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自20世纪50~6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以来,经历了奠基建立、壮大发展、提高创新3个发展历程。近年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油、气、岩轻烃测试技术方法;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以及运移、封盖条件测试技术方法;有机岩石学测试技术方法;油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与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技术方法等。油气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和发展快速定量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和多机联机分析技术;研究和建立油气水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和聚集评价技术;建立我国南方碳酸盐岩评价实验分析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加强完善天然气资源评价及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合油气地球化学录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地球化学洋井技术是在钻探过程中,应用现代测试技术直接获取油信息的勘探方法。在分析当前油气地球化学录井技术现状后认为,应加强气测录井技术、井中化探录井技术,有机地化(热解)录井技术的综合研究,克服单项技术的局限性,形成适合于钻井现场的同气地球化学录井技术,为钻井过程中快速判别油气水层、快速评价储集层气属性及油源岩和预测未钻达地层油气提供重要信息,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缩短油气田(藏)的发现周期。  相似文献   

3.
在钻井取心水驱油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油层水淹后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及参数变化特征,通过两类储层不同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饱和烃气相色谱总峰面积等评价参数建模,建立水淹层地化识别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的水淹层地化录井综合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南堡凹陷深层注水开发区块进行了水淹层评价,结果表明,南堡凹陷7口井水淹层的水淹程度与实际试油结论吻合,说明该方法适用性强,为油田深层注水开发区块水淹程度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咸水湖相潜江组油、气的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继纲 《石油学报》1981,2(Z1):83-92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时期为一盐湖,因此,其油气生成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有别于我国东部其它陆相沉积盆地。本文以有机地球化学资料为主,结合地质、古生物资料,阐述了盐湖相沉积的油气生成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有机质的低丰度、高转化率和正构烷烃中明显的偶奇优势。同时主要依据总烃/有机碳,将有机质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确定了油、气生成的起始门限:深度2200米,温度90℃。利用埋深图解法,研究了生油岩的埋藏史,确定了主要生油期。  相似文献   

6.
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前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劳伯梅耶和前苏联学者索柯洛夫创造了气测法,揭开了油气化探发展的序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方法指标,用于检测地表环境中与烃类微渗漏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检测地表微量油气信息的化探实验测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地表化探异常评价深部含油气性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尽管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尚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的含油气层系、埋藏深度及其规模,然而国内外勘探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在区域含油气性评价、检测圈闭构造中的直接油气信息、钻探靶区优选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手段,对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常规油气勘探方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从现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来看,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油气化探技术与常规油气勘探方法相结合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由于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具有廉价、快速、直接等特点和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我国未来几十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研究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以准确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对松辽、海拉尔、济阳等5个地区烃源岩层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烃源岩含油量与TOC关系的"三分性",按富集程度将页岩油气分为分散(无效)资源、低效资源和富集资源3级;有机质大量生油/气的成熟阶段对应富集页岩油/气窗,页岩油气资源级别按TOC值划分。结合页岩中脆性矿物的含量、页岩(层系)的厚度、埋深等,定义评价页岩油气可采性的可采性指数并建立其计算公式,以定量评价页岩油气的可采性。实际应用中,根据用TOC-测井响应相关性确定的井剖面上的TOC值变化,可以得到不同级别页岩的等厚图及分级页岩油气资源量;再结合分级标准,利用TOC等值线和Ro等值线的叠合,可识别有利的页岩油气区。  相似文献   

8.
油气化探精查中的矿置异常特征与模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化探精查是近年来开发完善的新技术,一般采用高密测网、轻烃检测新技术及非常规数值处理技术研究近地表烃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或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化探精查矿置异常特征总体上属顶端晕类型,主要表现为复杂的块、环结合状,油田内外轻烃组构具有内重外轻的分异特征,烃类组分(特别是重组分)的浓集中心与深部油气聚集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油气化探精查工作中应谨慎"圈环",重视对异常特征的研究,并借助物化探多参数综合判别、分形理论、神经网络等评价技术进行含油气性预测,提高油气化探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以HBG油田为例,采用3层BP神经网络技术对化探精查异常进行模式识别,预测的有利部位得到钻探证实,表明在矿置异常识别和评价时,采用浓度异常提取与模式识别类异常评价技术相结合进行含油气性预测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王集油田西南缘是一个受断层与岩性双重控制的含油区块,该区块具有含油层位多、含油井段长、单层含油厚度薄、储层物性差的特征,岩屑录井显示为荧光、油迹等级别,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并具有不同性质流体气测数值分异性较差、中浅层系与深层系气测成分构成不同、地化含量不同的油气异常显示特点。在分析本区的录井显示特点及制作大量交会图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录井异常显示的识别标准,分中浅层与深层系建立了气测、地化异常显示解释图版。这些图版经新井验证,能够满足本区解释评价的要求,特别是对E王30井精细解释并经试油验证成功,为核三段中浅层系一些原来认为干层、差油层的层挖潜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