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每一个药学医务工作者,都知道有很多药品规定了有效期,然而如何正确判断药品有效期以及正确区别药品有效期和负责期却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药品有效期是指该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它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而药品一般只在外包装袋上注明药品生产批号和药品的有效期,这可能使药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药房药品在拆零售出后,需要对操作环境、过程及药品调配等环节加强管理,严防药品失效变质.本人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未规定效期药品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的药品除部分抗生素、生物制品外 ,有部分药品未标明有效期 (或失效期 ) ,这给药品的供应、使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药、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加强对未标明有效期或使用期的药品监督管理显得十分迫切。1 现状国家虽对大部分药品规定了有效期 ,但部分药品尚未规定使用期限 ,因而一些基层医药公司、医院、保健、防疫等单位和一些人产生了模糊概念 ,认为未规定有效期的药品无论贮存多久也是有效的 ,以致不同程度地存在未规定使用期限药品长贮压库情况。这些库存 (本文系按药品生产批号即生产出厂日期起算。下同 ) 5年…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长期使用的某类药品如生长抑素等药品每12小时使用一支且持续不断使用,部分病人住院期间使用数十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要做相关检查或个人有特殊事情会暂停用药,以致药品不能严格按医嘱完成滴注.由于该药品单支费用较高,患者出院结算时这些药物是大比例开支,部分病人认为所用药物支数与账单不符,常与护士发生争执.因此,我科自行设计了贵重药品护患登记本,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4.
1980年10月,有关药品质量控制的新的欧共体工作小组正式组建,并开始着手准备欧洲经济共同体药品GMP规范的制定。1986年完成了规范的起草工作,并在1988年1月将该规范的第一版草案发送到有关成员国以徵求意见。1989年第一版欧洲GMP规范作为欧共体药品管理法规第四册正式颁布。欧洲GMP规范早先受到英国GMP规范的影响,故包含有许多英国GMP规范的内容,规范原先有九个主要章节,每一章以原则规定开头,接着是术语定义,然后是无菌药品生产的实施准则,其附录与1983年的英国GMP规范第九部分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等国家六部委要求药品集中采购应对药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和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价。无疑,该要求对于目前招标采购的现状是一种对症的纠偏举措。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药品标准资料管理现状和读者需求,论述了药品检验标准资料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设过程,评价了药品检验标准资料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效果.实践证明,该管理系统解决了以往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难题,提高了标准资料管理水平和查找效率,促进了药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是药品监督的中心工作,也是一切药品监督工作的最终目标。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和监督是药品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简要概述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念,阐述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和目的,并通过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现状的介绍和分析,对今后在我国开展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门诊各科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备用药品。本文把备用药分成三类:消毒灭菌类、医院自制制剂类和其他类,分别对各科三类备用药品使用情况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在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的计划、配制、存储、使用等环节有所借鉴,保证备用药品安全、有效、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药品自动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MP)”的草案。此规范是由一个新创办的工业协会—英国医药工业计算机系统验证论坛编写的(简称论坛)。此规范是为了给现行的ISO 9000标准体系增加技术深度,并将完善新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预期验证。 有关规范草案的简介将刊登在本文的后半部分,如有兴趣要对规范草案作进一步的技术探讨最好能得到全文的复印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及冷藏药品的管理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改进现有的冷链管理办法.结果 本院药品的冷链管理主要从药品生产运输、药品储存、药品使用等方面加以改进.结论 为我院更好地做好药品冷链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稳定性的期限,是药品采购、保管、使用等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药品有效期的标示为安全使用药品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药品制剂水平的高低,笔者抽查了我院500种西药,对涉及有效期的各项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处方药是指那些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必需凭注册执业医师或注册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病人不能自购选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下列药品属处方药范围:(1)刚上市的新药,因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上市后进一步观察和临床再评价。(2)特殊管理药品,包括麻醉药品如吗啡、杜冷丁等;医疗用毒性药品如阿托品等;精神药品如安定类助眠镇静药等;各种放射性药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现行的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学术定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药品再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查找分析当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药品再评价的学术定义,结合《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区分狭义和广义的药品再评价,探讨药品再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结论:根据责任法定原则,药品再评价的责任主体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及相关的地方行政部门和国家发改委、人保部),各责任主体出于不同的法律责任、职能和需要对药品再评价负有不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药品检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药品检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结构模块化、品种编码方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该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易于修改和扩展,可用于药品检验数据的计算、检验报告的打印、检品数据的贮存、查询和修改等,适合于药厂质量检验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其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审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院根据高危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制度的要求,通过审方药师制订规则、临床药师审核规则两轮制确认规则合理性后启用该知识库,结合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和事后分析的各个环节,定期修改和完善知识库。制订并启用了165种我院在用的高危药品的相关规则,包括适应证、禁忌证、单次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配伍、相互作用及分类提醒等。该知识库的启用将对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时进行预警,对审方药师及点评药师进行提醒。因此,构建合理用药系统高危药品的知识库,将为医嘱前置审核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医院合理使用高危药品。  相似文献   

16.
药品监督检查检验是药品执法监督的重要基础,是药品监督管理的必要技术依托,特别是保证基层药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喀什地区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2003年药品抽验情况及质量评价、分析了本地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晓莹  唐灿  王船 《四川医学》2000,21(6):528-52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日前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非处方药目录》(第一批),并宣布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对每个药品生产、经营、研究和使用单位都构成严峻的挑战与宝贵的发展机遇。那么药品生产、经营、研究和使用单位面对药品分类管理新形势又有什么良策呢?结合国家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针政策,我认为药品生产、经营、研究和使用单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思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 深入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对药…  相似文献   

18.
叶婷婷  林珠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6):707-708,722
目的探讨药品使用精细化管控体系的应用价值。方法从介绍药品使用精细化管控体系的组成出发,并结合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实际使用效果情况进行分析药品使用情况反馈临床。结果药品使用精细化管控体系自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警示处方数量明显降低,通过与去年同期对比,大多数临床科室警示处方数量降幅在80%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DDD也更趋规范和科学。结论该体系通过软件的自动化管理,以事前干预、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三位一体"的理念来对临床处方进行规范和限制,并能大大降低了用药管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9.
自从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关于药品安全事故及虚假药品广告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打击和防范,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药品监管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使现实药品监管的规范化,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严格按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使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药品皮肤过敏试验、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容易造成用药安全问题方面比较同一药品、不同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结果:同一药品、不同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或在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或在适应症、或在用法用量方面存在差异性。结论: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的说明书,完全、严格按照药品生产厂家随药品所附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