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康峰  项寿鹤 《石油化工》2004,33(Z1):65-67
采用天然高岭土为原料,首先在强碱介质中,制备出含Y型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沸石纳米簇,然后再将该沸石纳米簇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具有高温水热稳定性的介孔分子筛. XRD、FTIR、N2吸附等分析表明,所得介孔分子筛试样具有六方相介孔结构,孔壁中含有Y型沸石次级结构单元,该介孔分子筛孔壁厚于常规方法得到的MCM-41介孔分子筛,试样的高温水热稳定性考察显示,试样经过800℃水蒸气下处理2 h仍然保持介孔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合成β沸石的废液作为部分原料合成了低硅多级ZSM-48,利用XRD、XRF、SEM、N_2吸附-脱附、NH3-TPD、FT-IR等手段详细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β沸石废弃液中的硅铝物种以初级(次级)结构单元形式存在,这些初级(次级)结构单元诱导了ZSM-48沸石晶核的形成,并促进了晶体生长;合成的ZSM-48为棒状纳米初级晶粒构成的多晶聚集体,且存在丰富的介孔结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合成的ZSM-48的n(SiO2)/n(Al2O3),获得n(SiO_2)/n(Al_2O_3)为52~76的高结晶的低硅ZSM-48样品。此方法为合成低硅ZSM-48提供了一个绿色、环境友善、低成本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降解法制备Al-Z-SBA-15复合分子筛,利用XRD、FT-IR等方法对Al-Z-SBA-15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沸石结构单元以五元环的形式存在于骨架中;大部分铝以稳定的骨架铝的形式嵌入到孔壁,提高了孔壁结晶度。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铝物种与沸石结构单元对介孔分子筛Al-Z-SBA-15水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结构单元和Al~(3+)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分子筛Al-Z-SBA-15的水热稳定性,提高了硅羟基的缩合度和孔壁的厚度;Al~(3+)水解能力较强,在水热环境中形成的羟基水合配离子与Si—OH脱羟基形成Al—O—Si,使Al~(3+)禁锢在介孔表面,对骨架硅起到保护作用。经100℃沸水处理432h和600℃100%水蒸气处理10h后,Al-Z-SBA-15仍保留介孔结构。  相似文献   

4.
张瑛  窦涛  李强  李玉平  王姗 《石油化工》2005,34(2):136-139
针对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问题,提出一种废沸石催化剂再利用的新方法,即以废沸石催化剂的碱处理母液为硅铝源,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模板作用下组装出孔壁含有沸石结构单元的介孔结构材料。进而以不同硅铝摩尔比的结晶度差的废β沸石催化剂为模型原料,示范了利用该方法组装孔结构与SBA-15分子筛相同的介孔结构材料的过程,并利用红外光谱、氮吸附表征和重芳烃的加氢脱烷基催化反应验证了该方法合成的介孔结构材料的孔壁中含有沸石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5.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以及组装条件对Mβ分子筛结构、有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3-TPD、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柴油中较难脱除的4,6-DM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微反装置上评价由Mβ为载体制备的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结果表明,β分子筛的次级结构单元被成功地引入到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合成的Mβ分子筛具有介孔和微孔结构、较高的酸性,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明显高于以氧化铝为载体的传统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以及组装条件对Mβ分子筛结构、有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3-TPD、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柴油中较难脱除的4,6-DM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微反装置上评价由Mβ为载体制备的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结果表明,β分子筛的次级结构单元被成功地引入到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合成的Mβ分子筛具有介孔和微孔结构、较高的酸性,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明显高于以氧化铝为载体的传统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合成介孔-微孔复合的钛硅分子筛,即首先合成具有微孔钛硅分子筛(TS-1)初级和次级结构单元的纳米簇,再将其引入到介孔孔壁结构中。采用XRD、BET、IR、UV-Vis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介孔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筛的长程有序度较好,且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300m2/g,IR、BET表征显示成功地将TS-1分子筛的初级和次级结构单元引入到了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在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中对环氧苯乙烷的生成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β沸石在Na2SiO3水溶液中选择性脱硅降解所得沸石次级结构单元、脱除的硅物种及Na2SiO3共同作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出介孔硅铝分子筛BM。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FT-IR、27Al MAS NMR、Py-IR、XRF及NH3-TPD手段对BM进行了表征,并以异丙苯裂化为探针反应,对比考察了Hβ、HBM和HAl-MCM-41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M为孔壁含有β沸石结构单元的介孔分子筛。与常规方法合成的Al-MCM-41分子筛相比,其表面硅羟基数量明显减少,孔壁增厚,且四配位铝比例明显增加,酸中心密度、强酸中心比例、B/L酸比值及水热稳定性都明显提高。采用HBM分子筛催化异丙苯裂化反应的苯收率约为采用HAl-MCM-41分子筛时的3倍,且前者的催化稳定性高于Hβ沸石。  相似文献   

9.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模板剂合成介孔MCM-48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为模板剂,在较大幅度降低模板剂用量(模板剂与硅源的摩尔比从0.55降至0.177)的条件下,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MCM-48分子筛。为提高分子筛合成的重复性,对影响介孔MCM-48分子筛合成的因素,如水与硅的摩尔比(简称水硅比)、晶化时间及混合模板剂中SDS与CTAB的摩尔比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配方中水硅比为62,反应条件为373 K下晶化72 h,混合模板剂中SDS与CTAB的摩尔比为0.164;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介孔MCM-48分子筛的孔径为2.72 nm,比表面积为861.8 m2/g。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六方相和立方相的介孔分子筛:首先合成含有口微孔分子筛的初级和次级结构单元的纳米簇,然后分别在碱性介质中与模板剂CTABr组装,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分别制备出六方相Mβ-41介孔分子筛和立方相Mβ-48介孔分子筛。采用XRD、FT—IR、BET、TG-DTA、SEM、TEM、^27Al NMR和^29Si NMR等表征手段对所得的介孔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所得的介孔材料的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以及酸性。结果表明,用两步法制备的介孔分子筛具有较强的酸性和较好的水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介孔材料含有β微孔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这对其稳定性和酸性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水玻璃为硅源、TiCl3为钛源、表面活性剂P123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了Ti-SBA-15介孔分子筛,并借助XRD、低温N2吸附、TEM和UV-Vi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母液酸度、n(Si)∶n(P123)、晶化温度和n(Si)∶n(Ti)等条件对Ti-SBA-15介孔分子筛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母液酸度、硅源含量和晶化温度下可获得高结晶度、高有序度、大比表面积和大孔体积的Ti-SBA-15介孔分子筛。晶化温度过高会导致分子筛孔径增大、孔壁厚度减小、结晶度和有序度下降,同时促进骨架外六配位钛物种的生成。在n(Si)∶n(Ti)>20时合成的Ti-SBA-15介孔分子筛上,钛物种主要以四配位状态存在于分子筛骨架中。  相似文献   

12.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和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 EU-1为铝源,水热晶化合成EU-1/ZSM-5复合分子筛。采用XRD,SEM-EDS,N2吸附-脱附及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EU-1/ZSM-5复合分子筛具有与EU-1分子筛及ZSM-5分子筛混合物相同的XRD图谱,但红外谱图的谱峰均向高波数方向偏移,并产生明显的次级介孔结构;在形貌上,复合分子筛中EU-1相周边规整附晶生长着ZSM-5分子筛的纳米颗粒。EU-1/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条件为m (EU-1)/m (SiO2)=1.1~1.4,n (OH-)/n (SiO2)=0.07~0.15,n (TPAOH)/n (TPABr)=1:9~5:5,晶化时间24~72 h,晶化温度100~120 ℃。  相似文献   

13.
介孔氧化锆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硝酸锆为锆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模板剂,在非水溶剂无水乙醇中成功地合成了纯相介孔氧化锆分子筛,并系统地研究了模板剂的用量、溶液的pH、络合剂三乙醇胺(TEAH)的用量、预晶化温度和时间以及晶化温度和时间对介孔氧化锆分子筛结构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n(CTAB)∶n(Zr)=0.18、pH=9、n(TEAH)∶n(Zr)=0.2、预晶化温度90℃、预晶化时间4 h、晶化温度120℃、晶化时间48 h。合成的介孔氧化锆分子筛在450℃焙烧后,其BET比表面积达到197 m2/g,孔分布集中在4.80 nm左右,孔体积为0.23 cm3/g。  相似文献   

14.
用晶种诱导法合成二元共生沸石β(BEA)-丝光(MOR)(w(MOR)=50%)和ZSM-5(MFI)-MOR(w(MOR)=58%)。用碱酸处理法对商业BEA、MOR、MFI及共生沸石进行介孔改性。采用XRD、N_2吸附-脱附、ICP-AES、TEM、SEM/EDX等技术研究改性沸石的晶体结构和织构介孔性质。借助纯硅BEA,MOR,MFI的骨架密度、孔道拓扑和生成焓数据,考察脱硅选择性、介孔性质与沸石骨架结构和热力学稳定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系列改性沸石具有较高的介孔率和结晶度保留率;改性沸石的介孔面积及介孔体积由大至小依次为BEA(t),BEA-MOR(t),MFI-MOR(t),MFI(t),MOR(t)。骨架密度和热力学稳定性降低导致脱硅选择性降低和介孔面积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细小Y型沸石晶粒表面嫁接介孔分子筛的途径,对Y型沸石表面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N2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方法对改性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详细考察了其在苯酚叔丁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合成条件,使Y沸石晶粒均匀地分布于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之中,形成核壳/包覆结构,对沸石表面的酸性能起到调节作用,在苯酚转化率90%以上时,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然钾长石,合成出含有NaX型沸石初级和二级结构单元的具有介孔分子筛结构特征的新型分子筛.硅与铝核的固体核磁共振谱清楚地揭示了分子筛合成过程中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具体分析了样品水热稳定的改善,高温焙烧前后和不同晶化时间合成过程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2步水热合成法合成介孔-微孔钛硅分子筛,第一步合成含微孔钛硅分子筛(TS-1)初级和次级结构单元的导向剂,第二步将导向剂与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在碱、酸介质中进行组装。采用XRD,BET,IR,UV—Vis等分析仪器对所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介质中合成的分子筛长程有序度较好,其比表面积为1300m^2/g,孔容为1.20cm^3/g,微孔孔容为0.18cm^3/g,在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引入了微孔分子筛TS-1的初级和次级结构单元;酸性介质中合成的分子筛长程有序度较差,其比表面积为1003m^2/g,孔容为0.60cm^3/g,微孔孔容为0.21cm^3/g,分子筛为介孔、微孔钛硅分子筛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Rive Technology和W.R.Grace的合资公司采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MHY沸石技术把高度相互连通的介孔导入了传统的分子筛催化剂,物料分子在分子筛晶体中的强化扩散提高了产品收率和工艺效率,从而提高了炼油厂的盈利能力。该合资公司于2012年实现了这一开创性新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的商业化。MHY-分子筛催化剂采用表面活性剂模板-分子筛合成-介孔构造的制备技术,分子筛晶体中形成了有序、可控、水热稳定的介孔。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介晶为模板引导无机硅源前驱体组装的方法,首次合成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SBA-1的单晶颗粒。改变合成条件可调变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及结构,由此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样品,并通过直接掺杂法合成了多级结构的介孔杂原子分子筛,并将其应用在催化反应中。将此方法应用于介孔沸石的合成中,成功合成了介孔沸石Silicalite-1。结果表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为动态模板制备的多级孔结构材料具有单晶体的特征,同时还具有二次孔,有利于物质传输以及物料扩散。与单一孔道的介孔及沸石材料相比,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材料在催化、吸附等应用中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强酸性介质中合成了一种孔径8.5nm、孔体积1.4cm^3/g的大孔径、二维六方对称结构的介孔硅基分子筛。采用SEM表征手段考察了共溶剂或共表面活性剂对介孔材料颗粒外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共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介孔分子筛颗粒外貌向界面曲率增大的方向转变。并从介孔分子筛合成机理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