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艺  于传骏 《科协论坛》2005,20(9):29-31
公众科学素质不仅影响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而且影响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以及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学术界人士的关注.他们不仅提出各种促进本国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而且还定期进行测量和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各自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推动我国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注意科技系统发展战略与以科技为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区别,建设科技发展的软硬环境,优化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玉祥  朱桂龙 《预测》1994,13(1):57-61
科学发展预测的概念和功能陈玉祥,朱桂龙,陈德棉(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23000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调整的一个趋向是,加强科技政策研究,加强科技预测...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各种政策与措施激励和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在众多国际科学奖项中 ,历经近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被一致公认为最具权威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不但反映了现代科学的历史 ,而且也与 2 0世纪蓬勃发展的技术进步紧密相连。获奖成果不但有重要科学发现、重大理论创新 ,还有重大技术创新以及实验方法和仪器的重大发明。诺贝尔奖所激励的 ,事实上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目前 ,我国的科技工作仍普…  相似文献   

6.
科技情报的调研工作是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搞好科研管理的前提,是制定科研计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科技情报的调研工作。首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加强科技情报的调研工作。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交替  相似文献   

7.
《学会》2009,(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德建设,提升科技团体的道德水平和公信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学会科学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纷纷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美国的"2061计划"、中国的"2049计划"等都把加强培训、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作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郝敬云 《科教文汇》2008,(29):32-3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愈来愈受到重视,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科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中,生命科学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与期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科技界非常振奋,也非常活跃。振奋的原因,是因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对于中国的科技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盛事;活跃,则是因为围绕着规划制定工作出现了一些争论,争论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界内部,甚至也波及到社会科学界乃至企业界,争论焦点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说到底,是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发展哪些科学技术的问题。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只圣杯。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知识又是由科学…  相似文献   

11.
《科协论坛》2007,(4):34-34,3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及其他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1日福建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是我省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而制定的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这部地方性法规从我省科普工作实际出发,在总结我省多年科普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大法中的一些原则规定加以细化和补充,对我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ITU,国际电信联盟。这个已有130多年历史的国际组织,是各国共同研究电信科学技术,建立国际电信技术标准,制定国际无线电管理规约的权威性组织,也是全世界电信领域优秀科学家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06,13(2):61-6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更坚定我们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研究之路。科学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和科学活动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交叉学科。科学学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从整体上考察科学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分析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预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为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90年代是大科学时代,是依靠科技进步谋求综合国力领先的时期。科技政策作为科学技术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最集中表现,如同杠杆,对科技发展起着调节作用。各国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的科技政策正确,就能为科学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则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面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新特点,科技管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和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前身),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着手制定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有关全球事务的决策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显著增强.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都日益重视科学咨询.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素养,包括公正、客观、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家、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有关科学政策制定所施加的影响。因此,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所具备的科技素养和对科技的理解。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女性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卢锐 《未来与发展》2006,25(3):45-49
科技发展是促进国家建设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开创人类文明及丰富人生的源泉。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但影响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及产业环境,更是形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然而各国政府对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不同,对各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竞争力亦有不同的影响。以日本为例,其早期以引进技术来发展其产业技术为主要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超过欧美的产业技术能力后,日本为建立创新自主的科学技术,在1986年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大纲》以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成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先的支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不断学习国外的科技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成长。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仍由政府所主导,某些科技领域已能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