水处理,一般采用阻垢剂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而单纯采用阻垢剂处理循环水,浓缩倍率都比较低,而且循环水中的阻垢剂随排污水排入环境或公共水道后,将会污染环境引起公害。现有的杀菌剂并不能有效杀灭循环水中的菌藻。本文针对循环水系统采用电子化学协合水处理,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减少阻垢剂的投加量,以及应用电子法处理循环水,替代传统杀菌剂的稳定性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中水回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现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滨海热电厂采用天津开发区中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研究了适应天津滨海热电厂系统材质和工况条件的水处理药剂及其配套处理技术,并应用于现场运行。一年多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中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处理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制甲醇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煤制甲醇生产用水量大,污水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为节水减排,保护环境,设计采用IMC工艺处理以气化污水为主的生产污水;双膜法深度处理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生产污水和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经处理后均回用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煤制甲醇污水处理后回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大大减少了污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2)
某火力发电厂超超临界机组主水源为城市再生水,不足和备用水源为水库水,针对城市再生水和水库水的水质特点、以及循环冷却水工况及水质要求,综合全厂水量平衡,经过循环水处理系统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采用补充水石灰软化处理和循环水旁流石灰软化处理的方案具有运行安全可靠、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可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8.
房金祥 《水处理技术》2006,32(12):81-83
针对仪化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导致浓缩倍率只有1.6,以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等问题,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实现闭路循环,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并对循环水实施加缓蚀阻垢剂和杀菌剂及旁流过滤等办法。改进措施实施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烟台发电厂投入运行的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该系统由预处理、预除盐、一级除盐、深度除盐等部分组成,它以电厂的循环排污水作为水源制取除盐水,与原有的水处理车间的除盐水一起供应烟台市供热管网首站用水和电厂锅炉用水.系统投入运行后降低了循环水的浓缩倍数,改善了循环水的运行工况,解决了电厂中循环水排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实现了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回收利用,达到了循环水的零排放,提高了水利用率,降低了电厂的水耗.  相似文献   

10.
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衡水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为例,介绍了以含盐量较高的新水为水源的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各方案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以循环水系统排污水作为水源的锅炉补给水处理方案进行了说明和分析,通过对两种水源的不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得出了含盐量较高的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的最佳方案为反渗透加混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