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云""管""端"三大要素规模均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逐步增加,传统的单一的移动应用功能已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龙头移动互联网企业亦无暇顾及诸多细分领域。为此移动互联网各领域领军厂商均纷纷开放自身核心能力,吸引第三方开发者,以满足移动用户的长尾化需求。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能力开放的主要发展现状,着重分析移动互联网各个参与主体能力开放模式,最终总结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云技术、云应用的"催云落雨"成为各地产业化共同追求的目标,扎根"白下模式"下的"云桥"系统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当前,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宽带网络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三个层次(Iaas、Paas、Saas)都有很多企业和公司在努力并取得了很多成就,云计算已被政府、科研院所和所有产业广泛认可,云成为未来信息领域和IT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年初到7月,在微软大大小小20次收购行为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对语音识别专业技术厂商Tellme Networks的收购,微软此番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加强自己在移动搜索等单一业务上的实力,而显然是奔着“移动互联网帝国”来的。6月,微软(中国)与上海文广达成合作关系,紧接着与神州数码联合成立了移动解决方案行业联盟,一口气构筑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移动终端+IPTV两条产业链。 在英国和美国,Google已成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网站,而Google与微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争锋在今年更达到白热化状态。从去年到今年,Google将其搜索平台先后植入移动梦网、互联星空平台。Google借手机搜索攻入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意图也不言而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趋势下,云转码平台能够有效提高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效益,促进视频融合业务的发展,挖掘视频内容的价值,为移动互联网规模发展提供应用支持。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一云多屏"正在成为视频行业重点布局的发展方向,以用户为核心,在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多种终端之间形成无缝的视频资讯传递、互动和可定制的统一服务,而视频网站多屏应用的转码需求则孵化出一个视频转码市场。如何智能适配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将互联网及自有的海量视频资源智能转码和分发,成为移动互联网云转码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肖晴 《电信科学》2011,(Z1):80-85
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是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高竞争力,避免沦为单纯"管道"的重要手段。"云+端"架构,是实现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云+端"架构中云端与终端的具体结构以及基于"云+端"架构开发的云宝盒产品和世博e云手机,并提出了"云+端"架构的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议中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表示,云的魔力将真正改写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真正腾飞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当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魔力的应用和内容出现。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了新兴的经济体——移动互联网。在演讲中他还预测了未来互联网发展将呈现的七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云平台成为企业运用的主要渠道,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云平台进行设计研究,使得电子商务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会议中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表示,云的魔力将真正改写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真正腾飞将更多基于云的应用和云计算,当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速度提升之后,将有更多具有魔力的应用和内容出现。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了新兴的经济体——移动互联网。在演讲中他还预测了未来互联网发展将呈现的七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纵览当前手机产业3种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入口"绑定效应和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业的趋势,从而引发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进而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主导智能手机产业生态链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马韵涛 《世界电信》2012,(12):75-7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数量及种类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各大运营商移动宽带的迅速发展,也为移动云服务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移动云服务已经具有一些成熟的部署和运营模式,且市场需求巨大。移动云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安全和服务标准化;主要发展策略是加强产业链合作和丰富开源平台,提升自身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有着截然不同的属性,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并非天然属于PC互联网企业,PC互联网企业若不主动变革,将很可能会败下阵来。尽管目前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但我们并未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户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使用的应用和服务几乎都是由PC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而且多数是"手机版PC应用",其界面和功能都与PC雷同。于是,有很多人认为,新浪、腾讯、百度等PC互联网企业将天然地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当然是一种错觉!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特性不同事实上,从平台到应用,在许多方面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21~24日,一年一度的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ICTC2014)如约而至。作为国内视频云计算的绝对领跑者,北京视博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广电云服务平台"行业咨询服务集成业务,同时"视博云流化平台"和"云游戏"产品也成为运营商和媒体热切关注的对象。广电云服务平台:助力广电发展,释放无限可能众所周知,云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云服务企业Google、Amazon、Facebook、IBM、Microsoft、阿里云、  相似文献   

13.
《通讯世界》2012,(3):43-43
计世资讯研究显示,随着云计算等理念的引入,电子政务向云平台的转型,必将带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它移动智能设备在政府服务行业的进一步普及"云"让电子政务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政府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理念逐步被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市场环境、产业链及发展特点等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平台各自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与云服务平台的融合模型。对系统的关键部分云服务平台的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该模型将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云融合平台,能大大减小移动终端载荷,降低系统开发、维护、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用户的使用总体成本,满足简单、快捷、丰富的用户体验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输》2012,(4):48-48
移动云技术作为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新型技术与应用,将在移动场景下,充分发挥云端存储、计算等优势,开创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新阶段。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移动云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了“移动云技术与应用发展”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也是经济形态不断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广阔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无线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与移动终端的设备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移动应用推广的重大阻碍,为此,文章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医院无线应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通信》2011,(21):37-37
11月1日,2011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无线音乐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以“‘咪咕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正式揭开了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云战略的序幕。唱片公司、互联网企业、媒体、中国移动各省(区、市)公司等行业代表围绕无线音乐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据通信》2011,(21):37-37
11月1日,2011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无线音乐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以“‘咪咕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正式揭开了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云战略的序幕。唱片公司、互联网企业、媒体、中国移动各省(区、市)公司等行业代表围绕无线音乐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互联网业务基地推出"彩云笔记"应用"为加快"彩云"业务发展,近日互联网业务基地将彩云平台第一款云应用"移动便签"正式升级为"彩云笔记"。该应用支持Android、IPhone、Windows客户端和网页版,通过整体接入彩云平台,可记录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地理位置等各种信息。同时增加Widget(桌面小部件)功能,实现跨终端的信息同步。该产品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免费短信提醒"的云笔记类产品。  相似文献   

20.
《信息通信技术》2015,(4):82-88
通过对广东联通商企客户现阶段业务进行分析,探讨商企客户在固网和移动网等多种网络并存的情况下,采用一种融合通信设备搭建"极简"网络,从而实现商企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及固网业务的接入,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及对云平台的推送,实现商企客户网络营销、O2O宣传、商家品牌展示、促销活动展示等增值业务的推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