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材料     
0327568陶瓷蜂窝载体表面Ce-Zr-O固溶液涂层的表征[刊,中]/钟依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58-160(K1)研究了陶瓷蜂窝载体表面直接涂载Ce-Zr-O固溶体涂层,采用XRD和Raman光谱对Ce-Zr-O固体溶层进行了表征,表明在陶瓷蜂窝载体表面形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Ce-Zr-O固溶体,高温焙烧有利于固溶体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在45#钢基体上制备金刚石复合涂层, 熔覆层材料为铁基粉末2Cr13和人造金刚石微粉的混合粉末, 熔覆设备使用2 kW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相结构进行分析; 并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复合涂层中的金刚石在激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转变, 一部分完全碳化形成石墨; 另一部分不完全碳化形成石墨并残留小部分金刚石相。XRD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可知, 该涂层主要由硬质相Fe0.64Ni0.36、金刚石、FexCy、过饱和固溶体Cr和石墨等组成。由于涂层中金刚石及石墨的存在, 使得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涂层的耐磨性相比未添加金刚石涂层提高了近60%, 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厚度的氧化涂层,对微弧氧化铝合金和高铝超薄玻璃进行了激光透射焊接。研究了微弧氧化涂层厚度对焊接件的剪切力、焊缝形貌及焊缝结合界面的影响,并分析了焊缝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弧氧化涂层能够有效地充当焊接件的激光能量吸收层和缓冲层,焊缝处形成的混合镶嵌结构是实现材料连接的主要原因;微弧氧化涂层越薄,焊接件的剪切力越大。  相似文献   

4.
镍基超合金的Nd-YAG激光熔敷涂层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ЖС6y、К24、К17三种镍基超合金的几种材料的Nd—YAG激光熔敷涂层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三种超合金激光重熔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三种镍基超合金的重熔性都很差,热裂纹敏感性高,重熔区出现很多凝固裂纹。几种粉末涂层行为不尽相同,但对超合金基材的裂纹敏感性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善,大大减少甚至抑制了基村上裂纹的产生,并在其与基材的界面处形成一白亮的熔合区,达到冶金结合。采用某几种钴基合金和镍基合金粉末,可在某种超合金基材上获得高质量无裂纹涂层。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中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成分的Mn-Cu合金涂层,并对其进行了快速激光熔凝处理.以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合金涂层表面光洁、成形良好、稀释率低并与基体形成了冶金结合.对合金涂层进行了特定参数的电解腐蚀后,得到了纳米多孔结构的Cu涂层.研究表明化学成分对合金涂层以及由电解腐蚀得到的多孔涂层的微观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鉴于铝合金的广泛应用价值及其因质软而在应用方面受到的限制,应用激光材料表面复合化方法对铝合金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具体为利用Nd:YAG脉冲激光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C粉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复合化处理.通过对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表明,纳米级SiC粉形成激光铝合金表面复合化涂层比微米级SiC粉所形成复合化涂层组织均匀、致密、缺陷少、涂层与基材间结合状态好并显著提高了铝合金表面的显微硬度.分析原因在于微米级SiC粉在激光熔池内发生沉降,而纳米级SiC粉可在激光熔池内形成较均匀分布,这是重力作用受粉颗粒大小影响显著的结果.从而可以看出,SiC颗粒形状、大小及其在涂层中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涂层组织特征、涂层与基材间的结合状态;把形状规则、颗粒细小、在涂层中能够形成均匀分布的SiC粉作为涂层复合物有利于形成组织特征均匀、缺陷少、与基材结合状态好的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7.
鉴于铝合金的广泛应用价值及其因质软而在应用方面受到的限制 ,应用激光材料表面复合化方法对铝合金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处理 ,具体为利用Nd∶YAG脉冲激光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C粉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复合化处理。通过对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表明 ,纳米级SiC粉形成激光铝合金表面复合化涂层比微米级SiC粉所形成复合化涂层组织均匀、致密、缺陷少、涂层与基材间结合状态好并显著提高了铝合金表面的显微硬度。分析原因在于微米级SiC粉在激光熔池内发生沉降 ,而纳米级SiC粉可在激光熔池内形成较均匀分布 ,这是重力作用受粉颗粒大小影响显著的结果。从而可以看出 ,SiC颗粒形状、大小及其在涂层中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涂层组织特征、涂层与基材间的结合状态 ;把形状规则、颗粒细小、在涂层中能够形成均匀分布的SiC粉作为涂层复合物有利于形成组织特征均匀、缺陷少、与基材结合状态好的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8.
MPVD涂层微钻在PCB钻孔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微钻涂层—MPVD涂层在PCB钻孔领域的应用。通过刀面磨损试验、孔壁粗糙度实验和钻孔寿命试验对MPVD涂层微钻与常用的未涂层微钻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应用MPVD涂层微钻在钻孔12000后,微钻刀面未见明显磨损痕迹。其钻孔孔壁粗糙度满足质量标准情况下,孔限达到12000,是未涂层微钻寿命的3-4倍。应用MPVD涂层微钻可以有效地延长微钻使用寿命、提高机台工作效率和降低钻孔成本。  相似文献   

9.
EPDM基涂层在8~14μm波段红外低发射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粘合剂,通过优化填料的种类、用量和形貌制备了在8~14 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为0.14的EPDM/Cu、EPDM/SS涂层.分别对涂层进行红外发射率、反射率、导电率测试,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结构、形貌表征,从涂层反射、电导率、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等角度分析了涂层低发射率的形成机理.对低发射率涂层样品进行耐温性、附着力,硬度等测试表明该涂层的工程应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基耐高温涂层的制备及发射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溶性无机硅酸盐为基料,以不锈钢粉为填料,制备了硅酸盐基耐高温涂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获得最低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工艺.对涂层的发射率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IR和SEM表征了涂层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涂层的耐热温度达600℃主要因为高键能的Si-O键及Si-O-Si键的形成,600℃热老化前后涂层在3~5 (m波段的发射率分别为0.40和0.50,发射率的升高是因为热老化后涂层表面致密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电子工艺技术》2000,21(2):91-92
20000201 钯涂层分析-Pseto,J Evans,S BishopSMT,1999,13(6):60~63(英文)纯钯涂层具有一年以上的放置寿命,能够经受多个热周期,表面平整、美观,对于设备的视觉应还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另外它不形成氧化物,不长枝晶,表面不失色或不吸潮.在推荐的再流焊和波峰焊应用厚度下,涂层将完全溶解,消除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本文介绍了钯表面涂层的性能,并对钯涂层与Ni/Au、热风焊料整平、Ag、Sn和OSP涂层进行了比较,总结了钯涂层的优缺点,同时对钯涂层应用的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子束原子束结合技术在GH140基材上沉积的ZrO_2·Y_2O_3—NiCoCrAIY复合膜涂层试样进行了1100℃,10h的等温氧化试验。并对试样高温氧化前后的涂层进行了电子形貌及XRD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复合膜形式的涂层其抗氧化能力大大优于单层NiCoCrAIY膜的涂层,本文还对结果作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EHLA)可以突破涂层生产的效率瓶颈,为制备高质量涂层提供有效途径。采用EHLA和常规激光熔覆(CLA)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TiC/Inconel 625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耐腐蚀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涂层的显微组织均表现出相同的生长模式,由胞状或柱状枝晶向等轴枝晶转变。对于EHLA涂层,98.2 m/min的熔覆速度加快了凝固组织的冷却速率,从而细化了枝晶,平均枝晶间距不超过1μm,并且所形成的细化组织有助于涂层耐蚀性的提升。TiC的加入促进了枝晶间碳化物的形成,并起到了沉淀强化的作用,同时在涂层表面形成了致密的钝化膜。并且EHLA涂层的摩擦系数低于CLA涂层,展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4.
热障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障涂层能够增加高温合金的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端部件的表面防护领域。对国内外热障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激光-感应复合熔覆梯度功能热障涂层的新方法,即在感应预热基材的同时实现与激光热源的复合,形成激光-感应复合熔覆热源,结合涂层的梯度结构设计,在高效率下获得无裂纹、高性能的热障涂层。  相似文献   

15.
涂层附着力是评价涂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保证涂层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基本前提。涂层附着力包括界面结合力和涂层内聚力,这两者的大小决定了涂层附着力的牢固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GB/T 5210—2006测试方法提出的夹具提出了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了试验方法的精度,保证了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16.
激光熔覆制备Ni/TiC原位自生复合涂层及其组织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杨森  钟敏霖  刘文今 《应用激光》2002,22(2):105-108
利用预置涂层法对三种不同成分的合金粉(Ni60A+10,15.20wt%(Ti+C))在45号钢表面进行了一系列激光表面熔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预置涂层激光表面熔覆技术,可以在碳钢表面直接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的Ni基合金复合涂层,TiC颗粒在激光重熔过程中由石墨和钛原位反应而成。涂层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宏观质量完好,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涂层组织呈典型的外延生长特征,由r—奥氏体、CrB、、M_(23)C_6和TiC等相组成。原位形成的TiC颗粒与基体界面洁净,无任何附着物存在、熔覆层内TiC颗粒呈梯度分布。熔覆层内增强颗粒的数量和尺寸随涂层中添加(TiC)量的增加而增加。涂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最大可达HV_(0.2)850,约为基材显微硬度的3.5倍。  相似文献   

17.
铜合金表面激光原位制备钴基合金涂层的结构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钻为主体的涂层原材料粉末中添加Ni.Cr,Fe,C,Si,W,MgO,Y2O3和纳米Al粉等形成新型合金粉末体系,在结晶器用Cu-Cr合金表面利用脉冲激光原位制备颗粒增强Co基合金涂层.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对实验制备样品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了粉末成分及激光扫描工艺参数(50 W,15 Hz,3 ms,4.0 mm.s)条件下,制备出了与Cu合金基体界面冶金结合的钴摹合金涂层;在涂层内部以Co-Cr-W-C为主体元素形成了细晶、高硬度的合金组织,涂层中原位生成了细小的陶瓷颗粒相,起到了复合强化作用,而w,cr等强碳化物在基体中析出,起到了弥散强化的作用.涂层中过渡层富Co区的出现导致了富Cu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5—1,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活性氧化物涂层的形成 氧化物阴极作为热电子发射极,是在电子器件排气和老炼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排气和老炼的时间内,出现阴极和其它另件的除气基金属与氧化物涂层的反应、氧化物固溶晶体的形成、以及其它的过程。由于真空器件的结构和使用材料的多样性、阴极激活和工作条件的差别、以及迅速实施过程的必要性,使难于找到共同形式之氧化物阴极除气和激活的最佳状态。然而,根据氧化物涂层形成过程的一般分析,单独找出适用于具体类型电子器件和阴极除气、激活的最佳状态是可能的。可把它们分成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2O3陶瓷涂层组织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激光重熔等离子涂层的方法在AZ91HP镁合金上制备Al2O3陶瓷涂层,在实验和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激光重熔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作用下,相应于不同的温度范围涂层形成了熔凝区(柱状晶)、烧结区(团絮状组织)和残留等离子区(层状结构).与激光功率相比,激光扫描速度对涂层温度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高温钎焊时钎料流散和陶瓷表面被蒸发物污染的问题,本文制备了纳米氧化铝基涂料,并对涂层烧结前后的性能以及涂层在止焊及高温防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氧化铝基涂料,主体材料宜选用α晶型的纳米氧化铝粉;本文研制的纳米氧化铝基涂料可在多种金属及陶瓷材料表面形成结合相对牢固和致密的防护涂层;涂层有效止焊及防护温度达到1140℃;涂层具有良好的易去除性,对所涂敷器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