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Carbotrap作吸附剂,在常温采集大气中挥发性苯系物,直接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对新型吸附剂Carbotrap的采样-脱附-分析精度、回收率、突破体积等作了试验。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不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色谱峰好,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可对大气中ppb级苯系物进行测定,RSD≤3.5%。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含卤配体金属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卤原子相联成[LM(Cl)2M‘Cl2]和[LM(Cl)2·M’L‘]2+卤桥型异核配合物.对它们3800~80cm-1间的红外光谱作了研究,并提出构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恒温固定床吸附柱中,分别装填不同型号、粒径的大孔磺酸树脂(吸附剂),在氮气、C4(气相)、C4(液相)三种不同的介质中,对甲醇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考察.采用色谱扰动-应答技术,对得到的吸附柱脉冲应答曲线,按矩量分析法进行处理,取得了与工业操作相类似的条件下,甲醇在上述各种情况下的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速度常数.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吸附剂),在用于分离C4烃中的甲醇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保存有多细胞藻类原植体、细菌和疑原类化石的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所作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磷块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最高热解温度tmax达597℃,同提物中以非烃化合物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烃类含量不足20%,色谱-质谱 (GC-MS)分析图谱显示烷烃的碳数范围很宽,有显著的高碳数正烷烃峰群(C10-C31),奇偶优势明显,烃 机组分中除正烃外还包含有萜焓、甾烷、芳香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等。其中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5.
以正相薄层色谱和反相薄层色谱为向导,研究了卤本甲酰基二茂铁、1-乙醇基-1'-卤(代苯甲酰基)二茂铁和卤代苯基二茂铁基甲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和反应相高效液相色谱。该三类化合物卤原子在苯环上取代位置相同时,其比移值Rf和保留时间tR呈现出如下一致规律:Rf(F)>Rf(Cl)>Rf(Br)>Rf(I),tR(F)<tR(Cl)<tR(Br)<tR(I)。在TLC和HPLC中,Rf和tR值则随卤原子在苯环  相似文献   

6.
运用Hamiltonian PM3算法,计算了36种卤代芳烃化合物的26个量子化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卤代芳烃化合物在缺氟沉积物中还原脱卤速率的QSPR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解释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机理.结果表明,卤代芳烃化合物中整个分子的最负的原子净电荷(q^-)、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核吸引能(ENC)、该碳—卤键上碳原子的净电荷(qc)、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Iumo)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小;而前线轨道间隙能(△E)、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电子推斥能(EEC)、相对分子质量(Mr)、整个分子的最正的原子净电荷(q^ )、平均分子极化率(α)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大.  相似文献   

7.
二氮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聚合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类双酚化合物与二卤单体反应,以及类双酚与对氯苯腈反应合成了3种模型化合物;通过对模型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证实了该新型类双酚单体中N-H参与亲核取代反应,形成了C-N相连而非C-O相连结构,进而提出了类双酚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聚芳醚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卤代硝基二苯醚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众多文献报道在硝基二苯醚基础上可合成多种具有良好的除草、杀虫、杀菌功效的化合物应用于农业及医药上,例如,卤代硝基二苯醚经还原,重氮化,水解后得到的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日化、化妆品、医药及纺织物杀菌等领域.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合成的卤代双硝基三苯二醚是一类结构全新的化合物,其对称的双硝基结构对苯醚类衍生物的进一步发展与性能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链段中含有-NH2,-OH活性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形形茂配位化合物,可制成高分子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以Cu^2+和Pb^2+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界因素温度、PH、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从等温吸附方同发,研究了吸附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DCC(二环已基碳酰二亚胺)存在下用4β-氨基-4-去氧-4′-去甲表鬼臼毒与卤代苯甲酸缩合,合成了12个新的4β-卤代芳香酰胺基-4-去氧-4′-去甲表鬼臼毒衍生物(2~13).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KB,HCT-8,A-2780和HeLa-60细胞的杀伤效应(体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中大多数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依托泊甙,即VP-16在HCT-8,A-2780和HeLa-60细胞的杀伤中有较强的效果.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用QSAR(定量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对KB,HCT-8和HeLa-60细胞抑制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12.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的优化是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重要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使用CaCl2-NH3为吸附工质对的化学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吸附床解吸过程中温度场和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量(SCP)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填充直径和每层填充厚度的吸附床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填充总量一定时,吸附床的填充直径越小,系统的制冷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车用吸附天然气储罐在脱附放气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严重影响了储罐的脱附效率和汽车行驶速度.建立了天然气、活性炭吸附剂和天然气储罐的热质交换模型,模拟计算了脱附过程中储罐内温度、压力和脱附量的变化,分析了温度、压力等热力参数对脱附速度和脱附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储罐的自然脱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在脱附过程中,储罐内的平均温度由293.15K降到了250.46K;储罐中心处温降最大,由293.15K降至244K,降幅达到了49.15K;自然对流下的脱附效率比等温脱附降低了24.49%;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壁面所提供的热量越少,脱附速度越小,脱附效率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以TiO2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吸附剂进行含铬废水的处理试验,并与活性炭吸附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铬(VI)80 mg/L的水样,利用TiO2复合吸附剂进行处理,其铬(VI)的吸附去除率为99.5%,高于或相当于活性炭吸附法;铬(VI)的解吸率达到99.6%,吸附剂经再生后可以再行利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50(Z1):158-158
Through the test of CH4 displaced by CO2 using the coal sample as the adsorbent, this paper has found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phenomenon und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BM mining condit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adsorption theory of the moder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interfacial chemistry, the CBM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nd displacement desorption mechanism are intensively discussed, and a new path for studying the CBM desorption mechanism in the CBM exploitation process is explored.  相似文献   

16.
运用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通过马弗炉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碳化制备玉米芯基活性炭,考察了其对锌、锰和铅三种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及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吸附重金属锌的机理,并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适工艺下生产的玉米芯基活性炭对水中锌离子有极高的吸附率,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玉米芯基活性炭的解吸,酸解吸法比电场干预解吸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初步判断玉米芯基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是一种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对XH-1型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含酚废水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吸附平衡时间,确立了吸附体系Freundlich等温式,找到了树脂在不同再生剂中再生最佳工艺条件,发现了吸、脱附过程分别具有二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得到其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8.
浸泡法制备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筛为基材通过浸泡CaCl2和SrCl2溶液的方法制备复合吸附剂.在模拟制冷条件下,对以不同浓度溶液制备的复合吸附剂的吸附、解吸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将吸附解吸性能最好的复合吸附剂在自制的模拟制冷装置上进行了制冷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性能,最大吸附量达51.6%,解吸率可达69.3%,在模拟制冷装置上系统的制冷系数达0.25,单位吸附剂的制冷功率为0.072 W/g,符合太阳能吸附制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控制体热平衡和熵平衡导出换热过程火用损失率方程 ,利用换热过程的火用损失率方程得到了 3种天然制冷工质 (氨、二氧化碳、丙烷 )和常用卤代烃制冷工质在不同换热方式下的综合特性 ,并在相同换热模式下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上述几种天然工质 (尤其是氨 )其流动与传热的综合性能优于R2 2 ,R5 0 0和R114等几种常用的卤代烃工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萃取柴油中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树脂的筛选,树脂柱层的高径比(H/D)、流速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洗脱剂选择,洗脱剂配比、流速对洗脱效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柱上萃取、洗脱及树脂再生的条件.实验表明,本法具有树脂吸附容量大,柴油中碱氮脱除率和回收率高(96%以上),树脂再生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