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布一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教训。方法:搜集我院近20年诊治14例布一加氏综合征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和误诊作分析总结。结果:布一加氏综合征主要表现急性:腹痛、呕吐、腹胀、黄疸、迅速肝、脾肿大、腹水、血压低及少尿;慢性:肝脾肿大,急行走上柚心悸、气短、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静脉怒张、皮肤发黑有溃疡。结论:布一加氏综合征无特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2.
布-加氏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布-加氏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我院1992年1月到2003年10月收住的24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结果:24例病例中18例误诊.误诊最多的为肝硬化.结论:彩色多谱勒、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可提高对布-加氏综合征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布-加氏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上段梗阻、闭塞,引起血液回流受阻,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加,临床表现以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腹水为症候群。随着对布-加氏综合征病因机理的研究深入,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确定成果,明确病因的诊断成为关键,现对我院诊断16例布-加氏综合征的超声诊断病例声像分析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征的超声特点,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52例,将超声结果与X线造影及临床手术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52例中经X线造影或手术证实49例,下腔静脉型23例,肝静脉型14例,混合型12例,误诊3例,符合率94.2%.结论 布-加氏综合征超声特点有: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上段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改变,频谱异常,下腔静脉生理性搏动消失,肝静脉交通支形成,副肝静脉扩张等.肝肿大重力后压引起下腔静脉假性狭窄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改变体位,减轻肝对下腔静脉的压迫,观察下腔静脉变化是一种较好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计兰  李俊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98-3599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超声特点。方法:二维超声结合多普勒血流探测临床怀疑肝硬化患者。结果:超声确诊8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不全梗阻100%;肝内静脉迂曲扩展100%;脾肿大100%;肝硬化50%;尾状叶增大、腹水各25%。结论:超声多普勒诊断布-加氏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友琼 《当代医学》2009,15(6):35-35
目的分析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2007年7月收住的9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结果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腹部胀痛、腹水、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误诊事较高。结论应重视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对肝硬化表现重而肝功能损害轻.应高度怀疑本病。彩色多谱勒、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可提高对其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或完全性梗阻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症和腹水。现将2004~2005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例布加氏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1]。本文报告1例误诊为肝癌的布-加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李文贵 《吉林医学》2012,33(12):2624-262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的形态结构。全部患者均行HV造影证实,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28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可以完全显示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肝静脉、副肝静脉的狭窄、受压等征象。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显示HV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00%。结论: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完全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血管的形态结构,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布 -加氏综合征改进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 12例布 -加氏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①血管造影对布 -加氏综合征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②血管内支架植入及激光血管成形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线索.方法 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经上级医院确诊的4例及本院确诊的7例共11例布-加综合征例患者首发临床表现,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检查、彩超、CT、磁共振及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布-加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腹胀、下肢水肿等,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升高,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须通过影像学及遗影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对于出现不明原因腹胀、下肢水肿、腹水、腹壁静脉曲张、黄痘、肝脾肿大等症状者要考虑布-加综合征可能,并以此为线索进行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 布一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 Sy-ndrorne)是下腔静脉高位阻塞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伴有或不伴有肝静脉阻塞,但均有肝静脉回流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腹胀、腹水、浮肿。确定诊断需要行下腔静脉造影或肝静脉造影,在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图中,本病有独特表现,但若不加注意则往往误  相似文献   

13.
对81例布-加氏综合征(B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分型标准。经DSA、彩超、CT、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的布-加氏综合征81例。BC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腔静脉梗阻和门脉高压症状。胆囊壁增厚是其影像诊断的一个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合并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意外发现患者合并布加氏综合征,切除肝上下腔静脉的狭窄环后施行原位肝移植,患者无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原位肝移植不仅是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布加氏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而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或其邻近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下肢水肿,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等。过去外科进行各种分流手术,难度极大,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我们采用经皮右心房和下腔静脉双向造影,明  相似文献   

16.
布-加氏综合征(BCS)即肝静脉或(和)肝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丰要是下腔静脉高压症(下肢水肿、色素沉着、腹壁及腰部可有静脉扩张,血流方向从下到上)和门静脉高压症(顽固性腹水,肝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病因复杂,不同地区病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布加氏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或完全性梗阻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症和腹水。现将2004~2005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例布加氏综合征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2~49岁,平均35岁。下腔静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 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探测布 加氏综合征 2 2例 ,并经临床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 隔膜型 7例 ,狭窄型 14例 ,肿瘤栓塞 1例 ,累及肝静脉 16例 ,彩超诊断符合率为 95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判断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枝循环 ,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应作为诊断布 加氏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逆肝硬化的关键。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布-加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归根结底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管通畅度的诊断,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相结合可以准确显示血管改变以及肝实质病变,并能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布 - 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国内报道不多,主要在山东、河南、安徽一带高发,我省报道极少,容易误诊.可通过超声、CT、核磁共振(MRI)及肝动静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上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