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证型相兼虚实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阳虚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6例(31.1%),双支病变135例(33.3%),三支病变144例(35.6%)。血瘀证和痰浊证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及血瘀证的Gensini计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证型的单支病变最多,复合证型的双支、三支病变较多(P0.05);实证中单支病变最多,虚证以双支病变最多,本虚标实证则以三支病变最多(P0.05);Gensini分数随着兼夹证的增多而增大(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差异,随着证型兼夹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病变程度分别用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表达,中医证型分为痰浊偏寒、痰浊偏热、血瘀、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阳脱;使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以9个中医证候为自变量,以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阳脱证、血瘀证、寒凝证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气虚证、血瘀证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结论阳脱证、气虚证、血瘀证、寒凝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若患者出现阳脱证、气虚证、血瘀证、寒凝证,则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2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证素研究中血瘀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候,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分类证候研究中虚证以3支以上为主(66.7%),明显高于实证组(30.2%)与虚实夹杂组(47.1%);实证组单支病变为主(41.3%),高于虚证组(25.0%)和虚实夹杂证组(23.6%),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呈现: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实证组;3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研究显示,血瘀证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较非血瘀证出现的多,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②Gensini积分研究显示:虚证积分高于虚实夹杂证和实证,即: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的积分高于非血瘀证,但二者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虚证和血瘀证的患者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多,病变程度重,提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张鹏  刘鹏  徐伟建  毕力夫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8-13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368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以及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证(73.3%)为主,冠脉病变较重者以痰瘀相兼证(66.4%)、血瘀证(58.1%)为主,两者与气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证、血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痰浊证、瘀血证、阴虚证、阳虚证为主。在多支病变组,痰瘀相兼证明显多于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20.7%),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的也最多(80.7%);单纯左主干(LM)病变33例,但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加重,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逐渐增加,而气滞证、气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无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气滞>气虚>气阴两虚>血瘀;单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双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阴虚>痰浊>血瘀>气虚;三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阳虚寒凝>阴虚>痰浊>血瘀。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的证型相兼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冠脉造影无病变的患者与中医的肝郁气滞相关性强,而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度分层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辨证分型,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危险度分层,并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造影结果,并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检测患者的血清t-PA和PAI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例患者中,低危(18例)、中危(44例)和高危(24例)组之间,随着危险分层的递增,血瘀证积分和Gensini积分均增加,经比较各组间有差异性存在(P<0.05)。而单支病变主要出现在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显著;三支病变多发生在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显著;双支病变及完全闭塞性病变在中、高危组之间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瘀证积分在各证型间经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Gensini积分按气虚血瘀证(15例)、气滞血瘀证(18例)、痰浊寒凝证(33例)和寒凝血瘀证(20例)顺序升高。在中医证型中,t-PA数值按照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顺序升高;而PAI数值按痰浊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顺序降低,与t-PA相反,且两组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最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病,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冠心病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71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χ2检验。结果:4711例冠心病患者常见主要证型依次为: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阴虚型;气滞和阳虚虽为常见证型,但难分主次;寒凝和阳脱型较少见。冠状动脉痰浊、血瘀型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为主,其他次之;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危险因素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中医证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8月于我院经CAG术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共313例,采集临床信息,明确中医证候,计算危险因素积分及Gensini积分,并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中、重度冠脉病变主要为痰浊内闭证及心血瘀阻证,和其他证型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积分6~7分和8~13分组,心血瘀阻、痰浊内闭证均显著多于其他证型(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个数的叠加呈正相关(P0.01)。结论:危险因素积分、中医辨证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快速诊断、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涵盖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4个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痰浊血瘀证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尚存在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不统一、样本量不足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拓展。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14.
朱文莉 《西部中医药》2014,(12):133-134
目的:探讨胸痹的证型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7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证型的冠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结果:胸痹实证患者表现为重度狭窄为主,虚证患者表现为轻度狭窄,实证与虚证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中阴寒凝滞证表现为轻度狭窄。心血瘀阻证、痰浊壅塞证3支病变、2支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胸痹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间具有一定相关性。胸痹实证较虚证重,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无论在狭窄程度还是在病变分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的证型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为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67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证型的冠脉狭窄范围及程度。结果: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在冠脉狭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个实证与3个虚证之间有显著差异。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在重度狭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病变范围上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P均<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重。痰浊壅塞证与心血瘀阻证无论在狭窄程度还是在病变分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通过冠脉造影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更加明确。回顾分析近些年对于冠心病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认为研究主要集中于证型虚实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关系,且痰浊型、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的患者。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中西医诊断标准不统一、评价标准单一及数据纳入不充足,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不足等问题,有待后续拓展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300例胸痹心痛分属6个证型,并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各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 6证型患者年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冠状动脉检查显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为严重(P<0.01),且狭窄支数最多(P<0.01)。结论心血瘀阻型与痰浊内阻型胸痹心痛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为严重、支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北京地区汉族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证候因素在病变支数上分布情况以及各证候因素的Gensini积分差异。结果:ACS中医证候因素分布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关(P〈0.05)。8个证候因素在冠脉病变支数情况上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7),不同证候因素的Gensini积分不同(P=0.001)。随着寒凝、血瘀的出现,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趋于严重。从本虚角度考虑,随着气虚、阴虚、阳虚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结论:ACS中医证候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分布和Gensini积分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中54例冠脉造影阳性(血管狭窄≥50%)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31.5%与2.2%,X^2=14.1,P<0.01),冠脉造影阳性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在非重度狭窄者,重度狭窄者中心血瘀阻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浊壅塞, 气阴两虚两型(P<0.05),而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血瘀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同型半胱氨酸值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