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火电厂热力系统并联算法通用逻辑_矩阵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逻辑变量表达热力系统和回热加热器的结构特征,以矩阵理论为基础,对回热加热器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火电厂热力系统并联算法通用逻辑一矩阵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回热加热器换热效率以及各种辅助汽水等因素。该逻辑一矩阵模型概念清晰,含义明确,构造容易,通用性强。该模型不仅为编制通用的热力系统计算程序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实时测试、控制和优化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热力系统是电厂节能降耗理论分析的基础,回热系统是现代火电厂热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回热系统的分析,考虑到每级加热器可能出现的辅助汽水系统、外加出入热源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矩阵解析思路从而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火电机组回热系统各加热器的(火用)效率的通用矩阵方程,利用此方程,可以方便地求出不同机组回热系统各加热器的(火用)效率.该方程构造容易,各项含义明确,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计算,还可供换热器的节能和优化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法为评价能量转换的"量"和"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尺度,比基于第一定律的能分析法更科学、更合理。根据平衡原理,对于一般的回热系统,建立回热系统中各级加热器的平衡方程,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获得类似于热力系统汽水分布矩阵的通用的损矩阵方程。该损矩阵方程与回热系统中各级加热器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该方程可以方便地得出不同机组回热系统的损分布,为较准确的评价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矩阵法和偏微分理论,对电厂再热--回热热力系统进行了一般性分析,给出了热经济性分析参数,Hj和ηj的计算结果,既适用于再热机组也适用于非再热机组。  相似文献   

6.
火电机组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方程是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方程。在将锅炉过热器视为一个特殊回热加热器的基础上,对该矩阵方程进行了扩展,所提出的广义汽水分布矩阵方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汽水分布矩阵方程对同一类辅助汽水定量分析时,分析方法可能不统一的不足,是传统汽水分布矩阵方程有效的延伸和补充。最后对所述方法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效热降理论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计算通用矩阵方程,能有效克服热经济性矩阵分析方法需要联立其它方程才能求解热力系统最终热经济性指标的缺陷,并将其应用到回热系统中。得出在机组负荷偏离额定负荷运行时,系统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和分析加热器的经济性指标与运行工况的关系,更好地掌握加热器系统特征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贡献  万逵芳  崔凝 《汽轮机技术》2007,49(6):452-454
以小扰动理论和热力系统通用矩阵方程为基础,推导出回热系统多个参数同时变化时计算热力系统功率变化的通用矩阵方程,进而求得循环热效率。这种计算方法简便,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计算全部抽汽量的繁琐过程。以300MW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为对象,计算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从而为火电机组热力系统节能分析特别是为局部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
循环函数法、矩阵法与等效焓降法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出了加热单元进水系数、加热单元出水系数的计算通式,简化了循环函数法中流量分布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回热系统整体单元概念,将矩阵法的流量分布计算方法引入了循环函数法中,导出了辅助循环做功量的计算通式.比较了矩阵法、循环函数法与等效焓降法的优缺点,指出矩阵法在计算回热系统流量分布方法有优势,应将其引入循环函数法中,解决其中的流量分布计算问题.循环函数法是固定热源(锅炉)的分析方法,辅助循环的冷源位置和所涉及的回热加热器组随辅助循环的不同而不同;等效焓降法是一种固定冷源(凝汽器)的分析方法,辅助循环不同只与其焓矢量有关.对于同一的热力系统,循环函数法的计算量要比等效焓降法的计算量大.  相似文献   

10.
回热加热器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散热损失,当加热器效率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为了计算加热器效率扰动对机组能效的影响强度,将考虑加热器效率的热力系统结构矩阵方程带入热力系统能效分析模型中,得到了可以计算加热器效率扰动强度系数的热力系统能效分析模型。计算了某660MW超临界机组加热器效率变化强度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加热器效率变化强度系数的分布规律图和变化趋势图。分析了加热器效率扰动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指出了机组在运行中需要重点监视的加热器,为火电厂节能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电站热力系统矩阵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型的电站热力系统矩阵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回热系统和各个辅助系统的对象特征,物理概念简单易懂,模型采用热平衡方法,算法可靠,通用性强。在计算机软件实施中可以使用组态的思想,有突出的优点,能够提高电站性能监测软件的健壮性与可移植性,在电站性能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洁净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计算软件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过程系统工程的思想,利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对洁净燃煤发电系统建立了典型设备的数学模型库及各种工质热力性质计算函数库。运用Visual Basic程序开发工具开发研制了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组态灵活,可扩展性强的洁净燃煤发电系统热力性能计算软件。对我国洁净燃煤发电系统电站的选型、设计以及优化分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MC(MasterCycle)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MC的1000MW、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确定了相关的热力参数,同时设计了基于常规热力系统结构的对比系统.将这2个热力系统划分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管道共5个单元,采用炯分析法计算了各单元的炯损、焖损系数和焖效率指标.结果表明:采用MC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比常规热力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高,主要体现在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热经济性较高,尤其是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中压缸、第3~6级加热器具有更高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定流量下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针对加热器的不同类型进行了讨论,应用时不再需要单独计算端差变化对锅炉吸热量的影响,并全面考虑了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辅助汽水系统,从整体上定量分析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为火电机组节能降耗以及热力系统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某600MW机组进行了算例分析,表明端差越大,机组的热经济性越低;端差越小,机组的热经济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抽汽压损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抽汽压损对热经济性的影响等同于抽汽压损引起的加热器出口水焓和疏水焓变化对热经济性影响的线性叠加。根据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程,针对不同型式的加热器,计算了疏水焓对汽轮机作功量和锅炉吸热量的影响。得出了分析疏水焓变化对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结合已建立的加热器出口水焓对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推导了抽汽压损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强,适于程序化的特点。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带有尾部受热面的有机热载体炉系统整体热力计算研发了一套简单实用的热力计算程序。对于复杂的热力计算模型,手工计算和excel编制的表格计算很难找到平衡点,运用计算机快速的迭代计算可以实现有机热载体炉系统复杂的整体热力计算模型。整体热力计算系统程序精度高、速度快,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Exergetic analysis is without any doubt a powerful tool for developing,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an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In the present paper, two different cool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power cycle of a 50 MWe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are compared from the exergetic viewpoint. The Rankine cycle design is a conventional, single reheat design with five closed and one open extraction feedwater heaters. The software package GateCycle is used for the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Rankine cycle model. The first design configuration uses a cooling tower while the second configuration uses an air cooled condenser. With this exergy analysis we identify the location, magnitude and the sources or thermodynamic inefficiencies in this thermal system. This information is very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for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feasibility study of thre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air with dew points down to (?) 40 °C. The systems consist of compressors, heat exchangers, expanders and heaters. A thermodynamic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of the system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ssor, expander, and heat recovery heat exchanger efficiency as a function of pressure ratio, net required work, quantity of condensed moisture, and system outlet dew point temperature. The analysis has revealed that the selection of a heat recovery heat exchanger is critical for an efficie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where compressor efficiency has the dominant effect on powe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涡流室式柴油机燃烧放率理论模型及其算法问题,在定工况(标定工况)等效热力系统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变工况等效力系统计算模型,同时利用等效热力系统法理想地解决了变工况下主、副燃烧室间连接通道处流量系数的瞬态值计算问题。该方法对分开式燃烧室柴油机具有普遍意义,并相应开发了计算分开式燃烧室柴油机燃烧热率及其流量系数的集成软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