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行于荧屏内外的清朝题材历史电视剧勾画了系列女性图谱,并以父权意志的化身、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恶女"、"贞女"等多种类型存在于"清史剧"这方"男性话语中心"的大舞台,共同演绎着女性的悲剧,谱写悲剧女性的挽歌。虽试图消解男权,解构男性话语中心秩序,但女人的天空终究是低矮的,难以摆脱女性被主宰、被书写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与简爱分别是处于东西方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她们在性格上均有反抗性,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迥异.前者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尊严的残酷扼杀,是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沉睡时下层妇女命运的必然,而后者的胜利则是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与曹七巧都是悲剧性人物,她们的悲剧是在尴尬的双重地位所导致的双重人格的意义上发生的,其悲剧动因就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地位及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依附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书中塑造了一批十分鲜活的典型人物,其中有部分女性悲剧的命运与其在当时那种男权世界的话语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分析话语权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探析"全失语""半失语""半语"女性与其悲剧命运,以期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鲍迎迎 《科技信息》2010,(20):155-155,158
《觉醒》和《欢乐之家》这两部作品分别再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和境遇,顺应了女性解放和追求自我的潮流.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探寻了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兴珂  聂媛媛 《科技信息》2013,(12):169-169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女性形象。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中,在当时多数女性作为第二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揭示了造成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各种原因。苔丝有着丰富的性格特征,她生性淳朴善良、执著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但这些追求和反抗又缺乏独立的女性意识,所以她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五四"女作家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同时也是当时女性进入社会的先锋.本文以中国女性文学和"五四"文学为背景,从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方面和女性性爱意识考察了"五四"女作家的女性情怀及其审美表现,从而探究"五四"女性文学开创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新传统的思想、艺术价值.认为"五四"女性文学第一次全面展示现代女性初步走出男权藩篱时的独特心声,映照出女性生活中许多始终不被注意的侧面,开启了女性文学的崭新话题,激烈否定了封建男权传统,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11.
Anna was a vivid literature fig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history. Besides the obvious social factors of Anna 's tragedy, some internal roots of her tragedy shouldn't be neglected, such as her particular spiritual world, merit and drawback of her character, her love value and conflicts about her thought. Analyzing into internal factors for Anna 's tragedy would offer further appreciation to readers.  相似文献   

12.
在悲剧<罗斯莫庄>中,吕贝克是"一位解放的女性",她为解放罗斯莫庄主而诱杀其无辜的妻子,却在将要登上女主人宝座时而自杀.吕贝克的悲剧由其特殊的心理矛盾决定,在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中,她无法摆脱旧有的观念的束缚,最终屈服于传统伦理道德压力.她的悲剧是一出心理悲剧,她的矛盾也代表着新旧交替时代的人们所特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顺从,但不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她的身上有着许多传统美德。在她和“宝黛”之问的三角恋爱中,她既是牺牲品,又为这场悲剧充当枪手;黛玉只是被“死葬”而宝钗却是被“活葬”。  相似文献   

14.
刘昀 《科技信息》2007,(32):138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is a tragedy.Blanche,a beautiful woman,finally goes insane.She has an indecent past.She tells lies and is indulgent in her behavior toward men.All these seem to suggest that she deserves such a consequence.However,the fact is that Blanche once was a pure girl who dreamed of true love and happy family.It is the cruel reality that results in her tragedy.Compared with her,Stella's tragedy is a tragedy of toleration.Unlike Blanche,Stella prefers to tolerate when confronting with the reality.The tragedy of Blanche and Stella is typical of the time in which women cannot enjoy the same rights as men.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16.
宋丽香 《科技信息》2011,(21):I0192-I0192
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爱情悲剧,他笔下的苔丝是个纯洁漂亮的姑娘,然而命运的捉弄,爱情的波折让她一步步走向毁灭,并最终为爱而亡。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将她逐渐毁灭的正是两个爱她的人——安吉尔和亚雷克。苔丝被他们毁灭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A.C.史文朋的代表作,是英国诗歌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分析剧中女主角阿尔泰娅的性格缺陷,研究该诗体剧的悲剧性,可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悲剧性作品,剧中阿尔泰娅的悲剧是由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导致的。阿尔泰娅的悲剧自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广大读者的巨大同情和恐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9.
谭佳 《科技信息》2012,(30):183+182-183,182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reation of Hester.Hester is a trapped angel,her graduall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a tragedy that she changes from a tradition resistor to a defender,and does not receive true love.This role enlightens us readers as to reflections on women’s status and on social transformation.At last,it gives a conclusion that Hester’s tragedy is sympathetic.It is not only the tragedy of Hester but also the tragedy of that era.  相似文献   

20.
繁漪——《雷雨》中一个独特的悲剧灵魂,对于繁漪,情与爱使得她成为悲剧的主角。情爱对于繁漪是圣洁的,但是它却遭到了背叛,因为背叛而享受狂欢的快感,可是梦终究还是会因"黎明"的到来而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